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度

时间:2022-10-14 02:49:19

大庆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度

题中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 : 12 Ca:40

一、选择题(本题20个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6--20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的错选1个不得分,漏选1个扣1分。 请将答案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1.下列化石燃料的加工和利用,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天燃气燃烧 B. 煤的干馏

C. 石油的分馏 D. 汽油分解

2.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木炭的稳定性 B.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C.酒精的可燃性 D.浓盐酸的挥发性

3.制得无定形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iO2 + 2Mg Si + 2MgO。该化学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

A.SiO2 B.Mg C.Si D.MgO

4.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B.量取35mL液体

C.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D.收集CO2气体

5.大庆被誉为“天然百湖之城,绿色油化之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

B. 石油、煤、天然气是化石燃料

C. 氢气燃烧的热值高,产物是水,它是理想的高能和洁净燃料

D. 我国是世界上石油蕴藏量丰富的国家,因此可以无节制地使用石油资源

6.夜间发现家里煤气泄漏,应首先做的是( )

A. 拨打“110”电话报警 B. 开灯检查漏源

C. 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D. 向屋里泼水

7. 3克碳和6克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充分反应后,在容器中剩余( )

A. 氧气 B. 氧气和二氧化碳

C. 一氧化碳与氧气 D.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常用来刻划玻璃--金刚石坚硬无比

B.做高能燃料---氢气的可燃性

C.石墨常用作电极材料---石墨具有导电性

D.灭火器灭火---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9.关于H2H2O,COCO2,MgMgO三种物质的转化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都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B. 都能通过与单质反应实现

C. 反应物都是单质,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D. 变化前后都有元素化合价改变

10. 除去CO2中混有少量O2的最佳方法是( ) A.点燃 B.通过灼热的铜网

C.通过澄清石灰水 D.通过灼热的木炭层

11.下列关于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氮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和氧气不能支持任何物质的燃烧

B.氢气和氧气均具有可燃性

C. 四种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四种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2. 大庆正在进行天然气输送工程,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石油液化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 3CO2+4H2O。过去使用的石油液化气灶具要改用天然气作燃料,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少空气的进入量,增大液化气的进入量

B.增大两者的进入量

C.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少液化气的进入量

D.减少两者的进入量

13.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质量最多的是 ( )

A.C3H8 B.C2H2 C.CH4 D.CO

14. 1.6克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论断:①一定含C、H;②一定不含O;③可能含O;④一定含O;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⑥ B.①②⑤ C.①③⑥ D.①④⑤

15.A(单质)、B、C、D、E是常见的五种气体,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已略去),X在常温下为液体,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D是H2 B.A是CH4 C.C是CO2 D.B是CO

16.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操作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软水和硬水:滴加肥皂水

B.锌粉和碳粉:滴加稀硫酸

C.氯酸钾和氯化钾:滴加水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放入干燥的石蕊纸花

17. “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其中不同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3:2

C.反应后分子个数变少了

D.反应后原子个数变少了

18.下列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氢气和氮气 B.天然气和氢气

C.石油液化气和空气 D.氢气和氧气

19.小张用足量的盐酸、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2。你认为小张( )

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

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

20.某化合物在纯氧中燃烧只生成了CO2和H2O,且它们的质量比为11︰9,则此化合物可能是( )

A.C2H5OH B.CH4 C.C2H6 D.CH3OH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21.能源、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1)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燃料有煤、____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煤属于___。(填“混合物”或“化合物”)

(2)化石燃料大量使用产生_____、NO2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_______,破坏环境。

(3)金属镁着火不能用CO2灭火,因为镁能在CO2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图①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___ 。

(2)图②、③、④对应三种碳单质:图②单质的名称是_____,图③单质的名称是_____,图④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3)C为+4价,Cl为-1价,由C和Cl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4)市场上出售的椰壳活性炭是以椰子壳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生产工艺精细加工而成。它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极强的______性,可以用于除去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

(5)书画《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此图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

(6)下列图片所示的CO2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其溶解性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A. 生产汽水 B. 光合作用 C. 生产化肥

23.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中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1)水煤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燃料,以下是生产水煤气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甲 乙 丙 丁

① 甲、乙、丙、丁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_____(填代号)。

② 甲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 。

③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

(2)在一密闭容器内有A、B两种物质各96 g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后容器中有88 g C、36 g D和若干B。A、C、D三种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表所示:

①反应后容器中剩余物质B的质量为 ____________g。

②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请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O2 +______ 2CO2 + 2H2O

24.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 。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 _____ 。(填下列选项字母,可能不止一个选项。)

A.单质 B.化合物 C.氧化物 D.混合物

(3)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写出它的一种用途 __________ 。

(4)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8分)

25.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完成O2、CH4、CO或CO2的有关实验。实验过程中,他们通过向甲中充入空气,匀速将乙中的气体(该气体为上述气体中的某一种)排入试管中。

(1)若在a处放置带火星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则乙中的气体是 _________。

(2)若向试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若乙中的气体为CO2,向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试管中液体变红;加热试管中的红色液体,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4)将a处排出的气体验纯后,点燃,观察到蓝色火焰。若要确定该气体的成分,最简单的实验方法是 ________。

26.根据初中所学的知识并结合下列仪器回答问题:

