闲适晚年,对傍老子女说“不”

时间:2022-10-14 03:18:31

以往说到“傍老”多指在经济上,也就是所谓的“吃老”。比如子女结婚等巨额费用由父母承担之类,但现今一种新的靠老现象在都市悄然出现,那就是心力等方面的傍老。

南京某大学一位老师很想深造,而妻子已先考上了硕士研究生。无奈之下,整个家就交给了岳父、岳母打理。夫妻俩是硕士、博士、博士后一路读了下去,在这漫长的七年中,没有特殊情况,小两口只在周末回家团聚,虽然他们都四十左右了,但一切好像还是未婚的样子。他们几乎没有承担家庭的任何责任,家中所有大小事务包括照顾的重担全都落在了两位老人的身上。

类似这种人到中年却仍在傍老的现象绝非个别。在笔者的调查中,这种新型傍老现象达到四成以上,当然方式有所不同。有对夫妻丈夫四十岁,妻子比他小几岁。平常这对有一个儿子的夫妻是中午吃食堂,晚上则是从食堂打一点、街上买一点、自己做一点打发日子。两口子谁也不能做出一桌像模像样的饭菜。逢年过节,老人自然会邀请他们回去过。吃了不算,他们还带回一大堆的食物,够吃好几天,等吃完了,他们又回到了食堂加自助的日子。

还有一对夫妻虽已人到中年,但每当家中有了大小事务,就会一个电话请父母帮忙。有位35岁的女士遇事就会告诉父母,如果父母对此未发表任何意见,她按自己的意愿办了,结果不如人愿的话,她会埋怨父母没有尽到责任;如果父母发表了意见,她照着做了仍不满意的话,她同样要埋怨父母瞎说。反正只要事情搞砸了,责任都是父母的!这类人虽已人到中年却没有独立处理大事的经历,在心智上一直在“傍老”。

“中年傍老现象”的出现与蔓延,说明部分中年人在心理上未曾彻底断乳,不能自行独立地承担家庭的责任与义务,这的确是一种令人堪忧的社会现象。

对此,一位社会学家分析说,这可能与我们特定的社会历史有关。这一代人,在年少时正好赶上挤高考,许多家庭为了他们能挤上这趟车,什么事也不要他们干。他们工作后成家了,本以为可以喘口气了,谁知社会竞争在不断加剧。所以他们为了有一席之地,家庭事务能不管也就尽量不管了。长期的这种生活方式导致了部分中年人到现在除了金钱之外的其他各方面还在傍老。要使这部分人迅速摆脱傍老的行事模式,作为老人要善于对他们说“不”。自己体力不济的老人不要勉为其难对其家务全包。对他们的家事则不要过问太多,老人理应去享受属于自己的晚年时光。这于老人、于子女、于社会都是有利的。

上一篇:短信惹官司:信交往,还是性骚扰 下一篇:试管婴儿争夺战:血缘输了,法理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