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长季节露地无公害栽培技术

时间:2022-10-14 08:33:42

扁豆长季节露地无公害栽培技术

摘要 从品种选择、适期播种育苗、整地移栽、植株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无公害扁豆长季节露地栽培技术,以期为早春扁豆生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扁豆;无公害;长季节;露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114-02

扁豆是重要的夏秋补淡蔬菜种类之一。近年来,随着设施栽培面积的扩大,扁豆栽培已从过去的庭院屋后等零星露地栽培方式向规模化设施栽培方向发展[1]。通过春提早设施栽培,可使扁豆上市期提早到4月底至5月上中旬。反季节栽培,扁豆价格高、效益好,其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春提早设施栽培,扁豆易早衰,生育期较短,一般在7月中旬前后、夏伏高温期拉秧起棚。常规露地栽培,一般在每年的4月中旬播种,8月下旬至11月中旬收获,扁豆上市迟、价格低、效益一般,以农户零星种植为主。扁豆长季节露地栽培主要是在常规露地栽培技术基础上,借鉴春提早设施栽培育苗技术,将扁豆播种育苗提前到2月底至3月上中旬,既能使扁豆上市期提早,又能延长扁豆的开花结荚期和市场货架期,产量、效益显著增加[2],近年来已在江苏如东、海门、通州等地示范种植及推广。现将无公害扁豆长季节露地栽培生产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

选用花序结荚多、采收期长、抗病性强、荚肉厚嫩的早熟扁豆品种,如红花1号、白花2号、早熟红边等。

2 适期播种育苗

2月底至3月上中旬播种。可采用设施大棚套小棚穴盘基质育苗或配制营养土营养钵育苗。基质配制方法为草炭、蛭石、珍珠岩按体积比1∶1∶1进行配制。基质可加入45%三元复合肥2 kg/m3。营养土的配制方法:选用未种过豆科作物的土壤6份,与腐熟的有机肥4份混合均匀,配制时可加入适量磷肥、草木灰等[3]。选择晴好天气播种,播前一次性浇足底水,每穴(钵)播1~2粒健籽,播后覆l~2 cm厚的基质或细土,苗床上再平铺地膜。如在3月中旬播种,用小拱棚加地膜覆盖育苗即可。

出苗前,不通风不揭膜,高温高湿促齐苗。此期间苗床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 ℃,夜间温度控制在15~20 ℃。齐苗(出苗70%~80%)后,于晴天8:00前揭去地膜进行缓苗,防止高温伤苗。此期间注意及时通风,苗床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 ℃,夜间温度保持在15 ℃以上。缓苗后进入幼苗生长期,此期间苗床白天温度控制在22~28 ℃,夜间温度保持在15 ℃以上。育苗期间要控制浇水,结合苗床病虫害防治,可适量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施清水粪1~2次[4]。晴天要及时通风。移栽前4~5 d蹲苗(炼苗),此期间白天温度控制在20~22 ℃,夜间注意保温防冻。

3 整地移栽

移栽前10~15 d,清洁田园,将基肥均匀撒施在耕作层表面,再将土层耕翻25~30 cm,使肥料与土壤混匀,最后耧细、整平。基肥施用量视土壤肥力情况而定,一般施腐熟有机肥15~30 t/hm2,45%三元复合肥750~1 500 kg/hm2。开沟做畦,畦宽(含沟)2 m,沟深15~20 cm。可用72%异丙甲草胺乳油1 500 mL/hm2或50%乙草胺乳油1 500~1 800 mL/hm2对水600 kg均匀喷洒畦面防除杂草。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畦面可不施除草剂[5-6]。4月中旬大田移栽。双行单株栽培,行距50~60 cm,株距40~50 cm,密度1.8万~2.4万株/hm2。移栽或定植时应剔除病苗、弱苗。为保证幼苗成活,移栽后浇定根水或活棵水。

4 植株管理

4.1 搭架整枝

植株开始伸蔓时搭建人字形支架,立架高度一般为1.6~1.8 m。在支架顶端,拉绳或铁丝固定支架,绳或铁丝两端再进行固定,以防藤蔓爬满后倒架。当主蔓第4~5片复叶生出后,株高20 cm左右时摘心,促生子蔓。留3~4个健壮子蔓,并及时引子蔓上架。当子蔓长至架顶时摘心,促使腋芽分化长出孙蔓。孙蔓长至2~3叶时摘心,促使花芽分化及果枝生长,以后每4~5 d整枝摘心1次[7]。植株生长中后期,应及时摘除植株中下部老叶、病叶和无花絮的细弱侧枝。茎叶过密处可疏去部分叶片和晚发的嫩枝。

4.2 生长调节

开花结荚期可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2~3次,间隔期7~10 d,以促进分枝,增加花絮,提高产量。结荚后期叶片发黄、早衰明显时,可用6%赤霉素水剂1 200~1 500倍液喷施1~2次,可使叶片转绿,促进花絮再生,延长开花结荚时间。喷施以上生长调节剂时,可添加磷酸二氢钾(浓度一般为0.2%~0.3%)混合喷施。

