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寄情醉乐寓志――《醉翁亭记》赏析

时间:2022-10-14 01:55:18

山水寄情醉乐寓志――《醉翁亭记》赏析

宋仁宗庆历五年(一零四五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被贬。欧阳修上疏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忧郁,但仍坚持俭朴为官,奋发有为,使百姓安居乐业。《醉翁亭记》就写于这个时期。文章借写自然之景显民之安宁生活衬作者“与民同乐”的社会思想。虽为一篇山水游记,但其所寄之情,所蕴含之意无不在简练的文字中显示出一代文学大家的谋篇之精,文字之妙。

滁州位于安徽省东部,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山清水秀,人文景观优美。但在作者笔下一句“环游皆山也”则极为简要地说明了滁州的地形特征,西南诸峰的特征则用一句“林壑尤美”加以概括,由诸山峰到琅,由琅到酿泉,由酿泉到醉翁亭,再由亭到太守,自远及近,由大到小,始知作者重点介绍的则是本文的主人“醉翁也”。

山间朝暮,四季之景的描写,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以“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写早晚不同的景色。以“野芳发而幽香”描写春季繁花似锦,清香扑鼻的特点,以“佳木秀而繁阴”描写夏季树木葱笼,枝繁叶茂的景象。以“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描写秋冬不同的景色。景色的描写最终归结到作者“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其乐也不同也”山水之乐,作者寄情于山水,醉心于酒,既表现了作者暂时忘却仕途受挫的烦恼,而又以娱情山水聊以的复杂的内心世界。

在写游人之乐时,行人、老人、小孩,往来不绝,无不是充满了快乐,如果作者没有良好的心境是难以感受到百姓的快乐,如果作者没有朴素的“民本”思想,一个仕人也是无法感受到普通人的快乐的。正所谓以己乐之心,察他人之乐。在“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的场景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因地取材,因陋就简的超越尘俗的快乐。感受到的是众人在太守的面前无拘无束的质朴关系和太守的率真性格,明写众宾,实写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太守醉”则是欢宴场景中的一幅特写镜头,“苍颜白发”以显其老。“饮少则醉”则突出了太守此时的“真乐”之源实为“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在自己的治下得以“实现”。

作者在写太守之醉时,着笔在醉,呼应前文“饮少则醉”,此时,醉为表象,乐为本质,互为统一。作者在此所需体现的则是看到百姓安乐,生活富足,政治清明时而产生的真正的快乐。这与前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思想境界则是大大前进了一步。

作者之“乐”是封建社会一个士大夫在自己的仕途不得志的情况下仍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以民为本的可贵品质。对于众人不知“太守乐之所乐”作者既有自嘲又有。更是作者对自己滁州就任的作为和治下出现的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的一种自我肯定。当然,千百年来无数的文人墨客,政客在纵情山水,醉酒为乐的表象下都在不知不觉的释放者对怀才不遇,受到打击的愤懑,惆怅心绪。而欧阳修生在那样一个多位贤臣被贬的时代,身受挫折,怀揣政治理想不放,并能有所作为,以致民生安乐。而没有随波逐流,沉沦堕落。其人品官声当为鲜见。

尽管我们或许对作者的那种“人知太守的安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之其乐也”的感慨,认为作者有孤芳自赏的情结。但是,应当肯定的是,在一千多年前,一名被贬的官员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能够励精图治,能够关照,关注百姓的疾苦,能够把与民同乐视为己乐的为官品质。实难能可贵,这与同时代政治家范仲淹所提倡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游记,更是一篇抒情显志的经典佳作a在写作上具有其突出的特点,其一是衬托手法的运用。文中以早晚四时之景的不同,衬托作者,游人不同的乐趣:以游人之乐众宾之欢衬托太守之醉:以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衬托了游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作者的山水之乐,宴酣之乐,最终升华为“乐之乐”,也就是与民同乐。

其二是铺垫手法的运用。由山到泉,由泉到亭,由亭到人,层层渲染,铺垫,为太守的出场营造气氛;而文章开端点出太守自号醉翁,并以号名亭,指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此时不禁让人想知道这个与众不同的太守究竟是谁,直到文末才点出太守就是本文作者,真是首尾呼应,一气呵成。

其三是以“乐”为线索贯穿全文,构思精妙。游人乐,众宾乐,禽鸟乐,太守乐,虽然乐的内涵不尽相同,但作者勾画出一幅众生同乐的景象确是情态毕现。作者构思精妙在于写太守名为醉翁可意不在酒,志在山水,醉在山水之乐,是以排遣心中的忧闷。与众宾同欢,醉态毕现,醉在与民同乐,是以对自己的作为感到欣慰,为自己的社会理想实现而沉醉。与众乐而乐在不同,是作者在在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被人理解而发出的又一声长长的叹息。由情寄山水到沉醉理想,最后回到现实,感情一波三折,洋溢在简洁的写景叙事之中。

其四语言别具特色。语言特色具体表现在一是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滁州自然景物特色,特别是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同乐”画面,情景交融。二是通篇共用二十一个“也”字,使全文形成了节奏明快,从容婉转便于诵读的语言风格。

上一篇:初中科学教学激发学习兴趣策略探索 下一篇: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