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导演都爱用谁?

时间:2022-10-14 01:11:26

大导演都爱用谁?

所向披靡:冯小刚+葛优

冯小刚和葛优这对组合,大家再熟悉不过。葛优能成为为数不多的,靠一张脸就能刷票房的男明星,和冯小刚脱不了关系。1992年两人合作《编辑部的故事》,让全国人民都记住了李东宝,也让其他导演发现了葛优的魅力。1997年,《甲方乙方》全国公映,3300万的成绩拿下了全国票房冠军,不仅让葛优成了“国民喜剧演员”,也开启了冯小刚延续N年的贺岁之路。之后,冯小刚葛优这对组合成了票房印钞机,合作的《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手机》、《非诚勿扰》等片,不断刷新着票房纪录。

这17年之间,两人也不是没有拆伙单干过,但效果远没有组合来得好。冯小刚的《集结号》、《一九四二》里都没有葛优,票房犹如跌停股;而离了冯小刚,葛优先后接了《气喘吁吁》、《桃花运》、《命运呼叫转移》等片,也都是大家完全记不住的作品。

高得奖率:王家卫+梁朝伟

王家卫和梁朝伟的合作比“冯葛”还早一些。从1990年的《阿飞正传》第一次合作开始,24年里两个人一共合作了11次,但其中只有7部电影是王家卫执导的。这7部电影,帮助此前从没当过最佳男主角的梁朝伟拿下4次金像影帝,1次戛纳影帝和1次金马影帝。王家卫也没吃亏,金像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分别拿了3次,戛纳最佳导演和金马最佳导演也分别各拿1次,算起来比梁朝伟还多2个奖杯。

今年4月刚结束的香港金像奖,《一代宗师》破纪录地拿了12个奖。虽然梁朝伟失意影帝大奖,但确实一脸轻松,毕竟奖拿得多了,也就看得淡了。只是苦了王家卫的另一个御用――张震,合作6次,几乎每次都被王家卫删光戏份,就更谈不上什么奖项了。

万年不变:贾樟柯+赵涛

自从2000年合作了《站台》后,赵涛就长在了贾樟柯的电影里。2011年两人宣布结婚,赵涛自此又长在了贾樟柯的生活里。14年里,赵涛是贾樟柯电影里雷打不动的女主角。今年,贾樟柯的新作《山河故人》在戛纳宣布项目启动,最先定下的角色不出意外依旧是赵涛――而且她在片中的角色名就叫“涛”。

“夫妻档”可谓这个圈子里最常见又最稳定的御用组合,除了贾樟柯和赵涛,还有陈凯歌陈红、冯小刚徐帆、姜文周韵等。不过与“贾赵”相比,其他几对显然没那么紧密和霸气,基本都是演个配角意思意思。而像管虎那样,凭借《杀生》让梁静拿了个金马最佳女配已经算是非常高质量的合作了。

他们怎么"勾搭"上的?

这个圈子里的御用组合,多少都有点故事和传说。

冯小刚和葛优的第一次见面十分戏剧化。当年,冯小刚对葛优、张国立和梁天主演的《顽主》印象深刻,于是在攒《编辑部的故事》的剧本时,特意按照葛优的形象来写李东宝。但当冯小刚问遍身边朋友,几乎没人认识葛优。偶然一天,冯小刚跟《编辑部的故事》的另外一个编剧王朔聊起葛优,王朔正好认识,于是两个人冒着大雨前去拜访。按照冯小刚的话说,“冒着大雨去,才显得心诚”。

但是,到了葛优当时在北京木樨地的家时,两人却吃了闭门羹,不得不在破车棚里苦等了40分钟,全身淋个透,才等到葛优回家。不巧的是,葛优那会儿已经接了导演张小敏的《大冲撞》,档期错不开。冯小刚便说服他,“那部戏你是配角,我们这个,你可是大主角”。葛优看过剧本后也觉得,李东宝这个角色跟自己实在太像了,犹豫一番,就推掉了《大冲撞》接了《编辑部的故事》。

有了第一次愉快的“前戏”,日后冯小刚进军电影圈,开拍《甲方乙方》,葛优主演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有了《甲方乙方》等一系列卖钱的贺岁片后,葛优和冯小刚就成了一对拆不散的搭档。不仅在银幕上,生活中两人也好得就差结拜了。葛优曾帮冯小刚女儿找医院做手术,冯小刚也在医院帮葛优照顾过父亲。之前在参加两人合作20年的纪念活动前,一向不爱宣传的葛优还特意给冯小刚打电话询问穿什么好,足以表示重视。

