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时间:2022-10-14 09:56:50

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收稿日期:2010-12-10

作者简介:张协奎,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与管理、房地产经济与管理、国土资源管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09XJL020);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07GXQ4D181);广西软科学研究项目(编号:桂科软0799001);广西科学基金项目(编号:桂科自0991050)。

(1.广西大学商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4;2.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4)

摘要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推动器,集中体现着城市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北海市作为中国最早的沿海经济开放城市之一,在经历了开放初期的迅速发展,1992年房地产泡沫带来的冲击之后,继而调整发展战略,到目前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的一个重要城市,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研究尤为必要。本文通过建立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体系,选取AHP方法和德尔菲法,运用CSD线性组合模型和协调度α模型对北海市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分析,认为北海市2004年到2008年5年内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和协调度都呈上升趋势,但2005年协调性明显下降,总体来说,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还不高,协调度较低。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提升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和有关对策建议,即明确北海城市功能定位,加强北海市与周边区域的合作,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北海市;可持续发展能力;AHP;CSD模型

中图分类号 X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6-0037-07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6.007

城市作为各种资源的聚集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支撑点,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的环境和资源也承担了比较大的压力,随着人口密集、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城市弊病的出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推动器,集中体现着城市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1]。这种能力使得城市既能满足当前发展的现实需要,又不对城市未来的发展需要构成威胁,是城市系统内经济、社会、环境各要素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与保障能力。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研究和评价,有助于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有助于衡量和监测城市是否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

北海市作为中国最早的沿海经济开放城市之一,在经历了开放初期的迅速发展,1992年房地产泡沫带来的冲击之后,继而调整发展战略,到目前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的一个重要的城市,其发展一直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研究尤为必要。

1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方法

国内外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提出了很多模型,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类:概念模型和线性组合模型。概念模型主要基于从不同角度如资源存量、资本存量、可持续收入、国家财富水平、真实储蓄、资源对人口消费的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的变化等角度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构造评价指标进而综合判断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线性组合模型则是从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出发,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线性组合来构造评价指标体系[2]。线性组合一般基于如下模型:SD∑iWiXi。其中SD为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Xi表示第i分指标,Wi表示第i分指标的权重。该模型应用比较广泛。

考虑到北海市研究资料缺乏,统计口径发生变化的实际情况,参考2000年凌亢提出的模型[3],本文拟从线性组合模型来对北海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包括三个步骤:①指标体系与权重设计;②指标赋值与处理;③评价分析。

1.1 指标体系与权重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坚持系统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动态导向与稳定性相结合等原则,可以通过采用频度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来选取[4]。本文根据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解认识和北海市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经验,依据城市可持续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综合运用这三种方法建立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后。

考虑到北海市城市系统的多目标性、高阶性等特点,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的通用性和稳定性,为建立一个较为稳定的指标权重体系,本文选取层次分析法(AHP法)结合专家咨询法(德尔菲法)来进行指标的权重设计。

1.2 指标赋值

指标赋值是对选取的指标赋以数值。但由于指标体系涉及指标较多,且量纲不统一,因而通常都应对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标准化,来统一指标量纲和缩小指标间的数量级差。无量纲化的方法很多,1992 年胡秉民等研究了5 种数据转换方案[5],本文根据纵向评价的目的,选用第二种xi 用(xi- x)/x 转换的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一般在应用此方法时应将各类数据划分为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6]。正向指标表示指标数值越大,反映的事物越积极,而逆向指标代表的意义正好相反。在这里用效益型指标代表正向指标标准化后所得数据,用成本型指标代表逆向指标标准化后所得数据。计算过程如下:

效益型指标 (R评-R基)/ R基

成本型指标 (R基-R评)/ R评

无量纲化后的数据可直接加权求和,计算综合值。

1.3 评价模型

首先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整体能力进行分析。该分析采用如下线性组合模型:

CSD∑ni1WiRi

CSD模型是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子系统R、空间S、时间T的复合函数[7],如下:

CSDf(R1,R2,R3,S,T)(1)

S.T R1+R2+R3≤C2(2)

此模型中:CSD(capac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表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该模型不同于牛文元教授提出的建立在 “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基础上的CSD模型[8],即CSDF(Q, M, T))。CSD是经济R1、社会R2、环境R3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是R1、R2、R3的综合加权求和,W表示指标的权重,N在此处为3。

一般而言,CSD是0-1之间的数。我们把城市可持续发展度分为五个等级,{很差,较差,中等,较好,很好},按CSD的数值作如下界定,见表1。

表1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等级表[7]

Tab.1 Evaluation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其次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协调度α进行分析。

如果一个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要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值越接近,说明城市发展过程越协调。为此定义城市发展协调度α为[9]

α1-S

x-为三类指标(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值的平均值;S为相应的标准差。协调度α以0.7为分界点,以上为协调,以下为不协调。

2 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2.1 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赋值

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赋值(原始数据)见表2。其中,一产占GDP比重、城镇恩格尔系数、城镇登记失业率、刑事案件立案数、人口、人口密度、万元能耗吨标煤均为负效指标,用*标出。对以上原始数据进行直线型无量纲标准化后得到的数据见表3。

