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器乐表演技能教学的科学化

时间:2022-10-14 06:27:23

谈器乐表演技能教学的科学化

运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研究方法,从更深层面探讨器乐表演技能的内部机制、器乐表演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器乐表演技能学习的普遍原理、器乐表演的心理与思维特点,从而提高器乐表演技能的科学化。

器乐表演技能教学科学化

器乐表演技能的教学,要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综合《中国大百科全书》等文献的观点,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是:艺术性与技巧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直观性与概念性相结合,规范性与创造性相结合,循序渐进与合理的飞跃相结合,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与恰当的指导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等。音乐教学主要应用的方法是:演示法、讲解法、练习法和欣赏法等。

一、技巧原理——普遍规律与灵活性的辩证法

运动生理学认为,人体各种活动有它的自然状态,有它的完善的可能性,也有它的局限性。如果顺应其客观规律,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人的能力将是令人惊异的。以乐器学习为例,乐器构造、形态的确立不仅与其物理的、声学的品质有关,而且还以与演奏有关的人体器官的生理结构特点为根据。演奏技巧方法及其体系的形成发展,又以乐器构造、人体生理结构和音乐结构的一般规律为转移。对它们的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了解得愈透彻、愈深刻,对演奏法基本原理的理解就愈全面、愈翔实,对具体技巧要领的解释也就愈准确、愈合理。以大指在钢琴演奏中的功能为例:大指粗短有力,与其余四指相对而立,在日常活动中抓握物体时独当一面,无可替代,足见其结构之恰到好处。正是因为它短而侧立,才能方便自如地从其他较长的手指下穿梭运行,游刃有余。假如它和其他手指长得一模一样,我们就不可能那么轻松地演奏快速的音阶和琶音了。但粗短和侧向的结构又使它在触键中显得略为笨重,为了扬其所长,避其所短,通常在指法安排上有意让其弹重音,而尽量不去按黑键,必要时还让其单独按双音……推而广之,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认识小指、手腕、整个手臂,认识各种演奏技巧的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性。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中纵观全局,高屋建瓴,融会贯通,胸有成竹,才不会以其昏昏,而欲使人昭昭。

真理是具体的,所以不可能找到一切情况下均可套用的惟一正确的方法。器乐演奏技能的普遍规律性首先应被看做对基本演奏方式根本机制的科学认识,而不是不可逾越的军事。不依规范,盲目尝试固然不可救药,但坐井观天、囿于一孔之见亦会贻笑大方。诸如触键前“像缍子般地抬起每一个手指”之类的方法,作为一种训练方法和技巧类型也许是无可非议的,但一经扩大化便会走向谬误。再如,对于演奏手型,有一些众所周知的规范,手指关节塌陷等通常被认为是错误的。但手指的形状直一些好还是弯一些好,这就不是一句话能够说清的。试验表明,手指较弯曲时控制加强,力点集中,声音的颗粒性增加,但跨度变短,灵活性降低,紧张性加大;而手指较直时灵活性提高,指间跨度增大,发音柔和细膩,但力点分散,控制削弱。它们显然互为利弊,各有短长,谁也不能取代谁。从一些名家(如霍洛维兹、古尔德等)的录像中也可以看出,他们不仅在演奏不同风格的乐曲时,而且在演奏同一首乐曲时手指也并不是始终保持一种弯度。各个演奏家的基本演奏手型更是彼此有别,不一而足。因此,比较全面的表述应该是,在基本手型确立的前提下,弹奏时手指该直则直,该弯则弯,完全视个人手的条件和音乐表现的需要而定。

二、练习方法——能力与目标的有机结合

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学生练习过程的最优化,器乐表演技能教学的科学化就只能是一座空中楼阁。不会正确地练习,是学生特别是初学者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教师上课时看到的只是学生练习的结果,也只是对此结果进行评价和指导,因而对学生练习的过程往往难以全面了解和有效控制。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技巧要领,具体的弹奏方法,恰当地演奏音乐内容,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练琴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琴方法,与教会正确的技巧方法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学习者在选择练琴方法时,一是要遵循技能发展的基本规律,二是要以对自身反应能力、接受能力的客观认识为基础。例如,一个演奏者的视奏能力,远远低于他已经达到的对熟练乐曲的绝对演奏能力,基础训练越不扎实的演奏者,这种反差就越大。这说明一个演奏者的初级反应水平是十分有限的。只是经过循序渐进的练习过程而实现熟练化、自动化之后,演奏者才可能胜任较为复杂的乐曲或技巧。许多初学者对此缺乏应有的了解和明智的态度,仅凭着良好的意愿和对乐曲最终效果的印象,刚拿到一首曲目就盲目地进行快速的练习,虽然经过大量练习也可以硬磨出几首较为像样的曲子,但其根基却是不扎实的。廖乃雄先生认为:“绝不能单凭听学生弹少数几首经过长期死练的、完全依赖老师的指导而硬磨出来的乐曲去衡量和判断他真正的演奏技能和水平。”“一个钢琴学生应当有这样的演奏能力:能随时随地演奏出一定数量的、和他的程度相当的乐曲,并演奏得比较好;能比较迅速地学会演奏一首新的乐曲,并且主要地通过自学而不必全部依赖老师的指导。”

演奏技巧的掌握,演奏能力的提高,是以充分的重复练习为前提的。没有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扎实练习,要达到这样高的要求是完全不可能的。教师应帮助学生详细了解与其素质、能力、程度相关的个体反应水平,合理安排学习进度,指导学生遵循技能形成的客观规律性,掌握节约而有效的练习方法,这并不比教会正确的演奏方法更容易,但却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学过程——理智与情感的交融

器乐表演技能教学的科学化,就是要选择最适当的内容、方法、手段、形式、进度和教材,使每个学生达到他实际可能达到的最好水平,获得较好的教学和教育效果。教师不仅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使他们越来越不依赖于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自己在音乐方面的成长负责。在一些情况下,避免抑制这种成长就是教师的最大贡献。

器乐表演技能教学中存在着复杂的师生双向交流和反馈活动,教师很难在事先全面把握教学过程的一切细节,但这不能成为教师缺乏预见性的纯即兴式授课的合理解释。选择对该节课的学生来说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科学化的核心部分之一。教师对方法多样性的认识越深刻,他所选择的各种方法的配合方案就越有实效。明智的教师知道学生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也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而不仅凭一厢情愿的主观意志和习以为常的固定模式支配自己的教学过程。器乐表演技能的教师,必须先经过审慎的选择和判断,才能把练习曲交给学生,就像必须经过审慎的诊断才能把有毒性的药品给病人一样。毫无选择、杂乱无章地给学生一些技术练习,不仅不能使学生进步,反而会对他起阻碍作用。仅只因为某条练习曲在某书的某处就布置给学生,并不足以说明为什么这个学生在这个时候应该弹这条练习曲。有些练习在某一阶段弹奏时似乎不切实际,没有多大用处,但当学生进步到某个阶段时,会被证实为非常有用、非常有价值的东西。

上一篇:关于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谈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