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法 第10期

时间:2022-10-14 09:38:08

钦安祖师讲“天地一阴阳耳,分之亿万阴阳,合之而一阴阳”,这也是《素问》在很多地方都讲了的,“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能知一万事毕,实际上都在这里。钦安祖师又讲了,“仲景之六经还是一经,人身的五气还是一气,三焦还是一焦,万病总在阴阳中”,这就是归一的学问,合一的学问,任何问题都回到主线上面来,由此而言,衍生了万法,万法归宗。所以,卢氏的学问,钦安的学问很重要的一点是在理上用功,即在合一上用功。钦安祖师点得很清楚,就是阴阳合一,不是合二。我们要能够在这上面沉潜了,用功了,最后会通打成一片,不动摇了,那扶阳的问题可能就差不多解决了,也就思过半矣。剩下的问题实际上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但是这个理念不解决就没办法,我们肯定没有办法达到这个境界。钦安祖师谈到了人生阴阳是怎么合一的,他有一些线索,我们可以慢慢沿着这个线索去深入。钦安祖师讲“以脏腑分阴阳,论其末也,以坎卦解之,推其极也”,这个就是眼目。但是,我们现在确实是分脏腑,心肝脾肺肾,五脏六腑,分十二经络,分六经。我们已经习惯了,所有的辨证首先是脏腑辨证,以脏腑分阴阳;八纲辨证,以八纲来分阴阳;六经辨证实际上是以六经来分阴阳等等。按照钦安祖师的观点,这些都是论末,都是在枝叶上寻求,不是根本,所以他讲以坎卦解之才是推其极也。万世万物都能推到这个坎上来,才是推到极致、极限、根本处。所以钦安的学问,卢氏的学问,乃至卢师讲的所有的学问,我的理解就是在这个地方,就是在极上用功。阴阳怎么合一?阴阳是在极上合一,离开了极,无处合一,无处落脚,那都是虚妄的学问。所以抓住了这个极,可能就有办法,就真正能够合一,这是一个大理念。由极再推,由极再衍变。

水土合德

在合一的问题上,钦安讲到在极上,推极也。那么,这个极怎么来?由乾坤来,由先天来。乾分一气入于坤中,形成了坎,最后形成了离,由坎离两卦互相交合、往来化生中土。所以,钦安祖师有一句话是“水土合德,世界大成”,水土合德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这个坎,极就是水土合德。坎就是水,水是怎么来的?是乾分一气落于坤宫,形成坎,所以坎也有坤土之气,她是以坤为体,以乾为用。所以这个极实际上就是一个水土的合德。从后世的认识来讲,水是先天,土是后天。由这个先天,演化成这样两个问题,由这个极推出了这样两个问题。所以,大家看看钦安祖师、卢门,包括卢师的所有思想实际上都是在这个地方理解水土合德。所有疾病的治疗最后都是落在这个上面。比如昨天师父指导看的一个病人,一直强调的是必须要抓住土和水,抓住先后天,入手在这里,收工也在这里,这是他一直强调的。那么这个极、这个合一、这个水土合德怎么去体现呢?在用上面又怎么体现?体现他的就是四逆汤,就是四逆这一个法。因为我们说阴阳合一,合一就是在极上合一,不在极上没法合一,或者说没法水土合德,那么,这个推极之方是什么?这个方实际上就是四逆。在卢氏这里四逆确确实实是太重要了,但卢门不提方而提法,下面我们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解这个四逆。

阴阳兼顾

四逆汤是推极之方,是合德之方,所以它是阴阳兼顾之方,我们不要认为四逆只是回阳的,实际上四逆还是阴阳兼顾的,如果不是阴阳兼顾,它就不是推极之方,不是合一之法。因为显然人是阴阳的合一体,我们虽然倡导扶阳,我们看卢师是在扶阳,可是没有离开阴,“扶阳抑阴,用阳化阴”,始终是阴阳和合,没有说就是一个孤阳,不是这样的。否则卢氏就不会提出“扶阳抑阴,用阳化阴”,阴是真实在这里。只是怎么样体现这个主导?这就是四逆,所以四逆是一个阴阳兼顾,阴阳合一之方。之所以是阴阳合一,又因为它是推极之方,因为它是在坎上面,坎是既阴既阳。所以,我们如果真正明了了这个推极之方、推极之法,真正明了了四逆,我们就不会操心这个光是搞阳,没有弄到阴。人的身体阴阳要平和,要和平,阴阳协调才不病。所以,卢师一直在强调学问的层次,卢师经常讲,你这个还是在“三”上面去思考;有些时候会讲一下你已经到“二”这个层面,但是还没有到“一”这个层面。那么在“三、二”上面,阴是阴,阳是阳。而在四逆上面既有阴又有阳,所以它能够协调人身整个阴阳。四逆是在坎上立法,在极上立法的一个方,所以它是在先天上合一的,它是在先天层面和合阴阳,而不是在后天脏腑气血的层次上和合阴阳。它不是在病的层面上和合阴阳,而是在气上面和合阴阳,所谓治病治气在这里也就有了一个分别。

钦安祖师对四逆的点评是“仲景立四逆,究竟是专为救这点元气说法”,这是最经典的。元气就是人体的根本之气,这个气就是阴阳和合之气,所以救了元气就救了命,它是在这个问题上体现的阴阳,这个是非常深遂的。我们不通过后天达到先天,不由三去归一,我们始终弄不清楚这门学问,我们总是在这个后天的层面上去热闹,总是去求全责备,认为这是一个偏门。所以,师父一直反感我提学派,因为一提学派就落到后天的纷争,我也明白他老人家的心,因为用学派这个名义,可能还不好弄,我们这个论坛没有机缘,但实际上它不是一个流派,它是推极,它就是一个正派,所以钦安祖师就讲了,仲景立这个四逆究竟是专为救这点元气说法,而这点元气是来自先天乾元,乾分一气落于坤中化为水。

那么四逆是怎么去救这个元气呢?这就到了四逆中最重要的附子上,是这个附子上的辛热才能够直补坎中的真阳,这也是郑钦安说的。附子的辛热能够直补坎中的真阳,即先天乾元之气。那么干姜是什么?干姜的性温而散。而附子没有味道,干姜的味道怎么样?很大,所以性温散。所以后世讲的干姜“守而不走”这个不是很确切。因为它很辛散,它怎么会守呢?它肯定也走,反而附子是守的。干姜性温而散,其所用者,为什么用干姜呢?因为群阴阻塞,祖师爷在这里很清楚地点了附子是什么作用的,它是直接透到极上的一阳,坎中的这一阳,直接去温这个一阳。可是这个一阳在哪里?这个一阳是在海里,不是在沙漠,所以附子要透下去怎么办呢?往往到了要用这个方的时候,群阴都是弥漫的,阴霾阻隔,附子怎么下去?没法下去,群阴阻塞,附子是不能够直入根底,那怎么办?靠什么?故以干姜涤荡阴邪,迎阳归舍。祖师爷实际上已经把玄机奥妙和盘托出给大家,只是说我们很多学人可能就是限于书上有了而没有再深入。

上一篇:男性也有更年期 下一篇:扶阳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