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靛果-红枣复合饮料的研制

时间:2022-10-14 03:11:52

蓝靛果-红枣复合饮料的研制

摘要:研究以蓝靛果、红枣为主要原料,研究出一种既营养丰富又具有保健作用的天然饮料。确定了蓝靛果、红枣保健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操作要点。通过单因素实验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配方。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蓝靛果提取液60%、红枣汁提取液40%、白砂糖11.5%、柠檬酸0.045%。以此配方研制出来的复合饮料兼有蓝靛果和红枣的香味、色泽和口感清爽。

关键词:蓝靛果;红枣;复合饮料;正交试验

中图分类号:TS2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242-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水平也越来越高。以天然资源为原料加工成的具营养、保健双重功能的“绿色”饮料在迄今倍受人们青睐。

蓝靛果(Lonicera edulis)又名蓝靛果忍冬、黑瞎子果、山茄子等,是一种新型的野生浆果资源,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的一些地区,我省的长白山地区更有大量的分布。蓝靛果果实富含糖类、有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其中维生素C含量比苹果多数十倍),可鲜食、也可加工成饮料、果酱、果糕和果酒,具有很强的营养和保健价值。蓝靛果的果实多浆汁,种子极小,出汁率高,是制作饮料的极好原料,经常饮用这种饮料,能调整人体机能,调节血压,具有减缓衰老的作用,具有“第三代水果”之称。

红枣(Red jujube)又名中华大枣、枣、化枣,是鼠李科枣属植物枣树的果实。我国是红枣的主产区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红枣不仅色泽鲜艳、酸甜适口,而且所含营养物质亦十分丰富。红枣中除含有大量的糖和纤维素以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B族维生素,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称。

以蓝靛果、红枣为主要原料加工成的复合型饮料不仅具有解渴作用,还具有营养保健功能,饮用所加工饮料,能起到调整人体机能,调节血压,具有减缓衰老等多种功效。本研究采用果胶酶提取红枣汁,笔者就枣汁的酶法提取以及蓝靛果-红枣复合饮料的制备、加工工艺等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充分利用蓝靛果和红枣原料,加工成受消费者青睐的复合型理想保健饮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蓝靛果:采摘于长白山;红枣:市售;白沙糖、柠檬酸、抗坏血酸:市售;果胶酶:由张家港市金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1.2 仪器和设备

组织捣碎机:恒丰牌,金坛市恒丰仪器厂;冰箱:BCD-239型,长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平:双圈牌,HC-TP11-10架盘药物天平,上海第二天平仪器厂;电热恒温水浴锅:华普达数显恒温水浴锅HH-6型,常州市华普达教学仪器有限公司;水流抽气机。

1.3 工艺流程

蓝靛果汁液:蓝靛果清洗护色破碎浸提过滤离心蓝靛果浸提液

红枣汁液:红枣挑选清洗沥干破碎浸提过滤红枣浸提液白糖、柠檬酸

蓝靛果、红枣汁液混合调配均质脱气灌装杀菌检验成品

图1 工艺流程图

1.4 操作要点

1.4.1 蓝靛果汁的制备 选用新鲜饱满,充分成熟发软的果实,果实汁液较丰富,香气浓,剔除生青及腐烂的果实,用流动的水充分洗涤。蓝靛果和水以1:5的比例混合,用组织捣碎机进行破碎,破碎时加入0.1%的维生素C护色剂护色3h,而后在45℃恒温下浸提2h,浸提后用水流抽气机过滤,得到蓝靛果汁。

1.4.2 红枣汁液的制备 选择核小肉厚、无霉烂、无虫蛀的优质干枣,在水中清洗后沥干,去掉枣核。并把果肉部分切碎。称取一定量的红枣和水以1:7的比例混合,在75-80℃恒温下预煮15min.预煮后的红枣与预煮液用组织捣碎机进行破碎,并加入0.02%的果胶酶,保持50-55℃恒温下浸提2h。浸提后用水流抽气机过滤,得到红枣汁。

1.4.3 蓝靛果红枣复合饮料配方优选 在蓝靛果红枣复合饮料中加入柠檬酸和白砂糖,通过对原汁(蓝靛果汁、红枣汁)含量、加酸量、加糖量的比较选择最佳配方。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L9(33)正交试验。

1.4.4 蓝靛果红枣饮料的成品 将得到的汁液进行灌装,密封后的果汁进行杀菌、冷却。杀菌条件为:在80℃的恒温水浴锅里杀菌20min。杀菌后迅速冷却到37℃。

1.5 感官评定方法

以色泽(30分)、滋气味(40分)、组织状态(30分)为指标,由10位有经验的专业人士进行感官评分,结果取平均值。感官品质评价标准见表1。

表1 感官评定标准(满分100分)

