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专利现状及未来的思考

时间:2022-10-14 06:08:33

营口市专利现状及未来的思考

(营口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辽宁 营口 115000)

摘要:营口市专利现状及未来思考,经过对全市大中型企业、乡镇工业、各级科研单位、个体经营业主等多方面的调查、基本收集、了解和掌握了营口专利的总体现状,并根据所掌握的数据和情况,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专利工作进行阐述,并提出来今后开展专利工作的建议和对策,希望对地方专利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专利现状;专利工作对策;知识产权;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自198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正式实施以来,我国的知识产权开发与保护工作有了飞速的发展。专利作为一种受法律保护的无形资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从最初的以保护自己免受仿冒侵害未专利申请目的,逐渐拓展为以专利技术和产品作为合法手段占领市场的“滩头阵地”为目的,把开发、申请和实施专利作为企业开发市场、占领市场的一种手段,从各企业集团及中小企业对专利的重视程度逐步增强这一点看,我国专利制度确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积极促进作用。

一、营口市专利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

经过对营口市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专利开发与实施、专利宣传与专利知识普及、专利保护与纠纷、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实施效益等16项指标进行调查,并通过各项指标的分析及横向与纵向对比的方法,综合地评价了营口专利的现状。

1 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营口市作为中小城市,在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及总体环境方面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但在技术开发投入、人才人口占有率、信息综合利用等方面与省内的大中城市相比有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技术开发投入低。政府对技术开发投入水平的科技三项费用增长速度慢、额度低,其额度在全省14个城市排在第十二位。二是企业技术投入占总体经济投入的比例不足1%,低于沿海开放城市2.5%的平均水平。三是信息资源利用水平的技术信息体系尚待完善。全市技术信息机构数量不少,但服务功能不完善,尚无独立承担技术检索、技术分类、专利技术查新等工作的技术信息机构。

从专利技术实施的效果看,营口市专利技术实施一直保持在50%以上,而从1996年至今一直高于60%。这说明全省企业对专利技术能够带来更丰富的利润有很强的信心,对专利的作用有了越来越充分的认识,去年全市专利技术实施实现产值1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0%左右,其中60%是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创造的,这些企业的发展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点,专利技术的实施也为这些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使资本积累和扩张加速进行,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迅速发展。同省内其它13个城市比较,全市专利实施在数量上虽然同大中城市有明显差距,但在专利对经济的贡献率及牵动作用方面,则处于领先地位。

从自主知识产权的总量上看,全市拥有已授权专利2400项,每万人专利拥有量为6.28件,略低于全国每万人7.4件的平均水平拥有量。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是衡量一个地区总体技术经济现状的测度之一,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对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实力的重要衡量尺度。近两年,全市企业单位每年申请专利的数量140项左右,在省内排在第十位,这说明营口市经济增长后劲与其它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的差距正在拉大。

从机构设置上看,全市专利机构设置比较完善,从市到县区,分别设有专利管理机构,以市专利事务所为主的专利服务体系也形成并发挥服务左右。营口市设立了知识产权局与市科技局一个机构两个牌子,在管理工作力度上有所加强,有利于市级专利管理更有效处理专利纠纷,打击专利侵权及假冒专利等违法行为,为进一步推动全地区专利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2 专利现状评价

营口市专利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专利技术实施成效显著,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是专利实施率高,通过实施专利技术,形成了产业规模化,是全市专利工作一大特点。二是正确运用专利制度,占领和保护市场,已成为一些企业的发展战略。主要有辽宁盼盼集团、营口三征有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营口流体设备制造公司等知名企业,在市场运营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了专利的重要性,并把专利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加以运用。三是专利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专利服务网络的建立使得专利事务从繁琐转向便利,为企业实施专利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环境。四是社会专利意识增强,专利纠纷减少,专利申请量逐年增长,企业对专利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强,专利技术实施已从被动转向主动,全市范围对专利的认识已有较大的提高。五是专利技术创新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专利在技术创新中的比重看,正确运用法律手段保护技术创新成果已成为技术创新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六是较为完善的专利管理体系是全市专利工作迅速开展的基础。从市到县区正在逐步完善的专利管理体系为全市的专利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完善的管理,各级政府部门对专利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使全市专利工作在近几年有较快的发展,成为全省专利工作先进市。

