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原:断舍离群主叫“塔拉”

时间:2022-10-14 01:54:38

【品名】:婴儿床

【编号】:cy005

【描述】:全新闲置

【价格】:原价599元,现价80元

【联系方式】有意者请@本人

“我断cy005!”

“好的,我加你了,不占用大家空间,私聊吧!”

如果你是同道中人,看到这样的文字也许就会心一笑;如果你对此一窍不通,也许会不知所云。其实这是一段情景对话,摘自“南奥断舍离”微信群。和很多动辄“一言不合”甩斗图、“有钱任性”发红包的群不同,这个微信群对于群友的行为有着严格的要求。诸如日常询问、祝福鸡汤、家政租售、语音聊天、视频动图、抢券拉票、购物链接、商业销售、红包接龙等网络上司空见惯的内容一旦在群里发出,均被视作违反群规,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清出,绝不姑息。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群规过于苛刻,不会有人愿意加入,那就又错了,目前这个群里已经有495人,如果加上违规清出和定期清理的成员,早已经超了500人的上限。

在这个群里,所有群友都秉承一条宗旨、倡导一个理念、践行一种行为,那就是“断、舍、离”。所谓“断”就是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物品,“舍”就是清理掉身边的无用之物,“离”就是舍弃对物质的执念。

管理和引导一个近500人的大群不容易,而最初单枪匹马担此重任的只是一位女士,在群里,她的名字叫“塔拉”。

辽阔草原,

塑就勇敢达观的个性

见到塔拉是春天的午后,暖暖的阳光照进来,一束光打在格子的桌布上,把时间也缓缓拉长,变得柔软。

塔拉给我倒上一杯茶,说正好,今天我泡了茶。她穿着一件斜襟的靛蓝色长款中式连衣裙,一双红色的布鞋,浓密的黑发烫成了微微的波浪,披散在肩上随性而又洒脱。

我问她,怎么想到起塔拉这个网名的呢?

她笑了,“其实这是真名,我的名字就是叫塔拉,是蒙语草原的意思,全名是乌兰塔拉,也就是开满红花的草原。所以我的汉语名字就是红原。”

“那你是蒙古族?来广州之前一直在内蒙生活吗?”

“不是,我是汉族,我在内蒙出生,上小学的时候到了沈阳,后来又到了深圳,再之后来了广州。草原的奔放,也让我养成了这种无拘无束的性格,再加上走南闯北,我不会对一个地方产生特别强烈的归属感,也不排斥到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开始。有点大大咧咧吧,但是我觉得也挺好,对很多事都不会太发愁,总觉得有了困难就去解决,总有办法的。”

听到“大大咧咧”这个词,我也笑了,我和塔拉算是老乡,所以深深理解这个词背后包含的意思,从小到大我认识太多的姑娘都展现出这样的特征――简言之就是简单可爱,对很多事情不介怀、不矫情、不做作。于是我对塔拉的故事更加感兴趣,追问到:“那讲讲你什么时候到的深圳,那时的经历怎么样,又怎么想到来广州的呢?”

“那是1996年的时候,我妹妹有个朋友说到深圳开公司,邀请她过去,她就拉上我一起。后来她呆了没多久就离开了,结果我在深圳一呆就是20年。说起我为什么到广州,其实主要也是因为亲情的关系。我姐姐住在广州,虽然离得不远,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她是希望我能和她居住在一个城市,时时有个照应。有人也问我,在深圳呆了那么多年,舍得说走就走吗?就像我刚才说的,我的心里真是没有太多牵绊和顾虑,重新开始一种生活,对我来说也充满着新鲜感。”

说到这塔拉又爽朗地笑了,“也有朋友问我,你儿子从小在深圳出生长大,一下子离开能习惯吗?可能也是我心比较‘狠’吧,我儿子4岁的时候,我就把他送去了国学私塾住校。当时我工作很忙,每天简直没日没夜,在深圳有一个地方有很多国学私塾,办学条件都不错,我就把他送去那里了。可能是受到我的影响,我儿子个性也很乐观,很适应那里的氛围,培养了较强的独立性。现在他上一年级,和同龄的孩子相比,自理能力还是比较突出的,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坚持自己完成。这所小学很看重素质教育,他也很喜欢现在的学校,搬来广州我也是希望他能有一个好的环境,快乐成长,所以现在看来这个选择还是对的。”

