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AR模型的中国出口导向经济增长假说检验

时间:2022-10-14 09:03:15

基于VAR模型的中国出口导向经济增长假说检验

摘 要:由于数据结构、计量方法和变量选择的不同,有关ELG(出口导向型增长)假说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系统分析FDI、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将FDI纳入VAR模型中检验ELG假说,结果发现:中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每增长1%的出口贸易开放度引发长期经济增长0.83%,出口贸易开放度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波动的主要因素,它对经济增长具有递增的促进作用;FDI具有持续提高中国出口贸易度的效应,从而促进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FDI是引发中国出口贸易度提高和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

关键词:FDI;ELG假说;VAR模型;协整分析

中图分类号:F740;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260(2008)02-0055-08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新古典贸易理论提出发展中国家应采取出口贸易导向经济增长(ELG:ExportLed Growth)的政策发展经济以来,ELG假说一直成为关注的焦点。大量的研究文献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运用不同的模型与分析方法,得出了不一致的结论,因此直到现在对ELG假说检验的研究仍在延续。此前的文献综述见包群等(2003)。

已有的文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跨国数据的横截面分析,另一类是对单个国家的分析,所使用的分析方法是OLS回归、协整方法和因果检验。如果发现代表出口的变量与产出的变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则支持ELG假说。

跨国数据分析中采用OLS和协整回归方法,增加一些相关变量来分析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Balassa(1978)采用11个半工业化国家在1960―1966年和1966―1973年期间的数据,协整分析结果表明实际GDP增长率和实际出口增长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对同样的数据增加劳动力增长率、国内投资占产出的比例和外资所占比例等变量,运用OLS回归结果支持ELG假设。Feder(1982)、Dollars(1992)等的研究也支持ELG假设。

近年来对于单个国家数据主要分析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设定和选择的变量不同会导致不一致的结论。Chow(1987)利用年度数据,建立双变量的VAR模型研究8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1960―1984年实际制造业出口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因果检验发现,墨西哥支持ELG假说,阿根廷不存在因果关系,而巴西等其他国家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Dhawan和Biswal(1999)在考虑了贸易条件变量的基础上,利用协整分析研究了印度1961―1993年实际GDP与实际出口的关系,发现ELG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

1978年以后,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出口的增加导致了国内生产总值的迅速上升。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学者开始研究中国经济是否是出口导向型增长,这类代表性的文献有杨全发和舒元(1998)、沈程翔(1999)、Shan和Sun(1998)等。

一般文献从理论上都认为出口贸易能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在ELG假说上都存在以下问题:(1)数据结构。运用跨国数据时并没有考虑不同国家的特殊性,而是假设所选取的国家具有共同的经济结构和相似的生产技术。事实上,国家之间不仅在体制、政治与经济结构方面存在差异,而且对外部冲击的反应也不一样,所以当选取不同的国家作为分析的对象时,可能会导致虚假的结论。(注:Michaely(1977)指出,如果出现了“临界影响”问题,我们就不能认为所有国家一律都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Moschos(1989)在一个用截面数据的生产函数分析中发现了一个临界转变点,得出结论:存在这样一个临界点,在欠发达的国家产出增长主要受出口增长和资本形成的影响。)(2)计量方法的选择。OLS回归会出现数据序列不平稳而存在伪回归,而协整方法只是说明了两者存在长期的影响关系,它们都不能说明两者之间的导向因果关系和动态反应。(3)变量的选择。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回归结果可能与其它解释变量相关,比如投资占GDP的比重、人口的增长率、国外居民收入,但是却没有考虑FDI对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影响,于是就出现了模型设定的问题。

本文从实证研究的分歧入手,阐述了FDI与ELG假说的关系,将FDI纳入ELG假说检验框架中,利用中国季度数据,建立一个包括三变量的VAR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中国ELG假说命题。

