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来袭

时间:2022-10-14 10:53:23

极端天气来袭

极端天气事件是指天气(气候)的状态严重偏离其平均态,在统计意义上属于不易发生的事件。通俗地讲,极端天气事件指的是50年一遇或100年一遇的小概率事件。

从2011年开始,极端天气就盛行全球,严重干旱、水灾、热浪、极寒席卷全球,而且动不动就是“极端的”、“异常的”、“罕见的”,天气规律好像完全乱套了,更有人调侃现在的极端天气是“百年不遇年年遇”,“历史罕见月月见”。

极端天气挨个数

极端天气之洪灾

极端指数

短期危害

长期危害

非洲国家向来干旱少雨,位于非洲东北部的苏丹共和国更是以高温少雨而闻名。2012年,原本的干旱国度居然遭遇了十年难遇的特大暴雨,而且这场暴雨一下就是十几天,洪灾如同猛兽,入侵了这个干涸的国家,造成了3万余人无家可归。无独有偶,在我国西北部的新疆、甘肃、陕西等地,也出现了特大暴雨,而这些地方,自有历史记录以来,从来没有达到过这样的降雨量。这些需要长年抗旱的地区,如今却都面临洪涝灾害,不得不说老天给我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极端天气之干旱

极端指数

短期危害

长期危害

受西风带影响的欧洲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下雨水均匀,气候凉爽湿润。然而,欧洲却在2012年夏天陷入了持续的高温干旱,堪称百年难遇。

干旱带来的不仅仅是难以忍受的酷暑,还使欧洲粮食大幅度减产,在西班牙、塞尔维亚等地,干旱的气候甚至引发了大规模的森林火灾和火山爆发,这还不算完,似乎今年老天的脾气异常火爆,和欧洲隔洋相望的美国大部分地区也遭遇了极端酷暑天气,超过十天的连续高温炙烤,使很多城市的气温达到或接近40摄氏度,有几十人甚至因炎热而死亡。

极端天气之台风

极端指数

短期危害

长期危害

沿海地区的居民对台风恐怕不会觉得陌生,可2012年,似乎台风不甘心只在海岸线徘徊,它们想要深入内陆,去那里一探究竟,台风“布拉万”就是勇于深入内陆的“捣乱分子”。

“布拉万”从我国辽东半岛登陆,一步步深入东北地区,显现出极其狰狞的“面孔”和极强的破坏性,让从来没经历过台风的内陆城市哈尔滨,也感受了一次暴风骤雨的洗礼。七八级的巨大风力席卷了整座城市,大街上随处可见被风吹倒的树木。与此同时,“布拉万”还袭击了大片农田,我国东北地区的玉米还有一个月就到成熟期,“布拉万”的一番肆虐,让丰收在望的玉米地一片狼藉。

极端天气不极端

这些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地球真的要经历电影《2012》描述的浩劫么?我们需要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通过分析,气象专家认为,这些现象的出现与全球变暖的趋势密不可分。全球变暖导致平均温度上升,大气中能量分布随之发生变化,比如蒸发加大、水循环速率加快等,影响大气环流的正常运行,从而造成极端天气事件偏多的现象。

以干旱和洪涝为例,气候变暖后,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气温都会增加,更容易发生蒸发和蒸腾,大气中水气含量就会增加,其可容纳的水分就会增多。这意味着要达到降水条件,就需要更多的水气。如果大气达不到饱和状态,就会不断吸收水分,使得陆地更加干燥,形成干旱。而一旦大气达到饱和状态,由于其中含水量的增加,容易形成强降水,从而可能导致洪涝灾害。此外,由于南北半球热量、水气交换加强,气候就更容易变得异常。

世界气象组织也发出警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今后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将会更为频繁,强度更大,影响地区更广。但是从全球的角度来看,近些年极端天气的出现频率较往年并没有显著地提升,在地球的天气变化范围内,这些极端天气并非十分严重。通过对历年气象资料的研究发现,历史上存在着极端天气更为严重的年份。气候是个复杂的系统,其具体演变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电影《2012》中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人们之所以产生2012年极端天气“很多很严重”的印象,一方面在于现在观测手段的提高,使人们更容易发现极端天气出现的现象;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提升,每次的极端天气事件带来的损失也会越来越大,使得人们对极端天气变得更为敏感;而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在2012世界末日的言论下,人们对信息选择性的过滤和媒体有意的报道,刻意渲染了末日气氛。

虽然极端天气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严重,但人类对环境的严重破坏正在加剧这一现象。我们在提高抗击自然灾害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加强自我约束,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自然,善待地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极端天气的出现。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三招“点穴法” 下一篇:行之有理,用之知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