在我的理解中,所谓“好的环境”其实首先是父母传递给子女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塔拉身上散发出的热情达观、随遇而安,正是孩子所需要的一种正面能量,也是从事公益所必需的精神品质。所以尽管她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做了一点小事,但事非经过不知难,在与塔拉沟通的过程中,我能充分感到,如能够成为这样一个群主,绝非偶然。

先进理念,

造就焕然一新的体验

坐在书屋中,几杯热茶饮下,我有种在忙碌工作中安享“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惬意。而一边和我聊着天的塔拉,手中一直在忙碌着,她说有群友新近捐了一批书,需要一一编号,存档。

虽然塔拉拥有一片热忱,但500人毕竟不是一个小数目,每名群友都是线下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个体,难免想法各异。我很好奇她是如何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将这么多群友集中在一起的。于是问到:“你又是怎么想到建立断舍离群的?这个群又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

“当时已经决定从深圳来广州,搬家清理的时候,发现东西实在太多了,根本带不走。那会我在深圳租的房子有200多平米,还带一个大院子,但到处都占得满满的,现在回想起来愿意囤货也是一种瘾吧。”

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塔拉偶然间知道了临近的“断舍离群”,加入一看正是她所需要的。在群中,塔拉了解到“断舍离”理念的创始人山下英子,并且买来她的全套书籍,读了几遍。书中倡导的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使塔拉当时忙乱芜杂的心里仿佛透进了一丝清澈的光,开始感觉有了新的方向和期冀。

塔拉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很快她就成了群里的积极分子。那段时间她又变得很忙碌,一边要在深圳整理物品,一边又要在广州寻找房子。好在因为是“投奔”姐姐,所以她就把目标锁定在了姐姐居住的小区――广州市番禺区的南国奥园。

“那是去年的7月12日,我还没正式搬到广州,但是我真心希望能把这件好事同新邻居们共享,所以就建了群。建群后我在其中陆续断出一些物品,没想到很受大家欢迎。那时每个周末来广州看房子的时候,我都会带一些断出的小物件给小区的邻居,这种跨越时空分享带来的成就感真的很奇妙。”

就这样,塔拉分门别类,短时间内就把家里几百件闲置物品都断给或者舍给了更有需要的人,整个人也似乎一下子变得更清爽了,好似轻装上阵一样来到了广州。

现在塔拉居住的只是一个两居室,她将屋子布置得简约精致、富于品位,有花有画、有茶有酒。面积虽与深圳的大房子不可相比,但是对于现在的她而言,却是足矣。

塔拉说:“群友累积的过程,其实也是断舍离观念在小区普及的过程。”建群之初,很多人都不清楚断舍离到底是做什么的。进群之后,按照指引,群友们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一些断物信息,结果这些似乎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物品被意外盘活,迅速找到了新的主人、发挥新的效用。因为断出物品很多都是全新或者只是用过几次,还有很大价值,且价钱却远低于市场价,所以通过断物,既让断出方有所收益,也让断入方节省投入,一举两得,双方都感到受益匪浅。

好处甫一彰显,大家纷纷响应,很多人呼朋引友,拉人进群,比如热心群友“阿拉丁”,她把自己全部的朋友都拉了进来。就这样聚沙成塔,群成员从最初的十几个人拓展到几十个人,并且在两个月内,迅速达到了几百人。

群友一多,交易也变得频繁,几乎每天都有人断出断入,物品也是五花八门,大到整套的红木家具,小到别针零件。而有一次,一位群友在群中断出书籍,马上就有其他群友提议说,是否能让书籍变成一种公共财产,分享阅读呢?这点一下子启发了塔拉,她立即行动起来,开始筹备在小区里建立一个断舍离书屋。

因为缺乏资金,所以必须要找到免费的场地才能让公益书屋的理想得以实现。为此塔拉在小区商业街内找了一个又一个商家,但是因为大部分商铺都很难在有限的营业范围外再布置下一个书屋,所以都婉拒了她。正当塔拉几乎有点气馁的时候,小区里玲珑合唱团的负责人找到了塔拉,说他们愿意提供合唱团教室外的大厅供书屋免费使用,从此,书屋就在这里安了家。

热心群友,

成就意义深远的善行

塔拉告诉我,玲珑合唱团是个不以盈利为目的,带有半公益性质的组织。它鼓励亲子共同参与,既能够提升在音乐方面的素养,又可以增进妈妈与孩子的感情。塔拉很认同这种理念,所以她不但和儿子一起加入了合唱团,还成了团里的一名热心志愿者,有空时就去帮忙布置场地,整理物品,服务大家。

