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结课方式盘点

时间:2022-10-14 09:43:08

小学数学有效结课方式盘点

【缘起】

前些时日,有幸拜读过《小学数学教师》上的一篇文章《对“你有什么收获”的思考》,当时也引起了我的思考。近期观摩了我校30余节以“研读新课标,践行新理念”为主题的观摩课,绝大多数的教师在课堂即将结束时会问上这么一句:“你有什么收获?”正如作者所言:“不知从何时起,‘你有什么收获’似乎演变成了一种课堂教学必备的程序。”我也有同感,学校没有对此做出特殊的要求,怎么不同的课堂都会出现如此相同的情节呢?这句在我校课堂上司空见惯的结课语的使用又勾起了我对“你有什么收获”的思考。

【我的思考】

让学生谈“收获”的设计意图是什么?仅仅是为了课堂教学环节的完整吗?但是回眸我们课堂上的“收获”,也仅仅是为了回答教师的问题,小学生在课堂中所谈的收获,一是重复课题,二是对板书内容的全盘阅读,还有对知识点的流水陈述。这是我们课堂上部分学生的回答:“今天我学习了口算”,“我认识了角”……如果教师再追问,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令人啼笑皆非,根本和“收获”一点都不沾边。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收口”在“编筐编篓”中是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操作。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画龙点睛的结尾则使该节课锦上添花、余味无穷。结课技能与引入新课技能一样,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2011年新课标修订版实施以后,如何在结课环节体现新理念,也应引起课标践行者的思考和重视。换言之,结课的环节不仅仅可以让学生谈收获,结课方式也如同创设情境一般方式多种多样,同时能体现新课标的目标要求。

数学新课标的明显变化:课程总目标由“两基”变“四基”,由“两能”变“四能”。

【结课方式盘点】

结课方式一:目标梳理式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解决了哪些问题?――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梳理。

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的梳理。

你在这节课的表现中最令你满意(感受最深、最令你难忘)的是什么?――情感与态度的回顾,真情实感的流露。

设计意图:这样的结课方式,既有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技能形成的总结,也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之声的互动,还有思想方法与活动经验的共享,能有效达成四基。

结课方式二:思想方法延伸式

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经历了怎样的探究历程?――过程与方法、思想与体验的再回顾。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能否将我们这节课所用到的思想方法借鉴到下一节课的探究之中呢?请你在课后做一大胆的实践。――思想方法的迁移。

设计意图:过程和结果同等重要,学生在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探究过程中将经历、收获以及体验会全盘拖出,当然也不会遗漏最关键的知识点。同时,思想方法的获得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悟出来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通过这一方式的结课,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会不断增强。

结课方式三:提出问题式

今天我们学习了……,并解决了……的问题,运用这些知识我们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请你用睿智的双眼用心观察,请将发现的问题详细梳理并解决出来,我们再一起上一节交流汇报课吧。

设计意图:“运用这些知识我们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首先得发现问题,继而提出问题,然后再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的结束语既是布置拓展延伸作业,同时能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结课方式四:总结反思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

或:给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打一下分数,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不仅仅教师需要反思,学生也需要反思,只有不断反思,才会不断进步。如果学生真能静下心来反思的话,反思的视角会涉及到课程目标的方方面面。

诚然,有效的结课方式并不只是谈“你有什么收获”这一种笼统的提法。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个问题“太大”,学生回答视角不会很全;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个问题又“太窄”,只局限于“收获”这一个方面,对不足或疑问没有涉及到。

有效的结课方式绝对不应是“走过场”、“闹形式”,而应扎扎实实地进行。

新课标理念下的结课方式不单单只有以上几种,以上罗列的四种方式也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各类课型,这需要实践教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借鉴地采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我们一起携手,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完美走好每节课的最后一步。

上一篇:论企业成本核算中的成本费用合理分配 下一篇:浅析我国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