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物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4 08:39:14

刍议初中物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 在当今社会,只有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能够从容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抢占商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但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必须从每个人的求学之初就注重这方面的锻炼与培养。本文从初中物理这门基础学科入手,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些有效途径。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创新思维能力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052-01

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学生改组自己所学知识,产生新颖成果的思维。创新思维表现为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认识现实世界的能力,综合抽象的能力和敏锐的理解力,它能充分发挥人们从纷乱的事物中分析、研究、发现规律和寻求解决方法的潜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变,促使学生由“被动学”转向为“自主学”,就物理学科而言,其本身是比较抽象的,应该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要以物理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

1 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一般来说,使学生敢于创新探索欲望和对物理知识及其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的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才能成为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机和维持、调控作用。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如上八年级电路时,给学生二只小灯泡和二只开关,以及必要的导线、电池,让学生自由连接,最后由教师讲解,分析各种所接电路的优点缺点,从而得出电路的连接方法和各自的特点,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生创新兴趣;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热机的发明等物理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动机等。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培养创新思维,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而要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首先要注重创设思维发展的有利条件。引入新课时,尽可能设计一个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前沿科学,吸引同学们的视线,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例如,在讲“电阻定律”时设置一个火力发电站的输电线路情景,同时对比家庭进线电路,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其次,要注重创设思维发展的有利氛围。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消除抑制创造性思维的因素,使学生不把自己摆在被支配的地位,而是以共同讨论的姿态进行学习,积极鼓励他们发表不同见解,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始终处在和谐、轻松、友好的氛围中学习。例如,在讲授“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时,自制半径较大的螺线管且与演示电流计相连,接着左臂伸入螺线管中,电流计不动,然后右臂伸入,电流计却动了,学生产生一片惊奇,激发他们心理上的冲动,让他们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然后教师挽起衬衣袖子,原来右臂上绑了几条长形磁铁。这样,把学生带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

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同时,这种创新设计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的思维。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其方法都只有一种。从器材到实验步骤及表格设计都由教材按一定的模式制定,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较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先明确实验目的,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经过思考,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4 培养学生应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能力

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提高教学效率,而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能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如:电视和录像能增加学生见闻;互联网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获取知识的渠道;电脑动画可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投影仪、视频展台能增加可视性。现代战争不能靠“小米加步枪”,现代化的教学也不能仅依赖黑板和粉笔。

5 培养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创新思维能力

事实证明,要培养出创新人才,就必须充分体现实践的魅力。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摸索出一套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就是在课堂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各种物理教学活动,是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容极其丰富,且与现代生活、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为建立认识概念规律奠定一定的基础,为他们巩固、深化和灵活运用知识创设新的学习天地,还能从各领域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虽然课外活动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但是又不完全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它要求面向大多数学生,却又不要求每个学生从事一样的活动,而是从各方面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和创造的机会,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活动,从而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思维能动性,创造出新的产品,如科技小论文、科技作品、小发明等,使他们在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创新思维也能得到更进一步的锻炼。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探 下一篇:以“立人教育”指导教风和学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