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钻井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时间:2022-10-14 02:34:08

浅议钻井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摘要:近几年,在国家大力提倡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石油企业信息技术和石油开采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各大油田企业纷纷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了生产、办公效率,节省了办公成本,从根本上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石油企业钻井工作一方面要节约管理成本,另外还要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对经营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因此对于钻井生产如何设计以及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谈谈石油钻井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也提出了对于未来科学化的钻井信息系统合理化的构想。

关键词:石油钻井;数据管理;决策系统

中图分类号:TN911.21 文献标识码:A

1钻井生产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石油钻井作为石油生产的第一线,其工作特点就是队伍分散、流动性强、自然环境恶略,这些不利的环境条件一直困扰石油生产企业。随着钻井技术在油田开采过程中的应用,钻井生产逐渐成为了油田开采中的主角,其中,钻井生产过程中的数据管理维护及现场的工程指导工作等极需要一套系统的生产管理方法。针对钻井在油田开发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不断完善钻井生产过程中的管理系统,目的在于满足现代化的钻井生产需要,实现方便快捷的数据管理和维护,同时对生产现场进行必要的指导。

没有实施信息化管理,企业总部无法对各地库存信息进行及时汇总。企业的材料预算制度、生产监督制度均无法实施,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重复采购和远距离调运,不仅加大了成本,也占用了部分流动资金。管理上的落后,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较大的阻碍作用。

石油钻井生产企业信息化管理方案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钻探企业必须设计和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特性的信息管理系统。

2钻井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2.1 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钻井生产系统管理体制的具体情况,以及井队现场、石油企业调度的计算机配制、网络接入情况,设计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七大子系统。

2.2 生产管理系统的功能实现

钻井参数采集系统采用防暴型智能总线传感器,将模/数转换模块集成于传感器中,传感器直接输出数字化的数据,同时在一条总线上传输多项测量参数。采集的数据可以在操作监控室、司钻控制台同时实时显示,可绘制连续曲线。钻井现场数据管理系统以微软的Windows98、2000、XP为运行环境,使用微软的集成软件开发环境开发完成主控程序,从而为用户提供了友好、便捷的操作界面。

远程无线网络系统利用GPRS无线传输技术,GPRS的核心层采用IP技术,底层可使用多种传输技术,因而较易实现端到端的、广域的无线IP连接,从而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无线分组数据业务。利用该项技术,钻井队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传送给无线终端。钻井生产过程非常复杂,其中无形的涉及到理论计算、实践经验、规章制度等等,有形的涉及到地层、管柱、设备等等。工程技术人员需要了解、掌握大量的知识、数据,为此开发编制了"石油工程数据电脑手册",软件采用数据库管理,收录了大量的实用工程数据,涵盖了管柱、设备、操作规程、事故处理等方方面面,同时包括了数本电子专业书,现场技术人员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到所需要的资料。

2.3 钻井生产管理系统应用效果

钻井信息管理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均采用了边开发编制、边现场试用、边修改完善。该系统实现了网上汇报、网上审核、在线统计查询功能,满足了井队与公司全天候随时交流的要求,实现了公司生产指令在线上传下达的目标。该管理系统搭建起了单井成本管理信息化平台,减少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信息系统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单井数据的实时录入,而且可以进行单井查询、分析以及考核。在系统的实际应用中,还与前端的生产指挥系统对接,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信息系统数据的及时性;通过和物资信息系统的对接,每日提取单井消耗材料的具体情况,体现了成本的动态管理,实现管理方式由粗放到精细、由结果到过程的管理转变,同时为其后端的单井预决算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3钻井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3.1当前钻井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缺点

优点:钻井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了现代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是"数字化"时代的必然产物,该系统的成功运用必将引领钻井生产管理水平登上一个新的台阶。钻井信息管理系统成功应用了电信网络接入企业局域网,较利用卫星频道和建立地面接受站的方法大大降低了费用,是内陆平原油田进行远程数据传输的首选方法。钻井信息管理系统的成功运用,提高了石油企业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及决策能力。

缺点:GPRS信号在偏远地区和部分地区的交界处不稳定或较弱;实际应用中现场测试带宽在20-30 kbps,音频、视频交流效果还不尽人意;需要与电信提供商协商解决信号覆盖和传输速率问题。需要增强硬件、网络覆盖等基础环境配套的建设,网络覆盖整个基层作业队伍,主干网络带宽扩容,硬件配置水平需要进一步的提升,满足研究、生产管理和应急指挥的业务需求。该系统目前应用于所有探评井,仅少量重点开发井得到了应用,由于定额、甲方使用习惯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该系统未能应用于大部分的开发井中。运维制度不健全,且基层队伍井场信息化意识薄弱,制度执行不到位,影响信息数据传输质量。

3.2钻井生产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3.2.1信息数据量大,内容丰富。如Amoco公司每天的数据流量在9GB左右。其内容也相当丰富,数据库包含了20多个国家的油田信息数据,油藏信息、钻井信息等,门类齐全。

3.2.2 网络健全,应用系统丰富。卫星数据传输网络在诸多油公司中已普遍使用,指挥中心网络化、在线式数据处理、专家系统、技术交流网络化、电子邮件系统的充分利用等应用系统丰富多彩,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2.3 重视应用,特别是数据挖掘和知识共享,应用系统的开发与生产实际有机的结合,技术基础研究与生产需求有机的结合,同时新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3.2.4 一体化的系统解决方案,统一标准,与业务流程有机融合,一体化的协同工作平台或工作环境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

3.2.5 投入大、并呈上升趋势,建设有充足持续的经费保障。

结语

几年来,在我国胜利、中原、西南的钻井生产信息系统被广泛地应用到油田勘探开发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在建设"数字油气田"中发挥着信息源头的作用,对于"数字油气田"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进双,郭学增,宋永强,胡速.海洋石油钻完井数据集成服务系统[J].石油钻探技术,2002年(01).

[2]赵仕俊,张仲宜,赵京坤.数字化钻井系统的构建及相关问题研究[J].石油矿场机械,2005年(01).

[3]张进双,郭学增,张红玲.井场信息系统建设体系结构[J].石油钻探技术,2002年(06).

[4]孔令华,赵隆军.钻井现场数据实时传输系统服务器端的设计[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5年(01).

上一篇:零距离接触科学 欢享科学节日 下一篇:一起轿车火灾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