2.2 各指标层次总排序

运用AHP法和德尔菲法对各指标进行层次总排序,得到D―A的权重见表4。

2.3 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把各子系统的权重与相应的标准化后的数值加权迭加,得到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值,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北海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增长较快,体现出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财政收入等经济发展总量指标和人均利用外资、境外游客旅游收入等经济外向性指标值的增长很快,这也是北海市积极调整经济结构,适应当前经济开放合作、经济全球化的显著表现。北海市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这和人口指数、人民生活质量、教育水平以及社会保障等关系社会稳定的因素发展是成正相关的。北海市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在2005年呈现较大下滑,这和资源利用不充分、污染排放加大而环境控制却没得到相应加强的状况呈现明显的一致性。2006年随着污染排放控制力度的增强和环境保护投入的加大,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又有所上升。

对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和协调性分析见表6。

表6 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CSD)和协调度(α)

Tab.6 Beihai’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CSD)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α)

从表6、图1中可以看出,北海市从2004年到2008年5年内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呈上升趋势,协调度也呈上升趋势,但2005年协调性明显下降,主要在于2005年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下降。五年内,北海的经济发展较快,然而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并没有太大的提高。总体来说,北海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还不高,协调度较低。

3 提高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议

3.1 明确城市功能定位

城市定位包括资源环境定位、产业定位、基本功能定位和综合定位,其中产业定位是基础,资源环境定位是保障,功能定位是核心,综合定位是灵魂。

当前,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日趋深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在2008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的北海,其发展必须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方能不辱历史使命。此外,北海较南宁、防城港、钦州在核心优势方面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丰富的滨海资源、旅游知名度形象资源等等,并且经济基础较好。

因此,北海市城市定位[10]应为:

(1)综合定位:东南亚地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人居环境优美舒适的休闲度假滨海旅游城市。

(2)产业定位:南部休闲之都与北部湾硅谷。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北海市具备发展休闲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北海旅游资源丰富,有一批部级旅游休闲景区,包括“天下第一滩”――银滩、国家地质公园――涠洲岛、国家森林公园――冠头岭森林公园、部级自然保护区――山口红树林保护区等等,并处于“中国―东盟黄金旅游休闲圈”的枢纽位置,周边旅游休闲资源比较丰富,交通便利,具备成为南部休闲之都的优势。而北海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有一定的基础,长城电子、银河科技等电子信息企业实力较强。2008年北海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76.13亿元,比上年增长81.65%,随着中国电子、恒基伟业、日本三洋、台湾仁宝、广东永昶集团等项目的进入和投产,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效应正在形成。据悉,北海市将用13年时间打造20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值。二是基于保护北海市资源环境的考虑。优良的环境资源是北海市的一张王牌,也是北海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应当充分利用和保护。休闲产业和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污染较小,对于原材料燃料的消耗相对较低,是北海市产业发展的首选。

(3)资源环境定位:宜居乐园。北海地处亚热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质量一直位于全国大中城市之首,有“中国最大的城市氧吧”之美誉,并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既适宜居住又适宜创业。充分利用其优美的自然环境,打造滨海宜居乐园,不仅是对北海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也符合城市的综合定位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功能定位: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北海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处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最具潜力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成为中国走向东盟和东盟各国进入中国大陆的门户。我们要借国际东南亚旅游线以及每年一度的泛北部湾论坛、北海国际旅游节,并借在临近城市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之机,着力打响这一品牌。

3.2 加强区域合作[11-12]

当前北海市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从2004年开始在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搭建了包括广西北部湾区域合作在内的中国与东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泛珠三角等区域合作风生水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处在这三大区域经济的结合部。北海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的核心城市之一,具有良好的多重合作优势,更应当抓住机遇,在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人才培养、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充分实现开放合作,降低合作成本,加强北海城市经济社会的流动性。

首先,要立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强与区域内兄弟城市的合作。北海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的核心城市,其发展和区域整体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北海市要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加强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兄弟城市的合作,把该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对外宣传,特别注意几个领域的合作:产业方面分工合作,将该区域打造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13];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区域内共建和共享;城市生态和海洋环境方面实现共同保护和治理;人才和信息方面实现区域无障碍流动和共享;政府层面要突破行政壁垒,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在遵循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指导下加强政府之间的合作。

其次,要着眼于打造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最前沿城市,对内加强与西南云贵川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对外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北海市要抓住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北海举办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平台,着眼于打造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最前沿城市,加强与“珠三角”城市的合作,主动谨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联合开发铁山港东岸地区及其相邻边界区域;加强与云贵川湘等相邻地区的合作,共同打造便捷的西南出海通道,为大西南地区走向世界、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提供良好的通道、平台和桥梁服务;坚持“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扩大开放、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重点加强商贸、物流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充分发挥北海作为中国通往东盟的海上通道重要门户的优势。

3.3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从北海城市2004年―2008年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度α可以看出,近年北海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度整体趋势呈上升趋势,但是2005年的发展协调度很低,并且近几年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度绝对值都不高,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与协调度表,属于不协调状态。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不仅要提高北海市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还应提高城市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发展协调度。当前,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北海市的协调发展。