陈凯歌第一次见陈红,就看中了

跟男男组合略显基情的“第一次”相比,陈凯歌陈红这对组合,则是按照经典爱情片路数进行的。1994年,陈凯歌正为了自己的新片《风月》海选女演员。彼时还默默无闻的陈红,从《霜叶红于二月花》剧组抽空跑去试戏。两个剧组间来回跑,到的时候又是早上,化妆的空档陈红就睡着了,结果醒来一看,“导演就坐在我身后,非常仔细地看着我”。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虽然当时两人都称别无他想,陈红最终也与《风月》失之交臂,但还是一举赢得了陈凯歌的欢心,日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陈凯歌电影里的“必露脸”。

相比而言,赵涛和贾樟柯的第一次则颇为文艺。1999年,贾樟柯到山西大学为《站台》挑选演员,他原本的目标是一群正在练舞的学生。当他走进练舞间时,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知道有导演来选演员,学生们的动作紧张得走样,这位女老师当时就说,“跳舞不是做体操,你们要学会融入感情,用感情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句话,令原本只关注学生的贾樟柯大为惊讶,因为这和他的导演理念不谋而和。与这位女老师聊过后,贾樟柯觉得她外表平静柔和,内心却富有激情,与《站台》的女主角特别符合。后来,这个叫赵涛的老师就成了《站台》的女主角,也成了贾樟柯多年的御用。

互相看不上的,最后也成了老搭档

别看黄渤和管虎合作了《杀生》、《厨子戏子痞子》等电影,亲密无间,可他俩第一次合作《上车,走吧》时,彼此根本看不上。管虎此前接受腾讯娱乐采访时,这样形容第一次见到黄渤的感觉:“穿得西装革履的,跟傻子似的。还弄一个海报,80年代卖磁带的那种海报,油光水滑的,穿一蓝西服好像,像个香港二流子。”黄渤也没把管虎放在眼里,因为他在北京歌厅演出,演一场能有一千多块,而拍个电影一两个月,总共才拿五千块,他跟本看不上,拍电影也就是为了玩。“当时唯一的压力就是怕给高虎丢人,哥们儿介绍来了,你不能让人家觉得找来个二把刀,把事情弄砸了不太好。”

所幸,这种“看不上”没维持多久,三天后,管虎就“爱”上了黄渤,“感觉他什么都会、什么都对了。合作完第一部戏,我虽然没想过他将来能不能成为一个明星,但知道他天生是做演员的”。黄渤也开始佩服管虎的能力,两人因此就成了一对“好基友”。

大导演为啥爱用他们?

电影圈一年拍那么多部电影,导演和演员的合作也有无限可能,但为什么爱用固定的那么几个?简单地说,不过一句用得顺手,使得贴心。但能相处得长久的,都有磨合和妥协,更离不开的,就是共同的利益。

省心:配合默契,演起来舒服。

王家卫几乎每次都会在采访里盛赞梁朝伟,也几乎每次都会在盛赞里加一句“他知道我想要什么”。对于导演而言,这一句话饱含了深情,因为如果和演员,尤其是主角有默契,那么他们就能省下时间精力去操心很多其他的事。这不仅对导演,对投资人,对未来的票房,都是大好事。

配合默契的,还有葛优和冯小刚。冯小刚只要拍喜剧,剧本多是为葛优量身定做,能把葛优身上的幽默细胞发挥到极致。两人合作多年,早已明白对方,所以演起来特别舒服。舒服,是葛优演冯小刚作品和其他导演最不同的感受。不过葛优也对老搭档提出了新要求,“从《编辑部的故事》合作开始,到后来各种片子,一共10部了,我这起飞跟你(冯小刚)有关系,现在降落的事儿,拜托你也得管。”“为你起飞,助我降落”,这是葛优的告白,但在冯小刚想退休的境况下,葛优该如何降落?这哥俩的故事看来还没结束。

省钱:特殊时期降片酬,还保证档期

除了多年合作磨合出了默契,档期有保证也是御用演员的一大好处。2012年管虎筹拍《杀生》时,黄渤已是炙手可热的影帝,但为报答管虎的知遇之恩,黄渤不但为《杀生》留足了档期,还只象征性地收了一点片酬。

同样的还有范冰冰,当初导演李玉拍《苹果》时,只打算用业余演员,但考虑到票房,便找到了范冰冰、佟大为和梁家辉。但是,当时制作经费并不宽裕,于是范冰冰和佟大为几乎不拿片酬,只拿了“车马费”。而在后来跟李玉的三次合作中,范冰冰也都没提钱的事。他们对老搭档的配合度都如此高,更别说那些御用演员即老婆的夫妻档了。

上一篇:“园”与“圜”和“圆” 下一篇:辞不了的村官陈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