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英语 促进中西企业与文化交流

时间:2022-10-14 01:03:26

巧用英语 促进中西企业与文化交流

【摘 要】国际间的文化差异已被各国的贸易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构成文化要素的各个方面,特别体现在意识形态方面。这就需要商务英语与中国文化实际相结合,让更多具有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企业跨文化融合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差异;英语;中西企业;文化;交流

曾看到这样的报道,中国的人才资源短缺(指高级管理人才),不能满足这些条件及对外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全球五百强企业中有三百家在中国开设分公司,都主张在中国对其使用国际一流企业的要求,而且转向利用外国高级管理人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很难同国外的管理人员竞争。 这就需要商务英语与中国文化实际相结合,让具有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企业跨文化融合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明确英语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当今的中国已正式步入国际化,机遇、挑战和生存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英语逐渐的成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通行证。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国民的重视,全国全社会都在学英语,英语的使用也非常的广泛。对于从事外贸业务的工作者来说,英语在他们肩上的担子是不轻的。因为领导者往往在实际的操作中都很少关注,他们更加关注的是这个组织能具备全面的能力。一般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相互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问题抉择能力,这些能力则将决定你在今后的发展空间有多大。这就要求我们对英语有一个重新、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和怎样更好的去利用和发挥它极大的作用。

二、如何掌握英语在跨文化商务交往与合作中的技能

我们在跨文化商务交往与合作中,应掌握的技能包括;对文化和组织的理解力、适应环境能力、建立关系能力、思维能力、礼仪端庄能力、善于交际能力和问题决策能力。这些因素决定了国际贸易能否成功的关键。然而这些技能需要在实践中中得到磨练和验证,实践所得经验和学习培训的技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培训中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利用英语进行跨文化商务谈判。可以看出的是,商务谈判双方的母语往往又都不是英语,这就使彼此地交流有了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使用简单易懂英语词汇、清晰的口语来表达,不要使用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来表达。若谈判者一方能清楚、快速地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对商务谈判者来说,就非常容易的继续交流并合作下去。

如何做,我们才能更好熟练地掌握这些技能呢?

首先,我们要培养对文化的兴趣,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持积极乐观、尊重的态度来看待。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工作交往中,要理解双方在文化、风俗习惯、地域差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间的差异,并关注两国文化差异的不同之处,才能更好的掌握不同国家文化间的差异。因此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工作交往中,理解各自文化的差异,不要拿自己的文化、风俗习惯、价值观、思维和行为方式去要求对方。还应积极的探索与发现各国文化差异的共同之处,促使跨文化商务谈判能顺利的进行下去。

同时,还要加强自身适应各国不同文化的本领。首次面对各国不同文化的时候,难免会遇到文化冲突,一时很难理解与适应。此时,应积极的去理解并适应这种文化的差异和不同,尽快认识并了解其差异的根源所在,使自己更好更快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这就要求交际者在商务谈判的工作中提前做好准备,特别是在文化方面的工作。如:提前熟悉对方的文化、风俗习惯、行为准则、价值观、信念,尽可能地了解并认识到双方的文化差异,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三、克服英语在中外跨文化交流中的误区

在中外跨文化的交流中,非语言性文化与语言性文化相比,不仅更直观,而且还更全面。通过实验测试得出结论,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信息约占65%,而在不同文化体中,身势语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体态语又被称作“身体语言”,意思为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说明动向的主要沟通方式,包括手势、仪态、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语言方式。在中外跨文化交流中,手势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例如;一个“好的(Okay)”手势,在美国表示好的,而在法国却表示“为零”或者“毫无价值”。因此在中外跨文化交流谈判工作中,手势语更要谨慎使用。在中外跨文化的商务谈判工作中,他们同样也可以传递和表达各种信息。客体语意思为与人体有关的体貌、服饰、饰物、气味、字迹等所表达和传递的交际信息。例如,国际间的跨文化商务谈判工作活动中,十字形的挂件预示着不吉利的预兆。环境语包括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空间、时间与室内中的标识、颜色、灯光、气味等。例如,中国人对体积大小通常没有更多的要求,人们能够忍受狭小的空间,甚至容忍拥挤;而在西方人看来,根本无法接受近距离的接触。一旦发生阻塞、拥挤的情况,他们首先会选择回避一下。

另外,文化迁移也是避免预设差异的重要途径。从本质上来说,预设差异就是要保持开放性和动态性的思想。我们必须要拥有先有观念,这是认识事物的基础。首先,我们要把这些观念当成是预设差异的一种假设,需认真阅读并思索接受者提供的反馈信息,并随时对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照这样看来,我们就能在实践中了解各国不同的文化差异。

总之,在中西方跨文化交流中,要做一个有优秀品质的交际者,但要求我们把培养优秀的英语人才当作是第一要任,做到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只有把我们的创业素质充分展示出来,才能让我们的英语在中西方跨文化交流中也有一个新突破。

参考文献

[1] 柳青军,李娟.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6(6).

[2] 王振亚.以跨文化交往为目的的外语教学:系统功能语法与外语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孙浩峰(1991.02- ),男,山东栖霞人,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商务英语专业。

上一篇:闽台旅游合作的LRMP分析及反思 下一篇:网站设计中的中国元素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