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发达国家临港经济发展经验 建设河北沿海经济强省

时间:2022-10-14 01:07:40

借鉴发达国家临港经济发展经验 建设河北沿海经济强省

[摘 要] 发展临港经济是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重视港口建设、发展港口物流,以及政府的政策扶持,是发达国家发展临港经济的国际经验。这些经验启示河北发展临港经济,必须要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加快港口建设,拓展现代物流业,以及政府的政策引导与扶持要到位,才能建设沿海经济强省。

[关键词] 临港经济 发展经验 河北省 启示

临港经济,是指以港口及邻近区域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海陆腹地为依托,展开生产力布局,发展与港口密切相关的特色经济,进而推动区域繁荣的开放型、优先型经济模式。依托港口做大做强沿海经济,进而带动腹地经济发展,是低成本配置资源、交换产品、融入世界经济的最佳路径。大力发展以港口为核心的临港经济,以港强国,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河北作为沿海省份,依托港口,做大做强临港经济,是有效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在发展临港经济中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强力引擎,对于河北实现沿海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发达国家临港经济发展经验

经验一:发展临港经济是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临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得益于国际贸易的不断繁荣。上个世纪60年代前后,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和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充分利用世界资源发展本国经济成为发达国家的基本策略,在成本与市场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量工业向临海临港区域积聚,形成了临港经济的雏形――临港工业区。这一地区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资金和技术,还促进了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学、电子、电力等工业向沿海转移,使得依托港口发展的城区日益成为带动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世界上四分之三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经济总量的20%都集聚在离海、江、河岸线宽度100公里以内的地区,却拉动和催生了50%的内陆地区经济总量。美国纽约港、韩国釜山港、英国伦敦港、新加坡港、荷兰鹿特丹港、日本的东京,均有十分发达的临港产业群,且成为带动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如日本的“京滨”工业带,是沿着东京湾西岸,包括东京、川崎、横滨等城市的海湾地带,在这条宽仅五六公里,长60余公里的带状地区内,分布着千人以上的大型工厂200多家,工业产值占日本全国的40%左右,并主要集中在炼油、钢铁、造船、电机几个产业;以釜山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工业区和以仁川港为中心的京仁工业区,其工业产值占全国的80%,格局明显的临港工业布局使得韩国在1997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852亿美元,居世界第十一位,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韩国通过发展沿海经济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经验二:重视港口建设是发展临港经济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经济和贸易相互依赖,港口已不仅仅是运输枢纽而且成为全球化大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许多国家在发展本国港口的指导思想上发生了重大转变:从单一追求港口吞吐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转向以实现港口长期价值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即利用港口发展国民经济和增加就业机会。纵观发达国家港口发展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出健全的港口设施,完善的港口功能,发达的港口服务,是港口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也是发展临港经济的基础。近年来,国内外港口纷纷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提升港口功能,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港口基础设施、装卸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对港口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以及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等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通盘考虑,以港口功能多元化带动腹地产业的多元化,实现港口与腹地经济的共同腾飞。新加坡是利用港口发展经济的典型国家之一,目前该港约有400余条航线连接130多个国家的750个港口,任何时候在港船舶都达到800艘以上,运作效率之高使其有“世界利用率最高的港口”之称。

经验三:发展港口物流是加快临港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经济全球化使临港工业和海陆运物流业在海港前沿对接,两种流水线的结合统一,引发国际航运和物流的新发展,即对集海、陆、空等运输方式为一体的多式联运需求。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各国普遍重视物流在港口及临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如各国企业为了充分运用大批量运输的规模经济效应,纷纷在港口建立了仓库或物资配送中心,安特卫普港有美国福特公司、孟山都化学公司的配送中心,鹿特丹港由韩国韩进海运公司、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的物流中心。为了适应企业对在港口设立仓库和配送中心的需求,世界主要港口都专门开辟特定区域、配备所需设施为企业提供仓储和物流配送所需的全部服务,如鹿特丹港的埃姆海浪、波特莱克和马斯维莱克特物资配送区、新加坡的开平分拨区和日本横滨的“综合物流码头”因地制宜地发展物流业,兴建物流中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投入产出比为1∶6。正是港口物流的发展推动了港口的壮大,港口的进一步壮大又促进了港口物流业,港口与物流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有力地促进了临港经济的发展。

经验四:政府的政策扶持是发展临港经济的重要保证。从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任何一个港口的发展和繁荣,几乎都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能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小岛发展成为今天的国际航运枢纽,步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政府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新加坡政府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立足于自身实际,不断制定、调整经济政策和策略,适时推出了进口替代政策、自由港政策、高科技政策,以及扩大腹地等政策,促进本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并积极参与区域互动,推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发达国家临港经济发展经验对河北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启示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快速发展中,临港经济区域已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与载体。河北省要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沿海经济强省,需要积极吸收发达国家临港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的情况,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临港经济。