二、FDI与ELG假说的理论分析

Romer(1990)认为,考虑内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后生产率对产出的冲击效应有加强的趋势,而且这种效应是持久的,因此度量生产率冲击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经济开放度一直被认为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这里主要讨论经济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经济开放包括出口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和FDI的流入。出口贸易对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作用:(1)对国内企业的外部性。Feder(1982)的模型显示,出口贸易具有极强的外部性效应,贸易开放度的增加不仅允许更加有效率的厂商进入到出口市场,而且出口厂商会通过管理模式和改进的生产技术对非出口商的生产率产生正的影响。(2)带来规模效应。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贸易开放度促进经济增长的渠道主要来源于贸易开放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提高了劳动生产率(Krugman and Helpman,1985)。(3)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一些学者认为贸易开放度会通过提高国内的资源配置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比如贸易开放能够加大国内投资率(Levine and Renelt,1992)、促进资本形成(Vamvakidis,2002)等。(4)扩展国际市场的需要。Mello (1997)指出,贸易开放度的增加有利于缓解国外汇率和国内市场的限制,更加容易接近世界市场和吸收国际前沿技术。此外内生增长模型强调出口可以带来更加长期的经济增长率,这是由于它提高了国家技术创新的速度和不断从国外学习新技术(Lucas,1988;Grossman and Helpman,1991;Edwards,1992)。根据上述理论基础,许多实证研究都证实出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即ELG假说成立。

检验ELG假说的研究专注于特定的国家,忽视了国家之间的联系,即FDI的流入对生产率的影响。自由化不仅包括贸易的扩大,同时也促进了资本的流入(Edwards,1993)。(注:Edwards(1993)指出,自由化的过程提高了开放度,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开放度的度量必须考虑贸易开放度的增加和资本的流入。)江小涓(2002)发现,FDI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存在着资本效应和外溢效应两方面的作用,中国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有19.3%是由FDI贡献的。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已经被许多学者所证实(赵凌 等,2001;沈坤荣和耿强,2001;等等),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1)技术转移效应。跨国公司是国际技术转移的主要渠道,FDI通过技术外溢效应提高劳动生产率(Borensztein,1998)。(2)产业联系。白雪梅(1999)研究发现,FDI能够刺激国内部门的增长,这种产业联系既包括前向联系,如为当地企业提供中间投入,也包括后向联系,如从当地购买投入品,很明显,FDI所产生的这种诱导性要素需求,将对国内部门产生多方面的需求,由此对国内投资、产出和就业产生乘数和加速作用。(3)外部性。黄新飞和刘登(2005)指出,FDI企业通过R&D比国内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率,生产率的差异可以导致国内企业采用新技术,这就产生了生产率的外部性。

经济开放的过程不仅扩大了出口贸易,而且还增加了FDI的流入。许多学者都证明出口贸易与FDI存在正向关系。Ahmall和Kwan(2001)的模型表明,跨国公司在寻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必须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其主要途径就是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和研究与开发资金,相应地提高了贸易开放度,用Granger法分析两者存在很强的因果关系。刘恩专(1999)总结了贸易与FDI的关系有四个方面:(1)贸易替代效应。作为跨国公司国际化渐进过程(从贸易到FDI的结果),FDI与贸易存在着相互替代的线性联系。(2)贸易创造效应。小岛清(1987)认为,FDI作为先进生产函数的转移会带来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因而从长远和整体来看,FDI会创造新的贸易需求,推动东道国向母国的出口贸易。(3)贸易补充效应,FDI往往要带来维修等后续支持性活动的发展,从而促进和增加了贸易机会。(4)市场扩张效应。对外投资可增强母公司的总体竞争力,扩大总销售量,其出口随着子公司对资本品、中间品需求的增加而扩大,从总量分析和行业分析结果都可以说明FDI对东道国出口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Hill(1990)的研究认为FDI增加了东道国进口量。赖明勇等(2003)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方面考虑FDI与贸易的关系,并用1979―2000年的年度数据证明FDI与中国出口总额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FDI迅速增长,从1993年开始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吸收FDI最大的发展中国家。FDI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中国贸易总额的大幅度增加。在国际资本流动非常显著的今天,只将贸易作为开放度的度量可能会引发错误的结论(Goldberg and Klein,1999)。大量实证文献集中于出口贸易而忽视资本流动时,资本流动在经济开放中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却得到了大部分学者的肯定。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FDI对经济的影响是多种渠道的。在贸易开放的过程中势必会带来FDI的增加,而FDI同时也会对贸易开放和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进行分析,将出口贸易和FDI作为开放度的度量指标,检验ELG假说以及FDI、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

