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锁》中形容词的重叠方式及语法功能研究

时间:2022-10-14 08:19:08

《封锁》中形容词的重叠方式及语法功能研究

[摘 要] 《封锁》是著名小说家张爱玲女士最经典的短篇之一。本文主要探析文章中出现的所有重叠式形容词的重叠方式及语法功能。

[关键词] 形容词;重叠方式;语法功能

本文将从这部作品的重叠式形容词入手,在语言学的视野下,探究这类形容词的重叠方式和语法功能,并对其使用情况作出准确的数据统计。

一、单音节性质形容词的重叠:

1、很多单音节性质形容词是可以重叠的。在这部小说里单音节性质形容词重叠的基本形式为AA式。例如:孩子的脚底心紧紧抵在翠远的腿上。以上例句中的的双音节形容词都是由单音节形容词按照AA式重叠形成的。例如第一个例句中的“紧紧”,是由单音节性质形容词“紧”重叠形成的。这种由单音节重叠而形成的形容词在文中一共出现了以上10个。

2、有的单音节性质形容词重叠后会带上结构助词“的”或“地”。例如:开电车的人眼睛盯住了这两条蠕蠕的车轨,然而他不发疯。以上例句中的双音节形容都是由单音节性质形容词重叠而成,并且都带上了结构助词“的”或“地”。这类形容词在这部短篇小说中一共出现了19个。

3、有的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往往会与叠音后缀或其他词缀组合在一起构成重叠式形容。这种重叠式形容词最常见的重叠形式是ABB式。例如:在大太阳底下,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的曲蟮,抽长了,又缩短了。这类重叠式形容词在小说中只出现了以上4个。这类形容词通常也会带上结构助词“的”或“地”在句子充当一定的句法成分。

4、有的单音节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形式较为特别。这种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生产的格式为:A+了+数词+A。这种重叠方式也常常跟上结构助词“的”或“地”,使重叠后的形容词在句子充当一定的句法成分。按照这种格式重叠的形容词在这部小说中仅仅出现了1个。但是这种形式的重叠形容词在我们日常用语里并不少见。例如:惊了一惊、愣了一愣、慌了一慌等。这类单音节性质形容词,不仅在重叠方式上高度一致;在语义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表达的意义通常都是指向人的负面的、消极的心理活动。

二、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

1、双音节性质形容词的重叠

通常情况下,双音节性质形容词重叠后会生成AABB的形式,有的也会带上结构助词“的”或“地”,构成AABB(的)或AABB(地)的形式,在句子中充当一定的句法成分

以上例句中的双音节性质形容词都是按照AABB的格式重叠形成的。这样的双音节性质形容词在这部小说中一共出现以上5个。

2、有的双音节性质形容词,不能以此类推按照AABB式重叠。这类形容词通常带有贬义,它们重叠的方式遵循的是另一套格式——“A里AB式”。例如:一个缝穷婆子慌里慌张掠过车头,横穿过马路。例句中“慌里慌张”这个形容词,就是根据贬义双音节形容词按“A里AB式”重叠处理而成的。这部小说中,这类形容词虽然只出现了1个。能存在在这样结构中的形容词都必须是带有贬义色彩的形容词。

3、状态形容词的重叠

状态形容词的重叠情况与性质形容词的重叠情况相比较来看,前者相对简单。一个状态形容词通常都是由双音节构成,它们通常情况下的重叠格式是:“ABAB式”。例如:街上一阵乱,轰隆轰隆来了两辆卡车,载满了兵。例句中加点的形容词“轰隆轰隆”就是由状态形容词“轰隆”按照“ABAB式”重叠而成的。在这部小说里,这类形容词出现了1个。

三、重叠式形容的句法功能

以上是短篇小说《封锁》中出现的所有重叠式的形容词,共计40个。这40个形容词在句法功能上主要充当了定语和状语。下面就按这个思路进行分类探讨:1.在句中作定语的有:(1)淡淡(的):(3次)(2)蠕蠕的(1次)(3)冷冷的(2次)(4)窄窄的(1次)(5)小小的(2次)(6)颤巍巍的(1次)(7)红喷喷的(1次)(8)长长的(1次)(9)光莹莹的(1次)(10)油汪汪的(1次)(11)零零落落(1次)(12)弯弯扭扭(1次)(13)齐齐整整(1次)(14)吃吃艾艾的(1次)(15)斯斯文文的(1次)2.在句中作状语的有:(1)紧紧(1次)(2)细细(1次)(3)暗暗(1次)(4)匆匆(1次)(5)微微(1次)(6)灼灼(1次)(7)连连(1次)(8)喃喃(1次)(9)重重地(1次)(10)长长地(1次)(11)怯怯地(1次)(12)红红地(1次)(13)冷冷地(1次)(14)霍霍地(1次)(15)当当地(1次)(16)痒痒地(1次)(17)孤零零地(1次)(18)慌里慌张(1次)(19)轰隆轰隆(1次)

3.在句中作补语的有:(1)紧紧的(1次)4.在句中作谓语的有:(1)僵了一僵(1次)

综上所述,在《封锁》这部短篇小说的重叠式形容词里,数量最多的是作定语的性质形容词,一共出现了19个,其次是作状语的性质形容词一共有18个,数量最少的是作状语的状态形容词、作补语的性质形容词和作谓语的性质形容词分别只出现了1个。

参考文献:

[1]张斌主编《新编现代汉语》(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9

[2]《张爱玲集》北京出版社2007.4

作者简介:曾雅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方向:文字学。

上一篇: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模式看汉英姓名差异 下一篇:利用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