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模式”VS“舜天模式”

时间:2022-10-14 02:19:19

“恒大模式”VS“舜天模式”

战胜辽宁宏运,广州恒大队提前一轮卫冕,成为史上首个中超卫冕冠军,这意味着一掷千金的“恒大模式”再次证明了自己的成功。而在南京,战平北京国安的江苏舜天队同样是这个赛季的成功者。相比恒大7亿元的投入,投入1亿多元的江苏舜天获得联赛亚军,并将夺冠悬念一直保持到倒数第二轮,成功塑造了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舜天模式”。与去年恒大一枝独秀相比,今年的冠军之争更激烈,更具悬念,对中超的影响力提升也更有意义。一家是金元政策下打造出的冠军之师,一家是逐年稳定投入磨练出的平民代表。两种不同的经营足球模式,对于如今中国足坛,都具有一定的借鉴。

“恒大模式”:7亿元的金元足球

金元足球模式,在世界顶级的欧洲足坛,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可以获取成功的模式。过去10年时间里,“暴发户”切尔西和曼城这两家英超球队分别获得俄罗斯和西亚财团巨额资金支持。两家俱乐部很快就获得了梦寐以求的英超冠军奖杯。在中国足坛,请来年薪超千万的里皮教练团队、850万欧元买来昂贵“替补”巴里奥斯……老板许家印在本赛季继续用“金元”打造自己的“恒大帝国”,据估算本赛季恒大的投入超过7亿元,虽然没能杀进亚冠四强,但恒大还是有惊无险地捧起了自己第二座联赛冠军奖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成功。

从2010年进入中国足坛以来,相关资料显示,恒大征战第一年中甲联赛的投入,超过1亿元。2011年实现中超升班马夺冠的奇迹,恒大又砸了4亿元。今年联赛和亚冠双线出击,恒大的投入更是高达7亿元。这三年时间,恒大不断刷新着中国俱乐部转会费的纪录。大半支中国国家队、一个比一个贵的外援……如此超豪华阵容,难怪有人调侃说随便谁执教都能夺冠,请里皮完全是种浪费。不过许家印不这么想,他的目标是亚冠冠军,本赛季的现实证明,恒大在亚冠赛场上并没有显示出绝对高人一筹的实力。

其实,对中国足球来说,恒大是否能拿亚冠冠军固然有关国家荣誉,但远非最重要的事,恒大高投入、高回报所引发的“带动效应”才是最难得的。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就认为,“恒大模式”虽然不是中国足球发展的惟一模式,但起到了标兵和模范的作用。

于是,这个赛季中超各队出现多年不见的“军备竞赛”,多年前投入1个亿搞足球就算高投入,这个赛季1个亿却几乎成了“起步价”。随之而来的,是大牌外援接踵而至,甚至连德罗巴、阿内尔卡这样的“大鳄”,都无法拒绝“金元”诱惑来到中国。

“大牌”多了,联赛水平有没提高不用先下定论,但联赛激烈程度确实高了。本赛季中超联赛激烈程度令人咋舌,当联赛还剩两轮,除了“打酱油”的上海申花,其它15支球队或要为冠军而战,或要为亚冠资格努力,或要为保级拼命,中超联赛,大概从未如此“惨烈”。

同样“热火”的还有这个赛季的中超球市。倒数第三轮江苏舜天主场迎战广州恒大,6万多名球迷到场观战,很多跑了10多年足球的老记者感慨:从没见过那么多人看球。本赛季恒大的主要竞争对手、江苏舜天投资方江苏国信集团老总董启彬也坦言:“恒大俱乐部是有积极作用的,他们这样的大投入,对于中超联赛有带动作用。”

尽管恒大取得了眼下的成功,也为中国足球带来了明显的改变,但质疑者从未消失。

不可否认,恒大的挥金如土令国内转会市场水涨船高,中小球队如不追加投入,就要接受买不到好球员的现实,但事实上能像许家印那样一掷千金的老板毕竟是少数,这种看上去有些简单粗暴的“买来主义”被很多人认为“很好学”,但又“学不来”。此外,持久性、后备力量的培养等方面都被认为是“恒大模式”的潜在问题,“恒大模式”能走多远,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问号。

不过,就眼下来看,“恒大模式”毫无疑问是成功的,当前的中国足球,需要“恒大模式”点燃的这把火。

“舜天模式”:1亿元的平民足球

舜天从2000年进入中国足坛以来,一直属于那种默默无闻的角色。2009年升上中超后,舜天的投入总是维持在中游水准。那时中超最低投入标准在3000万元左右,豪门投入为1亿元,舜天投入在5000万元左右,过去两个赛季中,舜天的投入稳定在6000万元至8000万元。本赛季由于联赛整体投入水涨船高,舜天的开销也增加到了超过1亿元。其整体投入水准,也就是联赛中游水平。舜天的最佳射手达纳拉赫每天骑着电动车去训练,早已众所周知。