(1)实验室选取d、e、h四种仪器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 (2)小曼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除了选用了仪器b、g 外还需选择上述仪器中的____(填写序号)。检查完装置的气密性后,应先往仪器b中加入的药品是 ______,后加入的药品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检验一瓶二氧化碳是否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 。

(4)小淇同学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在上述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的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对可能造成这一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___(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溶液变红;

B.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

C.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溶液变红。

27.实验室制取O2或CO2气体的发生装置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 (2)在制取气体的实验中,为什么都要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______,对该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的方法是__________ 。

(3)要制取较多CO2,应对图中仪器进行怎样改进_____。制取CO2时,某同学在装置中添加了多孔隔板(图2),实验时,可将固体药品放在____ (填“a”或“b”)处,图2与图1相 比有什么优点________。

(4)C+O2 CO2 是我们最熟悉的反应,生成物也只有CO2,为什么在实验室我们不利用碳的燃烧来制取CO2,其主要原因是______。(答出1条)

28.请回忆你曾观察、学习过的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实验。

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并回答下表中的问题:

29.小明买了一种“汽泡爽”的冲调饮料。

【饮料说明】

①主要原料: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

②使用说明:将一包“汽泡爽”粉末倒入玻璃杯中,加入200 mL冷水,看到有大量气泡快速生成,待粉末完全溶解,就得到一杯果味饮料。小明观察了饮料说明后,他借助化学实验的方法,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以及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实验一】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

(1)小明阅读资料发现:“汽泡爽”原料中的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粉末混合后加水,可以发生以下反应,填写生成气体的化学式。

3NaHCO3 + C6H8O7 C6H5O7Na3 +3H2O+3__

(2)为了检验该气体,小明选择的试剂是___

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1)小明先用冷水和热水各冲了一杯饮料,品尝时发现冷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多,热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少。当他摇动杯子时,发现有大量气泡从水中逸出。他查阅资料发现: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会迅速降低。于是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2)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采用相同的两套实验装置(如图)分别完成上述实验,在A中加入水,再加入一袋“汽泡爽”,迅速塞紧胶塞。量筒C用于收集A中产生的气体所排出的液体,冷却至室温后读取数据。B中油层的作用是_______。

(3)通过实验,小明测得:a = 64 mL,b = 132 mL,由此获得结论:“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加水温度有关系。但是老师看到小明的实验报告后却指出:两套装置中,“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总量应该近似相等,与温度关系不大,其本质原因是: _____。

(4)通过反思,为了证明老师的观点,小明继续利用(3)中已反应完的两套装置,又做了一步实验,发现两套装置最终收集到的气体的总量确实相近,他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10分)

30. (3分)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的化学式为CH4,

按下列要求进行计算:

(1)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64g甲烷在多少克氧气中燃烧恰好完全反应?

31.(7分)有一种石灰石样品,其中含有的杂质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一种不溶于水,不与酸反应,耐高温的固体)。某学生想测定该样品的纯度,他取用2g的石灰石样品,把20g稀盐酸分4次加入,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

(1)2g石灰石样品中,有杂质多少克?

(2)石灰石样品的纯度是多少?

(3)100kg这种纯度的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后,可得到二氧化碳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DBAD 6—10 CDDCB

11—15 DABAA

16—20 CD、C、CD、C、BD

二、填空题

21.(5分)(1)石油;混合物

(2)二氧化硫;酸雨

(3)2Mg+CO2 C+2MgO

22.(8分)(1)4

(2)金刚石;石墨;C60

(3)CCl4

(4)吸附

(5)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或不活泼)。(不写“常温下”不得分)

(6)A

23.(5分)(1)①甲、丙

②1:8 ③ H2O+C CO +H2

(2)① 28 ②C2H4

24.(4分)(1)H2CO 3

(2)BC

(3)CO2用于灭火

(4)C+O2 CO2 (答案不唯一)

三、实验题

25.(4分)(1)O2

(2)CO2 + Ca(OH)2 CaCO3+ H2O

(3)红色液体变成紫色。

(4)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若烧杯内壁有水滴生成,则该气体为CH4;反之,该气体为CO。

26.(7分)(1)2H2O2 2H2O+O2

(2)e f;石灰石;稀盐酸;

CaCO3+2HCl CaCl2+CO2+H2O

(3)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表示已满。

(4)A

27.(7分)(1)长颈漏斗

(2)防止装置漏气,影响气体的收集;关闭止水夹,从仪器A处注入适量的水形成液封后,若看到仪器A内液面不下降,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将试管换成锥形瓶或广口瓶;a;可控制反应随时开始或停止。

(4)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很难收集到纯净的CO2气体;燃烧的条件下,很难将其控制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因而无法收集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8.(5分)(IV)紫色纸花变红色 。

①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或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

②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③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9.(5分)实验一:

(1)CO2

(2)澄清石灰水

实验二:

(2)防止二氧化碳溶解在B装置的水中。

(3)依据化学方程式,一包“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反应物(柠檬酸和小苏打)的量有关,与温度无关。

(4)不断摇动两套装置中的锥形瓶A,继续收集气体并测量体积。

四、计算题

30.(1)16 (1分)

(2)需要氧气的质量为256g。(2分)

31.(1)0.3g(2分)

(2)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为85%。(2分)

(3)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7.4kg。(3分)

上一篇: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英语模拟试题 下一篇:初中化学信息题解法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