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抢先并购农心

时间:2022-10-14 11:41:36

谁会抢先并购农心

现在我们所了解到的和关注的方便面市场竞争,局限于对原有成熟市场的分割和再分割甚至抢占,反而忽略了还有“蓝海空间”的存在。通过资本运作,兼并和消弭成熟市场的对手,可能不如在新市场中获得新生。

国内的方便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康师傅、统一和华龙为首的三巨头之间更是拼杀得难解难分。在“追求高成长”与“多角化经营”两大经营策略之下,统一频频向华龙伸出橄榄枝。继2006年2月与华龙日清合资18亿元组建今麦郎饮品(北京)有限公司合作之后,2007年3月9日台湾统一企业又表示,计划收购中国大陆公司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和河北华龙日清纸品有限公司的股份,并向上述两公司支付3亿元,作为与华龙日清洽谈策略联盟的定金,期望年底前达成交易。姑且不论此次合作最终能否成功,单看业界的评论:统一欲整合华龙低端渠道资源对抗康师傅,三国鼎立的局势将会改变。拼杀、屠戮和寸土必争的市场竞争仿佛是此次事件对业界最大的冲击。

收购的疑窦

但是,深入分析下去,上述见解不禁让人疑窦从生!

不管是统一、康师傅还是华龙,都具有深刻洞察市场的战略眼光和远见,作为引领中国方便面市场(或饮料)的佼佼者,竞争的层面似乎不应该这么简单。如果说,统一结盟华龙真的要对抗康师傅,那么,无非如下几个方面:

综合优势的抗衡

统一企业在中国大陆发展至今共有26个公司,其中有方便面厂11个,拥有56条流水线;华龙日清拥有21个方便面分厂、9个面粉公司、6个相关配套生产公司,方便面生产流水线超过140条,年底将增加8条,方便面年生产能力120亿份,全同建有16个生产基地;康师傅拥有165条流水线,预期今年年底前将增加32条。

若收购成功,统一不但可以从华龙日清获得质优价廉的原料,而且统一和华龙的方便而产品线也将达到200条,在生产能力和国内综合实力上与康师傅不相上下。

但是,这个说法忽视了统一集团本身庞大的综合实力。所以,这个说法值得商榷,毕竟生产能力并不代表绝对的优势。

技术研发的抗衡

华龙引进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生产线,其中包括从韩国引进的高档面生产线和非油炸方便面生产线,同时引进了世界先进水平的日本包装设备。统一收购华龙成功后,将对华龙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那么华龙将汇集统一、日清、华龙三方的方便而生产技术,这对技术、产品档次提升以及进攻海外市场提供了足够的技术保证。

但是,这对华龙而言或许是优势,但对统一而言呢?针对康师傅是否具备冲击力量呢?这很受质疑。

产品组合的抗衡

统一在大陆的方便面产品主要有统一100系列、来一桶系列、好劲道系列、巧面馆系列、小浣熊和小当家干脆面系列,主要为中高端产品和品牌。

华龙口清的方便面产品主要有今麦郎系列、今野系列、小康家庭系列、已圆面系列、煮着吃系列、东三福系列、甲一麦系列、华龙108系列、清真系列、大众新一代系列、双面块系列、六丁目系列、A小孩系列、干脆面系列,主要为中低端产品和品牌。

康师傅系列产品包括:珍品、大食袋、桶面、知心碗、随心杯、面霸、亚洲精选、巧玲珑、干拌而、炒面、料珍多、劲拉面、挂面、脆奇、好滋味、福满多、江南美食等多种系列产品。

统一联盟华龙之后,可能会丰富统一企业在大陆的产品占种类,覆盖大部分的消费群体,与康师傅不可避免地展开全线竞争。但问题是,各类产品仍需借助已有的品牌影响力去影响消费者,由原来二打一转为一打一,如果仅从产品线的组合上的优势就界定是康师傅的最大威胁,也不符合竞争的原则“集中优势兵力攻其点”。

渠道整合的抗衡

华龙日清的方便面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在各地拥有44个销售分公司,拥有4000人的销售队伍、1882个经销商,掌控9490个商超、105888个批发店、516843个终端零售店,占领了广大二、三城市及乡镇市场,在农村市场,华龙日清拥有强大优势。

