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社区法律服务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10-14 12:31:06

新余社区法律服务体系的构建

【摘要】加强社区法律服务体系的构建,可以更好地使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法律服务的建设,有助于社区的和谐稳定,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当前,新余市社区法律服务业还是一个“幼稚”产业,相关领导重视不够,投入保障不力;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不强;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一些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我们必须健全、完善社区法律服务体系,提高法律服务水平,为全面建设和谐社区提供了重要保证。

【关键词】社区 法律服务 普法机制 法制宣传

一、法律服务体系概念的提出

法律服务是社会专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有偿法律服务与公益法律服务两种模式。根据提供服务的不同形式又可分为,律师服务、公证服务、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体系就是由上述各种形式组合而成,针对不同社会需求提供各类服务的有机整体。

法律服务是国家法律制度社会化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国家法律保障调节功能的重要途径。法律服务是一个应用广泛、内涵丰富的概念。广义的法律服务指所有具有法定资格的主体向特定服务对象或社会公众提供法律事务帮助的活动。目前司法行政机关管理的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制宣传、基层法律服务、“12348”法律服务专线以及司法鉴定都属于广义的法律服务的范畴。建立法律服务体系是包括成员、设施、项目、投入体制、运行机制、质量监管体系、服务意识等要素在内的系统工程。

二、新余社区法律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领导重视不够,投入保障不力

目前,法律服务进社区并没有完全得到各级领导及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造成地区发展不平衡,使我们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力,部分地区的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过于形式化;法律服务缺乏系统保障,尤其是对资金的保障,导致办公条件差,严重影响法律服务工作的开展;再者新余市的特殊市情,由于地方小,人口少,故法律服务工作者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有效需求;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在基层基本上是由司法所承担,这在根本上造成了供需双方比例的严重失调,而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了自身的生存,也不可能把工作重心长期放在社区。

(二)社区居民法律意识不强

新余市现有的法律服务资源尚未走进社区民居的家庭。如不少社区的居民,通过事前的法律服务,防范矛盾纠纷发生的意识比较淡薄;部分居民尚未摆脱传统观念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只信权力不信法律,只认领导不认法制的现象。有了矛盾纠纷往往是找熟人疏通关系,或是到政府上访,甚至聚众闹事,对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存在认识误区。这就出现了现有法律服务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状况。再加上社区法律服务制度本身不大健全,宣传力度也不足,导致社区居民对此项工作不了解,缺少工作源。

(三)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一些问题

新余市在职和离退休的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公证员并不是很多,导致专职法律服务工作者非常少。而兼职法律服务工作者有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其对于法律服务工作缺乏积极性,也很难保障法律服务的质量。另外,新余是一个小城市;并且也只有新余学院这一所公办院校,所以法律专业的师生更是不多。因而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资源,通过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大力提高法律服务者的积极性,将人才进行优化组合。

三、构建社区法律服务体系的意义

(一)有助于社区的和谐稳定

通过法律服务工作向社区延伸,更好地发挥法律服务功能、法制宣传教育功能、法律参谋助手功能、维护社区稳定功能;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的客观要求。大力发展社区的法律服务工作,可以使广大居民法律知识不断丰富,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依法维权能力不断增强,从而促进社区的依法治理,为社区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也是改进司法行政工作,整合各项职能、便民利民的客观要求。重视法律服务工作的社会效益,切实提高社区法律服务工作水平,更好地为基层服务,为社区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

(二)有助于满足社区居民的法律需求

依托法律本身具有的预测、指引、教育功能。通过改变居民的传统观念,树立新型观念,从而改变居民日常生活行为,提高文明素质,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关系和谐,协助建立和谐社区;可以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帮助。法律服务进社区,有助于外来务工人员便利的获得法律咨询、帮助,正确的处理外来务工人员之间以及外来务工人员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如房屋租赁关系、劳务关系、劳动关系等,防范社会不稳定因素,创建和谐社区;有助于居委会工作人员正确行使职权,实行民主管理;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增强,居委会自身建设的完善,必将有助于社区创建平安小区、法制村庄、规范小区。

