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把脉小学估算教学

时间:2022-10-14 07:27:07

望闻问切,把脉小学估算教学

【摘要】 估算是一种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的口算,它不借助计算工具,而直接通过简化的思维过程,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估计出大约结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和运用,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推测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还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合理的推理和概括能力的发展,更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适应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本领。因此,数学教师应关注学生估算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估算教学; 教学方法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技能。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养成,对于提高他们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感。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估算技能。

一、让学生喜欢估算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景,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可行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复杂的计算都可以由计算机和计数器代替完成,有很多生活事件不可能也不必要去进行精确计算。

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对计算进行验算,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有些教师无论什么问题都一律要求学生用笔算按逆运算的关系或再算一次严格验算,这样不但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使学生变得死板。其实,有些错误用估算很容易发现,不要每一题都用笔算去检查错误。在教学中通过估算的这些作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对估算由被动变为主动。

二、让学生体验估算的数学价值

估算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计算的结果能有概括性、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训练学生思维的正确性、灵活性、缜密性和独创性,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估算教学还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的思路更加灵活,对问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容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上去。

如在教学比较12/25与19/35的大小时,有些学生看到比较大小,又是异分母,就想到通分。其实这道题完全可以不用通分,只要进行估算:12/251/2,就可以判断12/25

三、让学生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

虽然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答案也并非惟一,但估算并非是无章可循,而是可以总结一般策略的。第一是数据的简化,简化的目的是使数据计算变得较为容易。比如将192+201简化为200+200;又如把3.98+3.88+3.97转换为4×3。第二对所得出的结果进行调整,由于前面实行的“简化”都会使结果变大或变小,因此要作出调整,使运算结果比较准确。在具体估算过程中,又有以下具体的估算方法。

1.凑整估算。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

2.依据生活经验估算。例如,一件工作,甲独做4小时完成,乙独做5小时完成,甲乙合做几小时完成?根据经验可知,两人合做需要的时间一定比一人独做要少一些。如果有学生算出:4+5=9(时),说明一定是错误的。又如在计算合格率、成活率和出勤率等问题时,计算出的结果如超出100%也肯定是错的。

3.根据运算性质估算。例如:715+265-282=798,根据“减去的数比加上的数大,其结果应比原数小”,可判断798是错误的。

四、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学生学习基本的估算方法并不难,但掌握利用估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却不易。前者关键是掌握“简化数据”的方法与技巧;后者,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实际问题情况去选择估算策略:要估算得“大”些?还是要估算得“小”些?同时,还要对估算结果进行调整。在“简化”、“选择”和“调整”时,虽然每个环节都有一此相应的策略,但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针对实际问题灵活选择不同的策略,达到估算方法与估算策略的有效整合。

重视交流,鼓励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交流便于学生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交流时,有的学生的估算方法对其他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有的学生在其他学生的启发下,又能得到新的估算方法。交流可以让大家取长补短,认识到另外视角的观点和策略。

估算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特有的教学价值和特点。在实施算法优化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其有效性的相关因素,巧妙地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来实现学生估算意识的提升,实现学生思维层次的提高。

上一篇:数学阅读技能的培养初探 下一篇:心中有爱,多一点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