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产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时间:2022-10-14 11:13:51

50例产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分析, 总结其原因和护理经验。方法 对50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和观察, 其中宫缩乏力32例, 占64%;胎盘因素12例, 占24%;软产道裂伤5例, 占10%;凝血功能障碍1例, 占2%。结果 经对产后出血患者治疗后, 5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产后出血原因的分析、护理, 并有效的减少及预防因产后出血而致使产妇死亡的发生率, 保障产妇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 是重中之最。

【关键词】 产后出血;观察;护理

在产妇胎儿娩出24 h内阴道流血量在500 ml以上的现象为产后出血, 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1]。因产后出血发病急, 变化快, 其出血量和出血速度随产妇体质的差异而不同, 所以护理人员要仔细认真的观察产妇病情变化, 分析其出血原因, 加以治疗抢救, 力求预防或减少产妇死亡率, 保障产妇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本文通过对50例产后出血的患者进行观察, 分析其原因并护理,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文以本院2013年1~12月住院分娩产妇为观察对象, 选取产后出血患者50例, 年龄20~40岁, 平均年龄为(25.5±3.5)岁, 初产28例, 经产22例。剖腹产24例, 顺产26例。出血量:500~1000 ml患者18例, 1000~2000 ml患者24例, 2000~3000 ml患者7例, 3000~4000 ml患者1例;其中宫缩乏力32例, 胎盘因素12例, 软产道裂伤5例, 凝血功能障碍1例。见表1。

1. 2 方法

1. 2. 1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

1. 2. 1. 1 宫缩乏力 经调查可以发现, 导致产后出血比例最大的原因就是宫缩乏力。导致宫缩乏力主要是因为产程较长, 使产妇精神紧张、疲劳;双胎或巨大儿, 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张或退行病变;子宫发育不良或畸形, 子宫水肿及渗血或妊高位[2]。对此所致的产后出血可通过按摩子宫, 注射缩宫素, 或在子宫内填入无菌纱布, 24 h后取出的方式止血, 如更严重者, 可采取结扎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止血。见表1。

1. 2. 1. 2 胎盘因素 因为胎盘或胎膜的不完全剥离而出现的胎盘滞留、粘连等情况, 导致血窦无法闭合而引发的大出血。对此所致的产后出血应及时的取出胎盘, 做好刮宫的准备, 如果是胎盘植入者, 应做好切除子宫的准备, 如果是胎盘嵌顿者, 就要使用麻醉, 待环松懈后用手取出。

1. 2. 1. 3 软产道裂伤 胎儿过大, 宫缩过强, 产程过快等原因而导致阴道、宫颈或子宫下段的严重损伤而引发的大出血。对此应实施缝合处理, 直到止血为止。

1. 2. 1. 4 凝血障碍 在产后出血中, 凝血障碍是最少见的, 但后果也是最严重的。它主要是指患有全身出血倾向性疾病, 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或重症性肝炎可引起的产后出血,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异常引起产后大出血, DIC常发生于胎盘早剥、妊高症、子宫内死胎滞留、羊水栓塞等[3]。

1. 2. 2 产后出血的预防 产后出血以预防为主[4]。①有效的保证产妇休息质量, 为其消除因忧虑、紧张等负面情绪而引起的宫缩乏力, 随时观察产妇的产程进展, 确保随时满足产妇需要。②采用无菌技术, 准确无误的切开会阴, 为防止软产道裂伤, 胎头、胎肩娩出要慢, 胎儿娩出后, 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催产素, 帮助子宫收缩, 预防出血。③在胎盘胎膜娩出后, 检查其是否完整和软产道是否有裂伤, 如不完整或有裂伤, 要及时的清宫和缝合, 防止出血。④产后2 h内, 产妇要留房观察, 随时关注会阴伤口、出血和子宫收缩情况, 定时观察脉搏、血压, 督促产妇排尿, 以免影响子宫收缩。⑤如产妇出现烦躁、头晕, 面色苍白等现象, 应尽快找出原因并救治, 防止出现严重的并发症。⑥产妇送回病房后24 h内, 继续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和子宫收缩情况, 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 询问产妇感受, 如产妇出现疼痛、有便意或下垂感时, 要及时检查。

1. 2. 3 产后出血的护理 面对产妇产后出血的问题时, 护理人员一定要保持冷静, 在尽力缓解产妇紧张恐惧情绪的同时, 立即实施抢救, 建立两路静脉, 吸氧, 给予留置导尿, 密切观察、测量并记录产妇出血量和各项体征, 如血红蛋白

1. 2. 4 出血量的测量法 ①面积法:按血液浸湿的面积10 cm×10 cm=10 mg计算, 产后出血量≥600 mg为产后出血。②产妇纸称重法:用一种带有刻度称的卫生纸, 在分娩后2 h对阴道流血量的称量, 结果准确。③积血器测量法:把专用的产后接血容器用量杯测量。

2 结果

50例产后出血患者, 经护理治疗后, 全部恢复健康, 痊愈出院。

3 小结

在护理产妇身体健康的同时, 心理健康也同样不能忽视, 特别是在产后出血后, 产妇容易出现焦躁、紧张、恐惧、不知所措等负面情绪, 这时, 护理人员应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爱心, 和产妇进行多方位沟通, 给予她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 对于产后出血的护理, 只要做到认真观察、及时发现、仔细分析、正确处理、耐心护理, 就能有效的减少及预防因产后出血而致使产妇死亡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何日尚. 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和护理. 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 2007.

[2] 张晓侠. 产后出血的观察和护理. 内蒙古中医药, 2014(2):145.

[3] 郭利香, 陈春媚. 产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内蒙古中医药, 2013(24):141.

[4] 赵芳林. 产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19):311-312.

[收稿日期:2014-06-09]

上一篇:循证护理对青光眼患者围术期健康知识及术后并... 下一篇:主动护理干预在提高麻醉恢复室患者满意度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