一是要根据城市定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实行清洁生产。北海市要根据城市定位,以产业结构轻型化和高端化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的过快发展,坚决淘汰高耗能、低效益的工业,大力发展低耗能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要围绕打造北部湾硅谷的目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大力发展新兴生产服务型和生活服务型产业,特别是要围绕南部休闲之都的目标积极发展旅游度假等休闲产业;要推行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实行清洁生产。

二是要以人为本,完善社会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使发展成果惠及全民,使北海真正成为宜居乐园。北海市的社会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科教文卫各项事业还比较落后,离真正的宜居乐园还有一定差距。当前,北海市要充分筹措资金,在保障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加大对科教文卫领域的资金投入,有重点、分阶段改善城市社会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使发展成果惠及全民,使北海真正成为吸引人们来此投资创业、安家落户的宜居乐园。

三是要切实保护北海市的城市生态环境和海洋环境。要坚持预防与治理并重的原则,健全和发展环境保护与管理体系,严格环境执法,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保护城市环境;要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普及推广环保技术和设备,引导人们自觉保护环境;要重点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如水源、海洋、湿地生态系统和其他生态保护区。这些生态系统是保护北海市生态环境的天然屏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陈基纯.珠港澳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测评[J]. 经济问题探索,2006,(8):58-61.[Chen Jichun. Evaluation for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Zhuhai, Hongkong and Macau[J]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2006,(8):58-61.]

[2]吴涛,李姗姗,熊娜.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回顾[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74-76.[Wu Tao, Li Shanshan, Xiong Na. Review of China’s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9, (3): 74-76.]

[3]凌亢. 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55-56. [Ling Kang.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 Beijing: Chinese Financial and Economic Press, 2000:55-56.]

[4]张远,李芬,郑丙辉,等. 海岸带城市环境―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评价及应用――以天津市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 (2):53-56. [ Zhang Yuan, Li Fen, Zheng Binghui, et al. Coastal Zone Urban Environment: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ystems 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 A Case Study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5, (2): 53 -56.]

[5]李小乔, 霍修顺, 钟文晟. 茂名市可持续发展分析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 (3):7-9. [5]LI Xiaoqiao,Huo Xiushun,Zhong Wensheng. Investigation of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aoming[J]. Territory & Natural Resources Study, 2007, (3):7-9.]

[6]刘力,丁四保. 吉林省区域核心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化研究[J].人文地理,2002,(8):59-62. [Liu Li, Ding Sibao.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ucleated Cities in Jilin Province[J]. Human Geography, 2002(8):59-62

[7]周骏. 西安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与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11-23. [Zhou Jun.Research on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Xi’an[D]. Xi’an: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 2007:11-23.]

[8]牛文元. 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1):7-13. [Niu Wenyuan. The Capacity Building of Sustainability in China[J].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06,(1) :7-13.]

[9]陈玉成,吴晓芳,梁菁.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J].重庆环境科学,1999(10):1-6. [Chen Yucheng, Wu Xiaofang, Liang Jing. Evaluating the Condition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unicipalities in China[J]. Chongqing Environment Science, 1999,(10):1-6.]

[10]肖训军.打造北海城市品牌迫在眉睫[EB/OL].www.省略/overseas/wenzhang_detail.asp?ID157465&sPage1. [Xiao Xunjun.To Build City-brand of Beihai is a Matter of Great Urgent[N]. www.省略/overseas/wenzhang_detail.asp?ID157465&sPage1]

[11]张协奎.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Zhang Xiekui. The Study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Urban Agglomeration of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in Guangxi[M]. Beijing: Chinese Financial and Economic Press, 2009.]

[12]朱坚真. 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方向与建议[J].创新,2008,(4):51-57. [Zhu Jianzhen.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of the Beibu Gulf Rim:Pattern,Direction and Suggestion[J]. Innovation, 2008,(4):51-57.]

[1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R].www.gx.省略/dtzx/2008-02/21/content_12502698.htm. [Gulf Economic Zone Development Plan www.gx.省略/dtzx/2008-02/21/content_12502698.htm.

Empirical Analysis for Beihai’s Capacity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ZHANG Xie-kui1 AN Xiao-ming2

(1. College of Business,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4,China;

2.College of Public Management,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4,China)

Abstract Capacity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n internal impeller, embodying the city’s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development stamina. As one ofChinese earliest coastal economic open cities, Beihai experienced rapid growth in the early period of opening-up, and the impact ofreal estate bubbles in 1992, then adjusted it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now have become a major city of the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in Guangxi; therefore, it deserves much attention to research its capacity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establishe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for Beihai and selects the AHP method and the Delphi method to analyze it by the linear combined CSD-degree model and the coordination-degree model. It indicates that Beihai’s capacity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were both an upward trend from 2004 to 2008, except for a decrease ofcoordination degreein 2005. Generally speaking, the level of Beihai’s capacity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not high, with a low degree of coordination.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gives some strategies an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it, such as clarifying urban functional positioning of Beihai,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between Beihai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and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Key words Beihai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AHP; CSD-degree model

上一篇:城市规划中人口空间分布模拟方法研究 下一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