但是,联赛亚军、史上首次进军亚冠、拿到最佳射手……相比较“恒大模式”的一掷千金,1亿多投入的江苏足球的“性价比”之高,冠绝中超,这同样是一种成功。

大概没有人能想到,本赛季能和恒大争冠的会是“平民球队”江苏国信舜天。说起“成功”,俱乐部总经理刘军坦言:“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秘诀,我们只能说,俱乐部上下每个人都做好了自己的事情。”

但在“外人”看来,舜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不折腾”,在看上去“很折腾”的这个中超赛季,舜天的“不折腾”是朵“奇葩”,更是成功之源。

“不折腾”首先来自球队的稳定,在上赛季和亚冠擦身而过之后,球队基本保持原班人马,神奇教练德拉甘继续执教,达纳拉赫和耶夫蒂奇组成的锋线双煞依旧,后防外援双闸依旧,在一些位置上球队还有所补强,难怪赛季开始前德拉甘就点出:“舜天的优势在于稳定,球队磨合度好。”

“不折腾”还在于俱乐部对主教练和教练组的完全信任,无论是刘军还是投资方国信集团老总董启彬都说,绝不会干涉教练的指挥权,即使短期成绩有波动,也坚定地相信教练组。

在德拉甘眼中,球队的团结一心则是能取得目前成绩的重要原因。在整个赛季里,江苏舜天从没有爆出任何队内不合的传闻,刘军在提到下赛季是否会买大牌球星的时候说:“俱乐部不会追风买大牌,我们会继续坚持我们一贯的思路,只买合适的球员。我们不希望引入一个大牌球星,却破坏了球队的整体风格和稳定。”这些“合适的球员”,包括目前高居射手榜首的达纳拉赫、领衔失球最少后防线的埃雷尔森……

在种种“不折腾”之外,江苏足球近年来的默默耕耘是如今厚积薄发的基础。令很多江苏球迷更欣喜的不是“达10”的23个进球,而是吉翔、孙可等一批舜天自己培养的年轻球员正迅速成长。正是这个22岁的吉翔,在对阵广州恒大时打进了中超史上最快进球(7秒)。

可以说,“舜天模式”给更多中小球队树立了一个标杆:不请身价惊人的内外援,一样能踢出成功的足球。

董启彬坦言:“我觉得舜天模式只能代表舜天,并不能说舜天模式放在其它球队就一定合适有效。而且其它俱乐部有他们自己的模式,也都有着各自的优势。每个球队有每个球队的情况和特点,大家都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制定适合自己的套路。”

“舜天模式”比“恒大模式”更难复制

舜天模式,说白了是国有企业的稳定优势;恒大模式,其实就是私有企业的资金优势,这两种足球模式各有可取之处。企业性质的不同,使得恒大与舜天经营足球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投入足球的动机也相差很大。

通过高投入取得好成绩,恒大在足球上的成功,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企业品牌价值。每一个冠军、每一位高价外援、每一场重量级比赛,恒大都会通过足球和营销相结合的方式,无限扩散品牌知名度。有一个圈内皆知的消息,当初恒大引进孔卡的谈判过程,对方俱乐部只要价800万美元,恒大最后付出的却是1000万美元。尽管花了200万美元的冤枉钱,不过这“千万美元”先生的噱头,就足够恒大赚回本钱。

这种通过足球带动品牌,效果非常明显。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中国指数研究院联合的《2011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TOP10报告》,恒大品牌价值蝉联中国房企“TOP10”第一名。从2009年的41.54亿元到2011年的210.18亿元,恒大品牌价值两年多提升了足足5倍。以净利润看,恒大已是中国房企之首,连续两年超过万科,差距从7.4亿元拉大到21.6亿元。而在2009年,恒大当年净利仅为万科的21%。

舜天作为大型国企,并不指望通过足球得到回报,“我们只是站在江苏企业的角度去做一些事情。”董启彬表示。国企投资足球,和当地政府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2008年舜天从中甲升上中超,正是得到了省里和市里的一些指示。为此舜天请来了有着丰富升级经验的裴恩才,一举完成了冲超任务。随着球队成绩稳步提升,舜天如今更是充当了江苏体育旗帜的角色。

要论两种模式的“复制”性,表面看上去,花费不多的舜天模式似乎可行性更高,但要实际操作,却立马体现出“复制”的高难度。“不折腾”容易,找到“合适的球员和教练”就显得有些难了,而潜心培养后备力量更是长期工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坚持。从某种程度上说,与“恒大模式”相比,“舜天模式”的开放性更强,却也更难学。

其实,两种模式看上去截然相反,但却并不是对立的。中国足球需要恒大这样高调的“带动者”,同样需要舜天这样默默无闻的“耕耘者”。中国足球需要“恒大模式”来保持和提高“热度”,同样需要“舜天模式”来打好“根基”。至于要学谁,这甚至不算个命题,对中国足球而言,学谁并不重要,无论哪种模式,机械照搬都会成为东施效颦般的笑柄,对其它俱乐部来说,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上一篇:浅析ERP环境下成本计算方法的优化 下一篇:怎样挑选菠萝/选购新鲜荔枝的小窍门/怎样选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