闭上眼,不难想象出这样一幅图景:一边是书香袅袅,一边是乐韵悠扬,孩子们在此阅读、欢笑、歌唱,该是如何优美,如何温情。所以公益仿似一座桥梁,将很多原本素不相识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每人都能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灵归处,得以栖息。

“一些邻居了解到断舍离群和公益书屋之后,都自发成为了志愿者。群里如果有邻居断出闲置的桌椅板凳、柜子书架、书籍刊物,志愿者们就会问询一下看看是否愿意作为公益物品捐给书屋,大部分断出者一听说是支持公益,往往也都爽快答应,比如群友张琦,一下子就为书屋捐献了3个大书架。慢慢地其他邻居知道了书屋的需求,在断出时,有些也会标注为公益物品,收入直接捐献出来。所以到现在积少成多,除了陆陆续续的花销,现在余额也攒了有1000多元。”说着塔拉拿出一份清单让我过目,果然上面十元二十元,甚至一元两元地着一些收入、支出的明细。有些数目小到似乎不足挂齿,但可以想见背后包含的一份份殷殷之情,弥足珍贵。

无忌哥是志愿者里为数不多的男士之一,他看到书屋里大家捐献出的一些书籍已经比较老旧,内容也缺少更新,于是主动和几个朋友一起,拿出700多元钱,加上公益基金的800多元钱,为书屋添置了57本新书,一下子让书架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Lily是较早加入的志愿者,对公益事业很有热情。为了能更好地给书籍分类,她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根据标准的图书分类编号规则,专门整理出一份分类表单。有空的时候她就会来到书屋,给新收到的图书进行编号,让它们能够以最快速度分门别类地完成上架。

惠卿是一位年长些的大姐,她会带自己的外孙子一起到书屋帮忙,一老一小两个忙碌的身影,给书屋增添了格外生动的气息。前几天当她听说新书架的拆装和搬运需要用钱时,直接捐款50元,一片真心,令人动容。

还有小区里帮妮洗衣店的老板娘,店面原本就不大,但是她自愿提出在店里辟出一块区域放置断出物品,方便大家送取,帮很多群友解决了交接难题,特别贴心。

不仅如此,在南奥断舍离群的感召下,众多的群友都成了断舍离理念的积极传播者,比如另一位志愿者素素,她在自己工作的广地花园开了一个微信群,让小区里也从中受益。正是在群友们的不断努力下,现在在广州市番禺区的祈福、华碧、南浦,广地、广奥等几个小区,还有南沙区、天河区,甚至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都建立起了断舍离微信群,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人们参与其中。

除了书屋,志愿者们还会不定期地于周六下午在书屋门前组织断舍离集市,让一些平时不便上网的邻居,比如老人、小孩都有机会亲身体验断舍离的益处。这一活动也让很多交流已久但素未谋面的群友成为朋友,打破了邻里之间不相往来的壁垒,其乐融融。

大家的善举,也受到了小区物业管理部门的密切关注,他们在两次查看书屋后,决定近期就帮书屋更换和安装一批更加明亮的灯具,安装一部空调。并且表示以后如有需要,还将对包括微信群、书屋、集市在内的断舍离活动进行大力支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大家的点滴付出都让人感动不已。所以塔拉深情地说:“前段时间听说山下英子会来广州,假如有可能,我真希望她能来小区看看,让她知道远在中国有这么多人受到她的观点启发,做着这么有意义的事情。”

作为一名断舍离行为的积极拥护者和热情践行者,我曾经写过一段话,谨以此作为文章的一个总结吧――“断舍离是一种行为态度,从外化的行动来看,是逐步减少对物品的依赖和执迷;断舍离更是一种精神境界,从更深层的情感而言,是渐次梳理人生的指向和重点,慢慢删繁就简,去伪存真。因为每个人的性格、经历、习惯、处境各异,对于断舍离的理解必然不尽相同。所以也希望大家都能在自己对于断舍离的多样体会中,早日找到这一行为同自己内心情感的独特联结,从而外化于行,内化于心。通过不断的舍弃和减量,让生活变得精略,让身心变得轻盈。”

上一篇:严字当头抓管理 努力提升民族地区办学质量 下一篇:惠州:生态创建结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