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物理思路教学

时间:2022-10-14 01:00:09

浅议中学物理思路教学

【摘 要】当知识的发生发展思路、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思路协调同步时,教师、学生就会感到轻松、愉快,教和学便能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

【关键词】思路教学;教学同步;教学艺术;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中学物理教学中并存着三个思路,即知识的发生发展思路、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思路。当这三个思路协调同步时,教师、学生就会感到轻松、愉快,教和学便能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针对教学中怎样注重思路教学,如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对三种思路的分析认识

课本中知识发生、发展的思路,包括教材作者的写作思路和隐含在写作思路内的知识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知识的发生、发展必是隐蔽在字里行间的一个复杂系统,它的内涵比教材中的文字要丰富、复杂得多。只有通过一系列教学过程及方法、手段的运用,通过深刻的理论思维才能感知它的存在,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才能挖掘出源头,使知识的泉水汩汩而出。教师的教学思路则是体现在教师钻研教材、大纲的基础上写出教案,在课堂教学及课后辅导中如何去实施自己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思路是指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学习并掌握新知识的过程。

三个思路中,课本知识思路是依据,教师思路是桥梁,学生思路是中心。教学的目的是要把教材知识的思路通过教师的教学思路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思路,训练学生思维,掌握课本知识。若三者实现了融会贯通,教学便会取得成功。

二、思路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目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理论上已上升为人们的共识,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贯彻实施则缺乏经验。思路教学中尚存在以教师思路为中心,不重视对课本知识思路的挖掘和学生学习思路的研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认为教材内容就是知识发生、发展的全部过程,没有理清教材体系的内在联系和逻辑过程。第二、以教师的思路代替学生的思路,不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准和思维特点,造成教师思路与学生思路的错位和脱节。

思路教学中应以教师的思路为桥梁,把课本知识的思路与学生的学习思路连成一个整体。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其中一个重要问题便是要解决同步、和谐问题。一切教学方法的改进,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都离不开与教学同步的原则,因此,思路的同步原则才是思路教学的关键所在。

三、思路教学环节中应重视两个问题:

第一、教师的思路与课本知识思路同步。面对一节新教材,教师应从思路上把握本节内容:1、课本的写作顺序、层次、结构以及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2、本节知识是如何提出来的;3、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重要意义;4、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方法;5、本节知识与哪些学过的知识关系密切;6、最后得出什么结论以及它的意义、范围和条件,尚待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等等。只有理清知识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才能从思路上把握教材。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考虑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因为这些方法和手段能促成课本知识思路与教师思路的融合,为三个思路的最终同步奠定基础。

第二、教师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教师的思维能力比学生高出一筹,学生的思路要赶上教师的思路不是一件易事。如果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教师上课的思路,使自己进入学生角色,我们便可以发现二者在某些地方的脱节。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为出发点,精心安排自己的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不至于甩掉学生。同样,把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看得过低,生怕学生跟不上而“唠叨不休”,这就等于给学生套上枷锁,阻碍思维能力的提高。

思路教学中,要求教师吃透两头:一头是书本,一头是学生。只有抓住学生心理,把握住学生思维的脉搏,才能保持与学生思路的同步。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和谐自然的,思路教学的这种和谐美,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去体会,去感悟,相信通过对这种美的追求,一定会创出最佳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

四、拓展学生学习思路的途径

思路教学的重点是拓展学生思路,培养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拓展学生思路的途径中,以下便是其中常用的几条:

1、新知识教学。面对一节教学内容,教师从思路首先上把握教材以,按知识内容设计出一条清晰的“思维路径”,确定出教学目标,然后提出关键问题,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教师围绕要发现的问题,选择若干知识积累,承前启后地引出要发现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走上“思维路径”,然后运用已有知识和熟悉的情景,运用推理、猜想、类比等方式,主动探索应得到的结论。学生发现结论后,教师及时总结,让学生回头审视所经过的“思维路径”,自己又是怎样通过这条路径走到预定终点的,从而使学生积累经验,总结出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

2、物理学史教学。物理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物理学史内容,它的价值和功能已超出其内容。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这些物理学史材料,适时渗透物理学史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科学家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而且要让他们领略到物理学家们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像库仑定律的发现,卢瑟福、玻尔原子模型的建立,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推论等内容都能拓展、丰富学生的视野。

3、习题课教学。教师有目的地精心选题,尽可能设置一些程序习题,如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习题。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从不同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求解习题的过程中,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对三个思路的研究,纠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贯彻思路教学的同步原则。我们要随时根据教学需要,采用恰当途径,拓展学生思路,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澜.《实现转型―新世纪初中国学校变革的走向》,《探索与争鸣》,2002年第7期

2、石中英. 《知识性质的转变与教育改革》.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2)

3、宋强.《物理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探索》.《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3(1)2-4

4、刘仲林.《跨学科教育论》.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

5、张民生.《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案例》.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

上一篇: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下一篇: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一点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