三、VAR模型的计量分析

根据上面的分析,当期的经济增长率与滞后期的经济增长率相关,并且受到生产率的影响。贸易开放度和FDI影响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贸易开放度与FDI存在互相促进的关系。这里建立VAR模型研究贸易开放度、FDI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数据的选取和单位根检验

根据研究目的,我们选择出口贸易总额(EXP)、FDI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变量,数据采用季度时间序列,样本期从1994年第一季度到2004年第四季度,共44个样本数据,FDI季度数据来源于刘莉亚(2004)。国内生产总值来源于陈玉宇和谭松涛(2004)。季度汇率采用三个月的汇率平均值,汇率和出口贸易的季度数据来源于中国资讯行网站,贸易开放度(OPE)用出口贸易额除以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我们利用ADF方法对变量的对数进行单位根检验,依据经济意义、数据轨迹图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选择适当的滞后阶数使回归残差尽可能地接近白噪声。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变量序列都存在单位根,它们的一阶差分都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单位根假设,从而各变量的序列都是I(1)过程,于是我们可以进行协整分析。

(二)协整分析

我们用Johansen(1988)法分析LnGDP、LnFDI和LnOPE的协整关系。协整变量具有线性趋势并且有截距项和时间趋势,综合AIC和SC等信息选择滞后3期,具体协整检验见表2。

1.ELG假说的协整分析

括号内数字表示各个系数的t统计量, LnOPE和LnFDI的系数都显著进入协整方程,而时间趋势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为10%的检验。在长期稳定关系中,出口贸易开放度与FDI都显著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出口贸易开放度每增加1%会引发中国经济长期增长0.83%,说明中国的数据支持ELG假说。FDI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可增长0.08%。

2.FDI与出口贸易开放度的长期关系

协整变量具有线性趋势并且有截距项,综合AIC和SC等信息选择滞后1期,见表3。

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三个变量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协整向量为:

在长期关系中,出口贸易开放度与FDI呈正向关系,FDI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中国出口贸易开放度增长0.87%,这说明我们将FDI纳入ELG分析是正确的。

(三)误差修正模型

通过对变量进行协整分析,可以发现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但是无法得知这些变量的短期动态关系,误差修正模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根据Granger定理,一组具有协整关系的变量具有误差修正模型的形式。因此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经济增长与出口贸易开放度、FDI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省去系数不显著的变量,误差修正模型为:

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0.09,模型具有反向修正的机制,表明短期内的非均衡状态逐渐向长期的均衡状态趋近。说明保持协整关系的稳定,即提高FDI和出口贸易开放度会提高经济增长率。

滞后一期至三期的经济增长率对于当期经济增长率的效应分别为-0.91、-0.95和-0.94,滞后经济增长率降低了当前经济增长率,本文认为,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仍然处于粗放型方式,高能耗的经济的增长模式影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上一期的出口贸易开放度降低了本期的经济增长率,系数为-0.07,同样,FDI的变化率对于当期经济增长具有促退效应,系数为-0.22。出口贸易开放度、FDI对经济增长率的效应在长期和短期内是不一致的,短期提高出口贸易开放度和FDI的变化率降低了经济增长率,长期提高出口贸易开放度和FDI的变化率会提高经济增长率,并且这种影响机制从短期非均衡逐渐趋近于长期均衡状态。

