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族 将祖先穿在身上

时间:2022-10-14 11:14:19

作为最后一个被确认的、人口只有1.8万人的民族,基诺人在西双版纳那块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土地上,顽强地坚守着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传统。

基诺山盛产棉花和麻,也许是这个缘故,基诺族的服饰多用棉麻混纺,并以原色土布为衣料(有的土布也间以黑、红色条)。虽然织布技术较为原始,但家家都有简易的织布工具。基诺族妇女善纺是远近闻名的,当你走进基诺山寨,随处都可以发现,在村头、寨边或田间的小路上,基诺族妇女无不用纺锤捻着线,两只灵巧的手时开时合,时上时下,雪白的棉花霎那间就化为一根根均匀的银丝。她们织布时席地而坐,经线一头拴在自己腰上,另一头拴在对面的两根木棒上,用双手来回穿梭,每穿一梭就要用"砍刀"(木刀)打紧,所以这种纺织品被当地人称作"砍刀布"。它既不、又无光泽,却厚实耐用。

基诺族妇女身材苗条,服装剪裁得体,颜色协调,使人显得既庄重又活泼。上衣为无领对开,上半部多采用黑布或白布;下半部及衣袖用红、蓝、黄、白等7色布配制或刺绣而成,用红色镶边;两袖臂部、肘部及袖口都是对称的各色条状花纹;内衣为上部呈方形下呈菱形的兜肚式紧身衣,上部方形为鲜艳的条饰花纹,下部菱形绣着各式图案,有的饰满五颜六色的珠珠或形状各异的银饰品,胸兜闪闪发光,衬得人容光焕发;下身多着红色镶边的黑色合缝短裙,并用一尺左右的黑布缠绑小腿。头戴披风式尖顶帽,这种尖顶帽用长约60公分,宽23公分的竖线花纹土布对折,缝住其一边而成,戴时又在帽沿上折起一指许的一道边。尖顶帽和发式还是女性的婚标,未婚女子帽子顶尖,头发散披在肩上;已婚妇女所戴的帽子尖平,头发打成结,用竹制发卡夹住,帽子向前倾斜,好似一朵鸡冠花。

男子的服装叫“夏德”(基诺语音译),上衣是无领无扣的对襟短衣,胸、袖部都饰黑、白、青相间的条状花纹。小褂背上缝着一块约有六寸见方的黑布,上面用彩色绣着一朵圆形图案的花,周围有放射状线条,似太阳光芒四射。有的还在圆形图案旁加绣兽形图案或花纹,基诺族称这块绣花黑布为“波罗阿波”,汉语意为太阳花或月亮花。下身着白兰色裤子,裤腰两侧各开约十五公分长的口子,并缝上一块四方形的黑布。成年男子头上留三撮发,额前正中一撮,头顶脑门心两边各一撮,但有的村寨只留一撮,有的在额正中,有的在头顶上,长约寸许,用一尺宽丈余长的黑布包头。包头布的末端插着一朵用彩色丝线穿着红豆子、绿壳虫翅膀做成的花朵,这可是他的恋人送的珍贵的信物。

在基诺山寨,很少看见不戴耳环的人,每个人不是在耳环眼里塞上一个纸卷,就是在耳垂上挂上一个粗大的耳环。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耳环眼。不少民族的耳环眼只略比针眼大一点,基诺族的耳环眼却大得令人吃惊。他们从小就穿耳环眼,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扩大。一个人的耳环眼越大,说明这个人越勤劳、越勇敢。青年男女在恋爱时,喜欢互相赠送花束,插在对方的耳环眼里。

没有文字的基诺族,民族历史和文化常被“记录”在服饰上。传说开天辟地之前,世上只有水、天和太阳,后水中浮出一个戴白色尖顶帽,穿素白色衣裙的女人,这就是基诺族的女始祖阿嫫小白。她搓下手中的泥做成地球、用泥土造出基诺族。基诺族后人就仿照阿嫫小白缝制了洁白的三角尖顶帽和洁白的衣裙。在衣裙的花边图案上,又可以“读”出基诺族的文化意识。比如,他们的服饰图案的“人”形图案放在代表“地”的图案之下,以表示“地下人的”即寓意把“祖先”和“祖灵”绣在衣上,以示继祖承宗,表现了与祖认同的寻根意识。

上一篇:浙江双高:百山祖 下一篇:躺式自行车:躺坐的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