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等报报道北京地铁建设颇具匠心

时间:2022-10-14 10:01:53

《北京日报》等报报道北京地铁建设颇具匠心

《北京日报》等北京市媒体元旦前后对北京地铁建设的成就进行了集中报道。这些报道以新的线路通车和新的项目开工为契机,对北京地铁发展的艰难历程和辉煌成就、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以及地铁发展的前景等做了充分的回顾和梳理。报道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版面表现也很活泼,简单翻阅这几天的北京报纸,就会对北京的地铁发展及其影响形成既很真切又很深刻的感受。

一、报道多层次展示北京地铁的发展和影响。《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的报道回顾了北京地铁发展的历程。北京人的地铁梦整整走过了60年,工程建设已有49年历史,第一条线路通车也有44年了。如今17条线路、总长465公里已经基本形成城区路网骨干网络,日运客量突破1000万人次。《北京日报》报道认为,地铁建设凝聚了成千上万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称他们是“真正的城市英雄”。报道同时充分肯定了技术创新的力量,指出几十年地铁建设攻克的难题不计其数,其中通信系统使用的CBTC系统原来进口价格十分昂贵,我们经过10年攻关解决了难题,迫使进口产品价格也较大幅度下降了。

二、报道从百姓生活的角度体验地铁的民生价值。《北京青年报》的报道用“大、快、变”三个字概括地铁发展:对城市发展、对环境保护、对市民生活等,作用越来越大;对经济的拉动、对新技术的应用、对出行结构的改变、对扩大就业等,影响越来越大;由一条线到四条线用了38年,但由四条线到十七条线只用了6年,客运量增长快;地铁变得越来越便捷,体现在换乘站多了、电动扶梯多了、残障设施全了、站前停车场大了,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天天春运”的北京地铁,让人温暖、钦佩、感动。如今,老百姓的生活与地铁紧密相关。2013年北京地铁23公里建设的“节骨眼”,串起北京绝大部分轨道交通线,使北京线网织补加密,方便了北京人和在北京的人的出行。有人说,“这车,咱可以不买了”;也有人说,“地铁通了,这房咱不换了”……报道中一个个普通人的感受,生动温馨,很有说服力。

三、报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几家报纸的报道中,每版中都少不了绘图、照片,图配文,文解图。运营线路,建设线路,规划线路,一目了然。《北京晚报》还用两个版面连成整幅刊登最新的地铁线路示意图,线路网络、周围地物、周边景点等,都在图中一一标明,很是形象直观。如8号线的开通,可以让人们一日游遍鸟巢、水立方、鼓楼、什刹海、南锣鼓巷这些北京代表性的景点,“有图为证”。

点评:

《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最近对北京地铁发展的集中报道,是媒体年终成就报道中一个耀眼的亮点。报道抓住新线路通车和新项目开工的机会,系统全面回顾北京地铁发展,深入浅出解读地铁相关知识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报道从人们最熟悉的事物入手发掘开拓,让人们在回味生活变化的同时,深刻感受国家的改革发展;从倾听建设者的故事中,深切体验劳动的价值,再次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洗礼。在报道整体筹划、细节内容安排以及各种表现手段的运用上也比较成功,体现了媒体报道同地铁建设一样的“为民”“惠民”的指导思想。 (江源铭)

上一篇:夜间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下一篇:地域文化背景下文化频道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