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第三次下乡”,狼真的来了?

时间:2022-07-10 02:20:51

在此之前,宝洁尝试过大规模的乡村路演、拓展二级分销商等策略,但并不成功。宝洁似乎找到了一个进入农村市场更有效的通道――借道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这被视为宝洁的第三次下乡运动的开始。

2007年4月26日,商务部与宝洁(中国)有限公司就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推进“万利千乡市场工程”达成合作谅解备忘录,这是商务部首次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中与全球知名供应商进行合作。根据备忘录,商务部将向宝洁公司推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采购联盟和承办企业,搭建宝清公司与采购联盟和承办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此外,商务部还将监督并督促承办企业履行不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承诺。

宝洁将日光再次对准广阔的农村市场,并与商务部合作,此番举动引起外界关注。事实上,众多外资企业也把目光转向广阔的农村市场。他们清楚,谁先赢得这个市场,谁就有可能在下一轮竞争中占尽先机。

温室还能暖多久?

本土品牌主打、价格普遍高于城市、假冒伪劣产品盛行,这些现状似乎彰显农村市场依然足本土品牌的“温室”。然而,在口化产品的消费上,农民群体品牌意识逐渐增强,突出表现在使用化妆品的品类不断增加、日化开销占比不断扩大的同时,价格已经不是影响农民消费的主导因素,媒体广告所营造的品牌消费环境已经成为农民购买产品的一个主要参考。

从目前农村消费者的期望中可以看出,“名牌”、“价位适中”、“实惠”是农村消费期望的集中体现,如果忽略假冒伪劣产品对农村市场的影响,未来农村市场更青睐哪些品牌,哪些品牌能够在农村既得民心又得天下呢?其一,知名品牌的产品将成为主流消费,不仅宝浩、联合利华、强生等国际企业的知名品牌会充分进入农村市场,同时,欧莱雅、资生堂等品牌也将走向农村市场;其二,区域市场的大众化终端品牌,它们有较好的售后服务、系列化的产品结构和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定位。这对本土企业将是个不小的挑战。

本土企业的产品在农村市场占有大量的份额,但只是群体的规模优势,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品牌优势。很多品脚的操作还是简单的广告推动,自然销售。一旦有了问题,消费者就会转向去消费其他的产品。

与外资品牌相比,本土品牌之所以在四级市场占据巨大的优势,归根结底还是――价格。本土品牌看似逍遥,但存在着品牌力不强、管理不到位、人员不理想等诸多问题,虽然这些问题目前因为价格优势而不那么引人瞩目,但是本土品牌的最后一块根据地并非牢不可破,宝洁已经在洗衣粉市场打开了缺口,接下来会是哪一个?如何保住根据地,又如何图谋发展,这是我们的本土品牌目前亟待考虑的严峻问题。

外资企业新革命?

值得注意的是,宝洁公司借此机会,将加快开发适合中国农村需求的产品,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流通成本。此前,1.9元的汰渍净白洗衣粉和9.9元的飘柔日常护理洗发水,已经成为宝洁进军农村市场的问路石。同样,可口可乐也在农村市场推出1元钱/瓶的产品,来挑战非常可乐巨大的农村份额。以前因为没有合适的产品来畅通农村市场的渠道,而今,外资企业将人力开发适合这一渠道的产品,这小能不说是个信号。

渠道下沉是外资企业的长期战略,当“渠道下沉”撞上了“通路变革”,个中变数就不那么容易控制了。尽管农村市场的复杂性超出想象,此前外资企业的农村攻略还没有对本土企业造成致命冲击,但是随着市场规范化的步子越迈越大,农村零售业将形成种规模化效心,物流企业也在政策的扶持下加大发展力度,农村日化市场浑水摸鱼的时代已经过去,小品牌也要走品牌化的操作思路,不是品牌的产品在农村市场的生命周期将越来越短,不知名品牌的生命力将会越来越脆弱,将来的市场环境也会逐渐制约这些品牌的发展。

虽然外资企业因为众多原因不能马上进入农村市场,但他们有的是资金,有的是时间和耐心,能够陧陧地在培育和教育中蚕食农村市场。本土企业若不能先行一步,未雨绸缪,前景必然岌岌可危。

上一篇:逃避自由 第7期 下一篇:理财消费新生代:潜力十足的“理财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