3 专利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全市专利现状调查分析,营口市的专利工作总体状况与全国专利先进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无论是组织机构建设、法律法规宣传、专利知识普及、专利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专利制度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及整个社会专利意识的提高等诸多方面,还有系列困难和问题需要克服和解决。特别是面对WTO即将在即,如何引导和帮助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正确运用专利法的保护措施,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已成为全市专利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营口市专利工作对策

综上所述,营口市的技术经济环境及专利现状与六十年代初日本经济起初阶段较为相似,在缺乏基础性研究及高层次应用开发类技术依托(如国家级、省级技术开发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综合性大学)的情况下,引进、模仿、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是营口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条主要途径。因此,在总体战略上,应模仿日本模式,选择以保护为主的专利创新战略,即在广泛开发技术创新的同时,强调专利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专利制度的各项有效机能,以各企事业单位专利效能的提高,催化其总体效益的提高,达到全市规模效益提高的目的。在具体专利战略方面,各企业则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不同战略,在营口市企业专利战略意识普遍不高,专利基础尚待加强的条件下,各企业主要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是产品单一,主导产品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应选择基本策略,即:科学预测主导产品的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将核心技术作为基本专利来保护,逐步形成控制该技术所在领域发展局面。二是主导产品为系列产品,或主导产品开发应用于多项边缘领域的企业,及主导应用其它人基本专利技术或产品的企业,应选择外国专利策略,即在自己的主导产品所含基本专利的周围设置多项原理相同的小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或在他人基本专利周围设置自己的专利,增强对抗性。三是有一定资金优势的企业在新上项目时,因无自主开发能力,可选择专利收买或引进策略,购买他人专利权,加以开发利用,同时可在此项专利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申报新的专利。

实施专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协调运作,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为此,建议营口在制定和实施专利策略时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是增强全民专利法律意识,特别是提高企业领导干部对专利的认识。不但要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作为考核企业领导政绩的一项指标,而且在各级党校企业领导培训班中加开专利法讲座。同时,应定期举办专利法知识讲座和培训班。此外,还应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法律知识讲座中宣传专利法,普及专利知识。

二是把技术创新与专利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专利武器。不但要在确定专利在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引导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把知识产权策略与企业发展策略有机结合起来。而且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研究开发规划、计划时,在所预定的目标中,要有相应的专利目标。各有关部门确定科技计划,应首先选用具有或可行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与开发项目。同时,在研究开发项目立项审查阶段,必须进行专利文献的调研,坚持杜绝无创新意义、无知识产权价值的低水平复审,应充分利用没有在中国申请的外国专利,将其中适用的直接拿来为我所用。此外,在取得应有应用前景的研究开发成果(含阶段性成果,甚至有价值的设计构思)时,应及时进行相应的知识产权判断,包括首先从技术上判断是否已有他人申请专利或以其它方式公开该技术内容,是否容易保密,是否存在竞争对手(是否有人进行可行研究等)。并要进行相应的法律和商业上判断,即初步判断该技术成果是否符合专利法的规定,有无相应的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申请专利及申请专利国家和地区。

三是应加强重点行业的自主知识产权研究与开发,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不但要在营口市主导行业中,如镁质材料、石化、冶金、光电等,大力提倡和鼓励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引进,对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并给企业带来较大效益的企业领导和主要研究设计人员给予重奖。尤其应重视在消化引进过程中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而且,通过专利与商标保护作用的有机结合,在全市创立一批以专利技术为依托的各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增强全市产权市场竞争力和竞争持久力。

四是应实现风险投资资金与专利技术实施相结合。不但要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改善全市投资环境。而且,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允许以专利权质押的形式取得金融部门的资金扶持。同时,应利用风险投资基金,由专家理财,具有防范、分散化解市场风险、金融风险的特点,促进更多的投入专利技术实施领域的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

五是应进一步理顺专利工作体系,加强专利队伍建设。不但建立有独立执法职能的专利管理机构。而且,应加强专利机构及专利服务网络建设。同时,应在各企业采用垂直领导方式的知识产权集中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此外,还应加强专利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懂专利法、业务精炼的专利执法队伍。

参考文献

[1]吴晓玲,基于专利法的企业专利战略研究[J].情报探索,2012(009).

上一篇:防渗技术在当前渠道建设中的应用 下一篇:品管圈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质量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