四、构建新余社区法律服务体系的策略

“法律服务进社区”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它在服务人民群众、普法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健全、完善社区法律服务体系,提高法律服务水平,为全面建设和谐社区提供了重要保证。

(一)加强领导,构建合理的管理机构

根据新余市各社区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社区法律服务管理机构,分别设立区一级的社区法律服务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协调因开展社区法律服务活动所引起的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街道一级的社区法律服务工作指导小组,负责具体解决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站遇到的各种问题;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站,具体负责实施普法工作,包括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等。

同时,政府要对法律服务业的开发多给予财政上的支持,给予培训、教育等专项财政补贴。对社区居民进行法治思想教育,需要有强有力的财政支撑,所需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新余市目前的法律服务业还是一个“幼稚”产业,要制定鼓励法律服务消费的政策,推动社会法律服务消费,激发社会潜在的法律服务需求,对法律服务市场进行积极有效的产业保护。

(二)科学管理,建立完善的普法机制

各级法律服务机构的工作要面向社区、面向群众,并把服务的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资源整合、协调并举、运作有序,把律师队伍、公证员队伍、基层法律服务队伍、法律援助队伍和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有机地组织起来,共同促进社区法律服务事业的发展。在服务内容上,体现优势服务,相互配合,发挥专业特长,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服务需求。

建立人员分工与配合制度,各级法律服务机构要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要进行分工合作,并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为广大居民提供法律服务的有效机制,落实具体工作措施,确保事情有人抓,工作有人做。辖区内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都要定向负责或联系一个街道社区的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援助工作要积极向街道社区延伸,关注社区贫困、弱势群体;要利用有利时机,在街道社区积极发展法律志愿者队伍。

(三)整合资源,采用专、兼职的做法

注重挖掘和利用社区法律服务人才资源。用公益服务的宗旨和精神号召和动员社区内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在职和离退休的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公证员和高校法律专业师生积极参与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发挥他们就近、人员情况熟悉的特点,随时解决社区居民遇到的法律问题,用身边人解决身边事。同时,注重建立社区法律服务人才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吸收社区法律服务人才充实到人才库中,统一调度、安排人才库人员参与公益法律服务活动。

积极与高校法律人才资源开展合作。高校法学院系的教师理论知识深厚,不少还具有律师执业资格。法律院系的本科高年级学生、法学硕士及法律硕士都是法律知识功底扎实并有志于向社会提供服务的青年,并且其中有些甚至已经通过了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具备开展法律服务的基本资格。司法行政机关可通过共建实习基地、招募志愿者、与高校设立的公益法律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协议等方式开展合作。

(四)拓展领域,开展多样化的法制宣传

社区法制宣传成了社区和谐的“剂”。居民在参与社区事务中增进友情,各社区普遍推行向居民公开征求有关社区发展重大事项的设想和建议,让更多的居民关心小区,了解社区,提高参与热情。

内容要结合居民的关注点。社区法制宣传要着眼于居民中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把握好法制宣传教育的切入点。焦点或热点问题,是居民极为关注的问题,是居民茶前饭后或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这里,此时人们很自然地找寻与此有关的信息,选择性地加以注意,并根据自己对事件的理解去寻求佐证。普法工作者应充分注意到这些热点焦点问题,从法制的角度挖掘其蕴含的法律意义,以此作为开展普法工作的切入点,适时推出与此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活动,以满足居民对法律知识的期待和需求。

形式要易被居民接受。当前不断蔓延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就业问题,房地产市场问题、物价问题、医疗体制改革问题、居民中困难群体生活保障问题等等,困扰着众多居民,此时可以通过法律小讲堂、法制宣传广场,法制宣传栏、法制黑板报、普法小广告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法制宣传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上一篇:如何有效防范与控制电力企业财务风险 下一篇:试论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