(四)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

为了刻画出口贸易开放度、FDI和中国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动态影响,我们以向量自回归模型为基础,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建立经济增长对FDI、出口贸易开放度的冲击反应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反映的是在扰动项上加上一个单位标准差大小的新信息冲击(innovation)对内生变量的当前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图1至图3为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图。

(1)FDI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FDI对经济增长的冲击一直存在正向效应,而且正向效应呈递增趋势,长期而言,FDI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最大。这是因为FDI通过技术外溢和扩大贸易开放度等途径提高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整个经济的生产率,促进长期经济增长。

(2)出口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出口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冲击作用存在正向效应,一开始正向效应呈递增趋势,到第三期后开始下降,此后第七期达到最大效应。就长期而言,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递增趋势,这说明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这一结论同样验证了出口贸易导向经济增长的假说命题成立。

(3)FDI对出口贸易开放度的冲击效应。FDI对出口贸易开放度的冲击作用一直是正向效应。正向效应开始逐渐增大,到第二期达到最大,说明在1-2年内FDI的流入会刺激贸易开放度的扩大。此后这种效应呈下降趋势,长期而言趋于平稳。因此FDI对出口贸易开放度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中国的FDI具有极大的出口贸易效应。

从图1至图3可以看出,出口贸易开放度对中国经济增长起正向作用,而FDI因自身波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一定。Sims(1980)运用方差分解法,通过求解扰动项对向量自回归模型预测均方误差的贡献度,可得到各类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冲击作用,方差分解见表4至表6。

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变动中,大约有10.79%的波动可以由出口贸易开放度的波动来解释,大约有4%的波动可以由FDI的波动来解释,剩下85%的波动由自身的波动来解释。随着开放的不断深入,出口贸易开放度和FDI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力度逐步加大,分别增加至36%和6%,两者作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可或缺。

从出口贸易开放度的变动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波动是主要影响因素,可以解释18.42%的出口贸易开放度的波动,FDI只能解释0.55%的波动。而从FDI的波动来看,出口贸易开放度能够解释1%的波动,中国经济增长能够解释2.8%的波动。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的波动有接近40%左右可由出口贸易开放度来解释,FDI的解释力度也上升至6%以上。尽管现阶段FDI与出口贸易开放度的波动由双方的波动解释力度不大,但是我们无法忽视两者之间存在互相影响的关系。

(五)因果检验

为了揭示各变量的因果关系,我们采用Granger(1980)提出的因果分析法,对各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检验结果见表7。

表7的结果可以表明:出口贸易开放度和FDI都是引起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同时经济增长是引起两者变化的Granger原因。而FDI与出口贸易开放度互为因果关系。

四、结论

本文在一个简单的分析框架内,将FDI纳入ELG假说检验框架中,利用中国季度数据,建立一个包括三变量的VAR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中国ELG假说命题,结果发现: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确实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即ELG假说命题在中国是成立的。每增长1%的出口贸易开放度,会引发经济长期增长0.83%。利用脉冲响应模型和方差分解可知,出口贸易开放度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波动的主要因素,长期而言出口贸易开放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递增的趋势。

(2)FDI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因素。FDI每增长1%可拉动长期经济增长0.08%。FDI受到自身变化的影响,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稳定,FDI是引发中国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

(3)FDI与出口贸易开放度互为因果关系,FDI可以促进出口贸易开放度的增长,中国的FDI具有长期的出口贸易效应,两者的变化均可由对方互相解释。

参考文献:

白雪梅. 1999. 我国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1).

包群,许和连,赖明勇. 2003. 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理论及中国的经验研究[J]. 世界经济(1).

陈玉宇,谭松涛. 2005. 稳态通货膨胀下经济增长率的估计[J]. 经济研究(4).

黄新飞,刘登. 2005. 跨国公司在华R&D的影响因素分析:一种双头垄断市场下的模型分析[J]. 科研管理(1).