康师傅方便面在全国45个城市分设销售分公司与发货仓库,以放射状网络有效地连接生产厂、仓库、批发商与零售商,成功地建立顺畅通达的销售网络,密集型的销售网络是其最大的特征。

统一联盟华龙日清,其方便面可以依仗华龙日清在乡镇市场的强势通路迅速占领中小城市,进一步把业务扩展至中国大陆农村地区,从而将原来在一、二线城市的影响扩展到全国市场,竞争力空前增强。

这一点最有价值,是业内人士认可的统一欲并购华龙的初衷。不可否认,巨大的农村市场对统一的诱惑有多大,仿佛一夜之间,统一的方便面就可借船出海,一统天下。但是,渠道的整合必然引发渠道恐慌,大量重复建设和投入的资源也会存在,而稳定的忠诚的渠道网络才是企业在市场上冲杀的保证。资源是有限的,市场也是有限的。在销售执行上的优势并不能让统一、华龙联盟一帆风顺。

资本整合行业

联系到达能与娃哈哈事件的爆发,中国快消品企业最近的资本市场风波不断,是基于市场竞争的考虑,还是资本运作的考虑,抑或是资本运作整合行业的考虑?毕竟,仅仅凭借市场的运作手段已经很难再改变市场格局,现在是资本和资源制胜的年代,谁占有并且能够调动最大的资源谁就是老大,而非高明的营销技术手段。

综合来看,对于统一的初衷,笔者更倾向于通过资本运作整合行业而非基于营销战略和技术本身的考虑。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从原来产品制胜的年代,发展为渠道制胜的年代,又发展为品牌制胜的年代,再为资本制胜的年代。现在,我们相信在成熟的市场和行业里,产品和渠道制胜的年代已经成为往事,而基于产品、品牌和资本整合优势才能取得市场的一席之地,基于这些优势资源的品牌化营销才是我们思考的方向。

那么,此次统一的并购趋势也必将引发快消品市场的格局变动,对于本次事件,笔者更多的是在思考和观察营销技术本身究竟还能有多大的能量,另一方面,最为关心的却是:谁会抢先并购农心?

谁会抢先并购农心

农心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1998年从韩国引进了方便而第一品牌、广受消费者好评的产品“辛拉面”。除了在上海建厂外,1998年建立了青岛工厂,2000年11月,在沈阳建了第三个生产工厂。这样,沈阳生产的产品就可以供应长江以北的地区,而长江以南则由上海公司供货。上海工厂主要生产方便面,沈阳主要生产方便面和膨化食品。在中国的方便面品牌主要有辛拉面、上海汤面、辣白菜拉面和乌龙面,膨化食品有鲜虾条、洋葱圈、一口脆等。

作为一家韩国企业,农心采取差异化的策略,提供给消费者与别人不一样的产品,以差异化的价格、质量、口味来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品质上,辛拉面的劲道、口感、观感等颇受赞扬,一度成为一些广告的优良“道具”;在推广上,农心辛拉面一直在赞助世界围棋赛、上海农心辛拉面杯升段升级赛等高端赛事,在体育爱好者和城市“小资”等新消费人群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品牌形象。

可以说,辛拉面的依靠品质和口味赢得了品牌形象,它代表了个性的、青春的和新消费主流意识,尤其是对80后消费群体的影响。

而反过来说,不管是康师傅、统一、华龙还是其他品牌也都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像华龙的今野拉面的体育营销、康师傅的“就是这个味儿”等系列宣传,但是,客观地说,一直没有辛拉面所建市起来的品牌形象这么深入人心(虽然农心有些低调)。

现在我们所了解到的和关注的方便面市场竞争,局限于对原有成熟市场的分割和再分割甚至抢占,反而忽略了还有“蓝海空间”的存在,通过资本运作、兼并和消弭成熟市场的对手,而没有考虑通过并购在新市场中获得新生。

我们关注,谁会抢先并购农心?以其优良的高端、高质品牌为己所用。

上一篇:理财消费新生代:潜力十足的“理财营销” 下一篇:走,去社区银行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