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衍生品交易巨亏该如何处理

时间:2022-10-14 11:51:21

央企衍生品交易巨亏该如何处理

央企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巨亏引发的股市地震,但愿不要因年报披露结束就完事了。

2008年报乖2009一季报披露即将落下帷幕,如果要问这两期报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无疑是央企的过山车业绩:年报巨亏,一季报又奇迹般地出现盈利大增。在业绩和股价大起大落的背后,暴露的则是金融衍生品交易引发的巨大风险。

据笔者粗略统计,截至4月29日,至少已有220家年报亏损,亏损金额约820亿元,其中去年第四季度单季亏损公司接近600家,亏损金额约1250亿元,如此大的亏损面和亏损金额在股市历史上从未有过!在近600家第四季度亏损的公司中,9家亏损30亿元以上的大公司合计亏损约500亿元,它们是:东航亏损116亿元,中国远洋亏损89亿元,国航亏损85亿元,宝钢亏损60亿元,鞍钢亏损52.6亿元,南航亏损48.5亿元,上石化亏损35.66亿元,云铜亏损37.75亿元,国寿亏损30.43亿元,除云铜外均为央企。

在这9家亏损巨头中,3家航空公司均从事航油套保,合计浮亏约200亿元;中国远洋从事的“FFA”(远期运输协议),致使公允价值结算损失52亿元。还有一家大央企中国中铁,其规模和中国铁建差不多,中铁总资产2520亿元、净资产562亿元,铁建总资产2201亿元、净资产478亿元,中铁还大些。但年报出来,铁建实现盈利36.4亿元,中铁仅11.15亿元,不到人家的三分之一。为什么?一查居然是财务费用支出高达53.1亿元,其中汇兑损失41亿元。原因就在于,2007年底中铁既发行了A股,又发了H股,募资300多亿元,钱实在太多了,以致于一年下来还有折合200亿元人民币的巨资(多数是美元和澳元)躺在银行里,直到这次年报披露前夕的4月24日,我们才被告知,公司收到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有关批复,同意将其境外募集的100亿港元调回境内结汇使用,但需分次办理,单日结汇额不得超过5亿港元。至此,汇兑损失已经40亿元了。既然发股票是为了存银行,而且连存银行都会亏掉40亿元,还发什么股!相信随便哪一个傻瓜存银行也不会亏那么多。

由于类似的衍生品交易出现的多是浮亏,因此,一季报多已盈利。如三大航空公司就全部转亏为盈,中国中铁也已盈利9.8亿元,比中国铁建9.4亿元要多,恢复了它作为老大的“本来面目”。但股市投资者却因其年报巨亏致使股价惨跌而损失巨大,这又该怎么说呢?

今年3月份,国资委专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的通知》,强调各中央企业应当根据《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建立和完善损失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加强对违规事项和重大资产损失的责任追究和处理力度。并且特别规定“资产负债率高、经营严重亏损、现金流紧张的企业不得开展金融衍生业务”。以此对照,已严重资不抵债的ST东航不正在禁止之列么?要不要问责?

就上市公司而言,信息披露制度显然很重要,但所有参与衍生品交易的央企,似乎从来就没有履行过信息披露义务,更谈不上股东会审议通过。相当部分甚至连董事会都没有开,如果开过董事会,为什么不见相关决议公诸于众呢?直到出现巨亏才躲躲闪闪地欲说还休。反观港股市场,因从事澳元衍生品交易发生巨亏的中信泰富,公司主席荣智健被迫引咎辞职,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没有及时披露信息,包括基金经理在内,很多投资者对公司提出质疑,质问其在定期报告中根本没有提及此项衍生品业务。不久前中信泰富遭到香港警方调查,调查的重点也是是否存在“董事虚假陈述”或“串谋欺诈”的行为。

央企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巨亏引发的股市地震,但愿不要因年报披露结束就完事了。

上一篇:也是“冰火两重天” 下一篇:养老规划宜尽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