江小涓. 2002. 中国的FDI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3-26.

赖明勇,许和连,包群. 2003. 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及实证[M]. 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34-136.

刘国专. 1999. 外商直接投资的出口贸易效应分析[J]. 当代经济科学(2).

刘莉亚. 2004. 新兴市场国家(地区)金融危机理论研究[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68-273.

沈程翔. 1999. 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1977―1998[J]. 世界经济(12).

沈坤荣,耿强. 2001. 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中国数据的计量检验与实证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5).

小岛清. 1987. 对外贸易论[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46-48.

杨全发,舒元. 1998. 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 世界经济与政治(8).

赵陵,宋少华,宋泓明. 2001. 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检验分析[J]. 世界经济(8).

AHMALL J, KWAN A C. 2001. Casuality between exports and growth: empirical evidence [J]. Africa Economics Letters,378:243-248.

BALASSA B. 1978. Ex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 :further evidence[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5:181-189.

BORENSZTEIN E. 1998. How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ffect economic growth[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45:115-135.

CHOW P. 1987. Causality between export growth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NICs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6:55-63.

DHAWAN U,BISWAL B. 1999. Reexamining exportled growth hypothesis: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for India[J]. Applied Economics,31:525-530.

MELLO D. 1997.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growth:a selective survey[J]. 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34:1-34.

MICHAELY M. 1977. Exports and growth: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4:49-53.

DOLLARS D. 1992. Outwardoriented developing economics really do grow more rapidly:evidence from 95 LDCs 1976-1985[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27:523-544.

EDWARDS S. 1992. Trade orientation, distortion, and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 Journal of Developing Economics,39:31-57.

EDWARDS S. 1993. Openness,trade liberation and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31:1358-1393.

FEDER G. 1982. On ex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2:59-73.

GOLDBERG S,KLEIN W. 1999.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46:557-586.

GROSSMAN G,HELPMAN W. 1991. 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M]. Cambridge,Mass:MIT Press:24-29.

HILL H. 1990.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ast Asian economic development[J]. AsianPacific Economic Literature,4:21-58.

JOHANSEN S. 1988. Stasitical analysis of cointegration vectors[J].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12:231-254.

KRUGMAN P,HELPMAN E. 1985. Market structure and foreign trade[M].Cambridge,MA:MIT Press:47-51.

LEVINE R,Renelt D. 1992. A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crosscountry growth regression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2:942-63.

LUCAS R E. 1988.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2:3-42.

MOSCHOS D. 1989. Export expansion, growth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 empir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30: 93-102.

ROMER P. 1990.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8:71-102.

SHAN J,SUN F. 1998. Exportled growth hypothesis for Australia: an empirical reinvestigation[J].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5:423-428.

SIMS C A. 1980. Macroeconomics and reality [J]. Econometrica, 48:1-48.

VAMVAKIDIS A. 2002. How robust is the growthopenness connection? historical evidence[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7:57-80.

Test of the Hypothesis of ExportLed Growth in

China Based on VAR Model

HUANG Xinfei ZHANG Na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1.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2.Yuexiu Branch,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Guangzhou 510120)[JZ)]

Abstract:Analysis of the hypothesis of ELG(Exportled Growth)gets different conclusions because of different data structure, econometric method and variables.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FDI, ex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 It tests the hypothesis of ELG with VAR model which includes FDI. The conclusion is that China is a country of export led economic growth. It shows that economic growth increases 0.83% when the openness of export trade rises 1%. It is a major factor that fluctuate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Finally, FDI can increase China′s export openness constantly and improve economic growth in the long run. FDI is the cause of Granger leading to China export trade openness and economic growth.

Keywords:[WT5B1]FDI; hypothesis of ELG; VAR model; cointegrate analysis[WT]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合作经济企业运行的稳定性 下一篇:比较优势与集聚:一个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