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辉《蛤蟆仙人图》研究

时间:2022-10-14 10:20:12

颜辉《蛤蟆仙人图》研究

摘要:文章旨在分析颜辉《蛤蟆仙人图》中的物象,通过文献考证其背后可能的文化内涵,特别是道教寓意,并与其他同题材画作比较,论证这幅作品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进而体现该作品的“功用”。

关键词:颜辉;蛤蟆仙人图;道教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6-4-5

古文献记载,颜辉为宋末元初画家,字秋月,江山人(一作庐陵人),善画释道人物。元代由于山水画、文人画兴起,作为人物画家的颜辉在中国画史默默无闻,由于其作品流传日本较多,颜辉在日本受评甚高,对日本室町时代的绘画有较大影响。近现代涉及颜辉研究的不多,现可以查阅的仅有数篇学术论文对其研究:(日)近藤秀实作,于溶涛译《论颜辉――魂魄游离的世界》、(韩)金道荣《元代颜辉的美学意蕴及其时代意义》、李亚明《颜辉和他的》、文金祥《颜辉与他的》及孙望《禅意・水墨・醉仙――梁楷与颜辉之比较》等文章。后三篇篇幅简短,缺乏系统的研究,较多停留在作品描述方面;前两篇论文,特别是近藤秀实的研究,结合中日留存可考的文献,对颜辉的籍贯、师从关系、作品风格及作品中情感与思想作了较深入的探讨。金道荣的研究,将颜辉与刘贯道、郭熙等同时代的画家作了比较,并分析了颜辉的审美追求及其强烈的爱国精神。

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分析颜辉《蛤蟆仙人图》中的物象,通过文献考证其背后可能的文化内涵,特别是道教寓意,并与其它同题材的画作比较,论证这幅作品其浓厚的宗教气息,进而体现作品的“功用”。

《蛤蟆仙人图》(图1)现藏于日本知恩寺,是颜辉留存下来的弥足珍贵之作,与另一幅作品《铁拐仙人图》组成对幅。

一、画中人

蛤蟆仙人应该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五代时道士一一刘海。刘海出家后,取道号“海蟾子”,称为刘海蟾。推断蛤蟆仙人为刘海蟾的原因有三:其一,此图与《铁拐仙人图》组成对幅,风格一致,全图笔法简劲,人物衣纹线体粗厚,辅以细笔。铁拐李是道教著名“八仙”之一,明代《列仙全传》中,同刘海蟾列为八仙,到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时,刘海蟾的位置被张果老替代。此时期该组图描绘八仙中两位,情理之中;其二,仙人后背背一蟾蜍,在宋元时期,民间广为流传“刘海戏蟾”的传说。关于“刘海戏蟾”,北宋词人柳永《巫山一段云》中也有“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的记载,也是当时“刘海戏蟾”盛行的写照;其三,关于刘海蟾的加封,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九中记载:“大元至元六年(1269年,笔者注)正月,(元世祖,笔者注)褒赠海蟾明悟弘道真君。”;清陈铭《长春道教源流》卷八载:“至大三年(1310年,同上)二月……海蟾明悟弘道真君可加赠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这次由元武宗加封。帝王对宗教人物的加封可知,元朝统治阶级对道教的关注,可以窥见,刘海蟾在当时的影响力,不言自明。将其画像绘于纸本,留存于世,以示敬仰,也是情理之事。故以上几点可能性极大地佐证了画中人为刘海蟾。

二、画中蟾蜍

位于刘海蟾背上的蟾蜍,色白如雪,其在画面上格外凸显,下文从其象征或寓意的角度进行释读。关于蟾蜍的记载见于汉王逸《楚辞章句》卷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因为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是战国屈原《楚辞》的注本,由此可以推断,《楚辞》中早已有蟾蜍的记载。闻一多《天问释天》中证明顾菟并非“顾忘之兔”,而是蟾蜍之音转,这是现在可考,记载蟾蜍较早的文献。与此同时,1972年出土于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的西汉彩绘T形帛画左上角部分(图2),月中有蟾蜍的形象,与“顾菟在腹”形成图像文本呼应,这也印证了蟾蜍在我国封建王朝初期,已具有了神仙意味,赋予了神性。汉高诱注《淮南鸿烈解》卷七云:“日中有乌,而月中有蟾蜍。”宋李等撰《太平御览》卷四引《春秋演孔图》日:“蟾蜍,月精也。”等等,均将月同蟾蜍联系在一起,赋予神话般的色彩,这一思想历代一直延续。

同时,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曰:“蟾蜍寿三千岁”、“肉芝者,谓万岁蟾蜍”。这暗示了,蟾蜍其长寿的象征。《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九引《玄中记》云:“蟾蜍,头生角;得而食之,寿千岁。又能食山精。”且在《抱朴子内篇》也将蟾蜍看作仙药,谓五芝之一,食之,可增岁。可见,蟾蜍不仅有长寿的寓意,也是欲长寿的灵丹妙药。

《蛤蟆仙人图》中,蟾蜍被赋白色,有何意指?《太平广记》卷四百四十三云:“鹿千年为苍鹿,又五百年为白鹿,又五百年化为玄鹿。”葛洪《抱朴子内篇》卷十一亦云:“千岁蝙蝠,色白如雪。”据这些文献记载可以推断,在古代,不同的色彩象征不同的寿命,“白”与“玄”有五百年的差距。反观《蛤蟆仙人图》中的白蟾蜍,其神性、长寿的道教寓意昭然若揭。

三、画中桃

蛤蟆仙人右手上扬,臂扶蟾蜍,左手持桃,其色为朱。后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卷一载:“又有仙人桃,其色赤,表里照彻,得霜即熟。亦出昆仑山。一日王母桃也。”赤即与朱色类似,《洛阳伽蓝记》对仙人桃或王母桃的描述,与蛤蟆仙人手中桃的描绘相符,可以断定该桃为仙人桃,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国传统神话传说里,仙人桃也就是西王母桃、蟠桃、仙桃等。

王母桃,洛阳华林园内有之,十月始熟,形如括篓。俗语曰:王母甘桃,食之解劳。亦名西王母桃;

东方有树高五十丈,叶长八尺,名曰:桃,其子径三尺二寸,小核味和,食之令人益寿;

玉桃,服之长生不死,若不得早服之,临死日服之,其尸毕天地不朽;

欲助我公寿骨,蟠桃等见开花;

蟠桃未熟,千岁容与且人间。

上述文献的记载,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其一,仙人桃与西王母、昆仑山有某种关联。西王母或王母,为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住在昆仑山。昆仑山又是我国第一座神山,又名昆仑虚、玉山等。可见,仙人桃也有上述类似的神话色彩;其二,仙人桃的也被看做仙药,服之,解劳、尸毕天地不朽的功效;其三,仙人桃的长寿寓意――“欲助我公寿骨”“千岁容”,这同时印证了其一、其二中的神话色彩,也切合了道教所宣扬的思想。

上一篇:爱的限额与多巴胺 下一篇:拼贴技法在绘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