启示一:要把临港工业作为港口发展的重要支撑。河北省的港口基本上是以政府主导型和内贸型为主的港口,这是与其他以市场为主导的外贸型沿海港口的根本区别。多年来,河北几乎所有的优良港口都被国家赋予了煤炭转运枢纽港的单一职能,这就决定了河北临港工业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煤炭运输。同时,随着国内资源紧张形势的日益加剧,对进口资源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高,河北省以钢铁、化工等为主的产业结构,对铁矿石、石油等资源的需求尤甚。河北省港口在扩大煤炭运输的同时,必须加快铁矿石、原油等深水码头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全力打造临港强势工业。在秦皇岛港、京唐港、黄骅港的开发区及周边地区布局一些大型钢铁、化工、石油化工、发电、建材及船舶修造等行业重点项目,在港口周边开发若干产业园区及加工基地,形成临港开发区、工业区、仓储区和商贸区,促进沿海工业带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形成新的增长极,带动全省经济发展。

启示二:确立港口的战略地位,加快港口建设,提升港口功能。沿海经济的本质是外向型经济,而港口则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要载体和前沿阵地。因此,必须确立河北港口在沿海经济隆起带中的核心地位和引擎作用。要扭转把港口仅仅视为基础设施和运输行业的传统认识,应将其作为一个集运输、加工、贸易、物流、服务、旅游等多功能的综合体来建设,促其朝着多功能、全方位、增值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从目前看,河北省港口运营能力非常单一,多功能码头建设滞后,还未形成集液体、件杂、散杂、集装箱配套的多功能集疏“载体”,煤炭以外的物流渠道尚未打通,影响了今后港口杂货及集装箱的吞吐能力。为此,各港口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和功能结构的调整,全力推进港口建设和结构调整的速度。要高标准、高起点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电力、交通、通讯、水利等各种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的现代化水平,实现基础产业的清洁化、绿色化、节约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临港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要不断完善港口功能,将现在单一的煤炭输出港建设成综合性的深水大港,在巩固煤炭输出港地位的前提下,提升杂货和集装箱运输功能。最终将河北各港口建设成为拥有集装箱运输、大型化散装船舶与陆岛客/货滚装运输等现代海上快速运输方式的区域能源保障枢纽港、集装箱运输基本(支线)港和国际深水中转枢纽港,使其成为综合物流分运、分拨、配销、信息等综合服务中心。

启示三:进一步加强港口物流建设,大力拓展现代物流业。港口有建立物流中心的良好基础,亦是国际贸易的重要门户,选择在港口这一货物集结点建立物流中心,最易取得规模经济效益。要继续加快港口码头支持保障系统建设和港口现代物流的载体建设,健全港口设施,完善港口功能;构筑以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物流运输平台,以通信及网络技术为主的物流信息平台,以引导、协调、规范、扶持为主的物流政策平台;设立出口加工区,拓展港口业务,以发展港口物流、选商引资和开发打下良好基础;按照市场经济机制对港口运输相关各环节进行整合,促使其向现代物流方向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嫁接”国外知名物流集团,充当其全球物流网的支点,主动融入国际物流体系之中;吸纳国外更广泛的港口、航运界及生产、流通领域的企业参与物流业发展。根据《河北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河北省将建成全国最大的输煤港口群,建成环渤海地区以金属矿石、原油两大货类为主的重要中转接卸基地,建成三个亿吨大港,最终在沿海港口形成煤炭、矿石、原油、集装箱、液体化工、粮食六大货种运输体系,带动京津冀及中国西部腹地经济发展。为此,河北各港口的物流园区建设要按照规划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物流企业为主体,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构建现代物流发展平台、基础设施平台和电子信息平台。目前已成立物流园区管委会,先后引进了渤通物流、北方物流及首钢国际物流项目。物流园区将走市场化道路,与实力集团合作,联合开发建设物流园区,以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来提高全区物流产业发展水平。

启示四:政府的政策引导与扶持要到位。做强临港经济,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与扶持。充分发挥政府在港口多元化经营的发展过程中总体规划者与调控者的作用,高度重视、合理规划港口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多方共同经营管理模式;认真研究现代港口多元化经营发展的目标定位,确保港口内部产业结构的优化,形成规模经营,提高市场竞争的抗风险能力。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和政治体制下,曹妃甸港及临港工业区,乃至京津冀、环渤海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推动的,各级政府要从全局出发,除了制定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还应当制定好各种切实可行的产业和区域发展政策及法律法规。有鉴于此,河北省发展临港经济,建设沿海经济强省,政府要积极拓宽港口融资渠道,大力培育投资主体,重点吸引大船公司、大货主、大集团等多元投资主体参与港口建设;鼓励港口企业凭借资产、品牌和管理优势,以参股、控股和协作联营等方式,参与省内其他港口散杂货、集装箱码头等的建设和经营;支持有条件的港口企业通过上市等途径募集资金,壮大规模和实力,促进港口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峰 闫 波 韩 倩:发展临港经济 提升区域竞争力――河北省发展临港经济的条件及对策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3)

[2]安小刚 魏丽华:临港经济发展路径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3)

[3]河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课题.河北省沧州港城开发建设与内陆腹地互动发展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9-4

[4]丁永健:临港产业的发展与整合研究――国际经验与辽宁省的对策[J],辽宁研究,2005,(2)

上一篇:刍议我国中小企业的法律保护 下一篇: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