指标 标准 分数

滋味(40) 酸、甜度适中,有蓝靛果红枣的独特味道 35-40

微酸或微甜,风味基本协调 30-35

过酸或过甜,风味不协调

色泽(30) 具有良好的光泽,颜色呈红色 25-30

颜色为淡红色,有光泽 20-25

颜色暗淡不纯

香味(30) 具有明显蓝靛果特有的清爽味和红枣浓郁香味 25-30

具有蓝靛果特有的清爽味和红枣香味 20-25

具有蓝靛果或红枣香味浓或淡

1.6产品质量标准

1.6.1 感官指标 色泽:红色;滋味:口感好,有蓝靛果红枣的独特味道;香味:具有明显蓝靛果特有的清爽味和红枣浓郁香味。

2 结果与分析

2.1 复合液中蓝靛果汁与红枣汁浸提液配比的确定

将提取的蓝靛果汁和红枣汁(V:V)按3:7、4:6、5:5、6:4、7:3的比例进行混合,聘请10名学生担任品尝人员,对上述5组配方饮料进行品尝,从口感、风味、色泽等3个方面进行评分,评分见表2,选出蓝靛果汁与红枣汁最适合的混合比例。

表2 复合液中蓝靛果汁与红枣汁浸提液配比的确定

蓝靛果汁:红枣汁 口感 风味 色泽

3:7 甜 只有红枣味浓 淡红色

4:6 甜、微酸 红枣味浓 淡红色

5:5 较酸、较甜 兼有蓝靛果、红枣味 红色

6:4 酸、甜适合 蓝靛果味微浓、红枣味 红色

7:3 酸 蓝靛果味浓 红色

由表2 可知,当蓝靛果汁与红枣汁的比例在6:4时口感、风味、色泽好。

2.2 白糖添加量的确定

为了提高饮料的功能和口感,添加了甜味剂――白糖。准备5个烧杯以100 mL为标准,固定蓝靛果汁和红枣汁的加入量,依次加入8%、9%、10%、11%、12%的白砂糖进行调配,由感官评定确定出最佳白糖的量。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白砂糖的添加量对饮料的影响

白糖的加入量 8(%) 9(%) 10(%)11(%) 12(%)

感官评分 7482 89 92 80

由表3可以看出,白砂糖的添加量为11%时,成品酸甜可口,兼有蓝靛果和红枣味道,感官评分最高为92分,低于或高于11%时,得分都逐渐下降。所以选白砂糖添加量为11%时为最好。

2.3 柠檬酸添加量的确定

柠檬酸主要用作清凉饮料、果汁、果浆、水果糖和罐头等的酸味调味剂,可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增强食欲和促进体内钙、磷物质的消化吸收。取3个烧杯以100ml为标准,固定其它三个因素的添加量,依次加入0.02%、0.04%、0.06%的柠檬酸和11%的白糖进行调配,由感官评定确定出最佳柠檬酸的量。实验结果见表4。

表4 柠檬酸的添加量对饮料的影响

柠檬酸含量 0.02(%) 0.04(%) 0.06(%)

感官评分 75 79 77

由表4可以看出柠檬酸的添加量为0.04%时,感官评分最高,当低于和高于0.04%时,得分都逐渐下降。当柠檬酸的添加量低于0.04%时,复合饮料的酸味不够明显;当高于0.04%时,复合饮料的口味过于酸;当添加量为0.04%时,复合饮料口感最好。故选柠檬酸添加量为0.04%时为最好。

2.4 蓝靛果红枣复合饮料最佳配方的确定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复合汁、柠檬酸、白砂糖添加量为主要因素,进行L9(33)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见表5,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6。

表5 L9(33)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水平 因素

蓝靛果汁(ml):红枣汁(ml) 柠檬酸(%) 白砂糖(%)

1 55:45 0.035 10.5

2 60:40 0.04 11

3 65:35 0.045 11.5

由表6可知,5号样品(A2B2C3)感官得分最高。但由极差分析可知,各因素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白砂糖(C)>复合汁(A)>柠檬酸(B),最佳配方为A2B3C3(设为10号)。因此对5、10样品做验证实验,结果见表7。

表7 验证实验

样品 A B C 感官评分

5 2 2 3 87

10 2 3 3 90

由表7可知,蓝靛果红枣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10号A2B3C3,即蓝靛果汁的添加量为60mL,红枣汁的添加量为40mL(配比6:4),白砂糖的添加量为11.5%,柠檬酸的添加量为0.045%。

3 结论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出蓝靛果-红枣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蓝靛果汁与红枣汁的比为6:4,白沙糖的添加量为11.5%,柠檬酸的添加量为0.045%。以此制作出来的复合饮料兼有蓝靛果和红枣的独特风味,该产品色泽红润,口感细腻,具有浓郁的蓝靛果和红枣的复合香气,酸甜适口,是集营养和保健于一体的天然饮品。

参考文献

[1] 霍俊伟,睢薇,阮瑞雪.黑龙江省野生蓝靛果忍冬染色体的观察[J].中国林副特产,2004,8(4):15-16.

[2] 李恒,刑桂菊,廉美丹,等.药用植物――蓝靛果[J].中国林副特产,2002,60(1):10.

[3] 张雁南.蓝靛果饮料的研制[J].农产品加工,2008, 151(10):82-83.

[4] 王振宇,杨玲.蓝靛果的研究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23(3):18-20.

[5] 王军,张宝善,陈锦屏.红枣营养成分及其功能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3,24(2):68-72.

[6] 刘世珍.天然维生素丸――枣[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4,(7):56-58.

上一篇:浅议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下一篇:汽车转向管柱支架有限元分析与结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