7月中旬至8月中旬,当气温高于35 ℃时,扁豆常常谢花、嫩荚脱落,扁豆的生殖生长受到抑制而营养生长过旺,此期间要结合整枝及生长调节等措施来适当控制营养生长,并及时防治红蜘蛛、蚜虫、夜蛾类等害虫及炭疽病、叶斑病的发生及危害[8]。

5 肥水管理

当第1花序坐荚后,开始浇水追肥。在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宜采用膜下滴灌的方法。随水浇施尿素、三元复合肥或人粪尿。下部花序结荚期,一般12~15 d浇水、追肥1次,每次施三元复合肥150 kg/hm2左右,或人粪尿1 500 kg/hm2。中部花序结荚期,一般8~10 d浇水、追肥1次,每次施尿素105~120 kg/hm2。上部花序开花结荚期和侧枝翻花结荚期,一般10 d左右浇水、追肥1次。每次施尿素75 kg/hm2和硫酸钾75 kg/hm2左右或三元复合肥75 kg/hm2左右。

6 病虫害防治

长季节露地栽培扁豆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根腐病、枯萎病、灰霉病、炭疽病、叶斑病和病毒病等。其中,立枯病、炭疽病等苗期发生普遍,根腐病、灰霉病、炭疽病、叶斑病和病毒病等主要在生长期间发生并危害。扁豆的虫害主要有豆野螟、豆荚螟、斜纹夜蛾、扁豆夜蛾、蚜虫、粉虱和红蜘蛛等,以豆野螟、豆荚螟为害较重。长季节露地栽培扁豆病虫害防治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技术的基础上,适当辅以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可采用水旱轮作或与非豆科作物轮作,同时加强培管,如摘除病枝残叶、清洁田园、清沟理墒等。物理防治可使用防网虫,从源头上减少害虫发生基数及为害程度。化学防治又分苗期和大田期病虫害防治。苗期病虫害防治可通过种子药剂处理和苗床基质或营养土药剂处理防治苗期立枯病、炭疽病。种子药剂处理可用2.5%咯菌腈(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包衣,包衣使用剂量(制剂量)为种子质量的0.3%~0.4%,或用10%福美·拌种灵悬浮种衣剂包衣,包衣使用剂量(制剂量)为种子质量的2%~3%。基质或营养土消毒可按0.2%~0.3%的比例添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混匀。齐苗后,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喷雾1~2次。大田期病虫害防治可用锐劲特、毒死蜱、氟啶脲、茚虫威、阿维菌素及菊酯类农药防治豆野螟[9]、豆荚螟等蛀食性害虫。施药浓度按照各药剂标签上的推荐剂量进行,施药时间一般在8:00—10:00,注意在扁豆的初花期和盛花期及时用药,喷洒的重点部位是花蕾、已开的花和嫩荚,落地的花荚也要喷到。可用百菌清、异菌脲、腐霉利、乙烯菌核利、嘧霉胺等杀菌剂喷雾防治灰霉病等病害;用百菌清、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防治炭疽病[10]、黑斑病和褐斑病等叶斑病;使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药液浇(灌)根可防治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及时防治蚜虫、粉虱可减轻病毒病的发生。其他害虫视其发生为害的情况,可选用适当杀虫剂进行兼治,如用阿维菌素及其复配制剂或氟虫脲、虱螨脲、虫螨腈等杀虫剂兼治红蜘蛛、夜蛾类害虫等;用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等杀虫剂防治蚜虫、粉虱等害虫。注意轮换用药及其安全间隔期规定。

7 适时采收

扁豆的适宜采收标准是豆荚饱满,种子未膨大显现,背腹线尚未纤维化。一般扁豆开花后的15~18 d为适宜采收期。此时,荚果最长,鲜重最大,菜用扁豆品质最佳。选择早晨或傍晚采收。结荚初期每隔3~4 d采收1次,盛荚期每隔1~2 d采收1次。采摘扁豆荚时,要一手捏住果序,一手轻摘,注意保护好尚未开花结荚的花序。

8 参考文献

[1] 周云德,王永莉,郑涛,等.长江流域扁豆保护地早熟栽培技术[J].蔬菜,2012(6):5-6.

[2] 刘俐.特早红扁豆大棚特早熟高效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1(22):53-54.

[3] 党丹洲.扁豆早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1(5):255-256.

[4] 李青.早春大棚扁豆搭架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109-110.

[5] 徐月华,徐培根,葛小丽,等.大棚扁豆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0(1):92.

[6] 吉彩红,杨明.特早春扁豆高产优质露地栽培技术[J].中国果蔬,2011(1):20.

[7] 曲云燕.春露地早熟扁豆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2):47,50.

[8] 杨俊开,戴友鹏.扁豆一茬两收高效栽培新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09(2):72,99.

[9] 李明桃.扁豆豆野螟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J].长江蔬菜,2012(13):50-51.

[10] 李明桃,李峰.扁豆炭疽病的病理学特性与综合防治技术[J].长江蔬菜,2012(15):47-48.

基金项目 南通市科技创新基金项目(HL2013032);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

作者简介 宋益民(1964-),男,江苏如皋人,副研究员,从事植物病害治理研究及蔬菜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13-12-03

上一篇:小麦吸浆虫的测报及防治方法 下一篇:红叶石楠秋季扦插育苗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