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时间:2022-10-14 12:51:07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摘 要】:阅读课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及有效的获取书面信息,实现交际目的的能力,从而体验阅读给他们带来的愉悦、收获与成功。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148-02

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英语教学涉及到学习者的听、说、读、写,也牵动着学习者的注意力、观察力、毅力及兴趣、动机、情感等众多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艺术审美等社会文化素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高中阅读课的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呢?

一、设计提问, 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 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 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

高中英语课文大多篇幅较长。课文内容参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育内容。在这些兼顾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阅读课教学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探讨兴趣的系列问题, 可以启迪学生动脑, 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如在教SEFC 1B Unit 18 “The necklace”时, 先对故事细节、实事等向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的回答, 最后提问:

1)What else could Jeanne say after she told Mathilde that her necklace was not a real diamond necklace and it was worth five hundred francs at the most?

2)If Jeanne returned the real diamond necklace to her, what would Mathilde do?

通过这样的提问, 推想出课文中没有写到但又与之关系密切的若干内容,能使学生加深和拓宽对课文人物刻画、主题表现的领悟, 激起他们去主动思考和探索。

二、授之以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 按韩愈说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但是仅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素质, 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 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 授之以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陶行知先生也说这样一句话: “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会怎样学习, 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并使学生受益终身。

1.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高中阅读课文长, 难度大, 抽象概念内容多, 形象思维内容少,语法现象较复杂。因此, 对学生来说, 认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学生没任何准备走进课堂那么学习肯定是被动的, 教师讲解什么, 学生就听什么; 教师演示什么,学生就看什么。这样的学习有什么主动性呢? 预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情,但教师精心指导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2.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学生踊跃参与, 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教学民主。为此, 教师要妥善引导,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

如在教学SEFC 1B Healthy eating时,可以给学生这样的话题让他们各自表示不同的看法: Suppose in a street side by side there are two restaurants which serve different foods: one is Chinese food; the other is western food. If you are hungry and you want a diet of healthy foods, which restaurant will you choose to have your dinner in? Why?

这样的讨论可以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在讨论中, 同学们畅所欲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思维, 为阅读奠定了基础。

3.培养学生归纳理解

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获取书面信息。因而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语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树材料的阅读, 抓住大意, 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在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归纳形式去归纳材料内容,快速、准确地猎取文章信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SEFC 1B Unit 21 Karl Mark, 文章介绍了马克思学习外语的经历, 时间线条较详细, 每个时间点的出现都反映了他一生中的某一事件, 可以根据时间线索进行归纳

Time What happenedin 1818 was born in Germany

as a young man was forced to leave his homeland for

political reasons; went to Belgium, France

in 1849 went to England; made London the base

for his revolutionary work

later started working hard to improve his

English; made rapid progress

in 1853 wrote articles in English; praised him;

encouraged him; was not sure about two

Things later Kept on studying and using English

in the 1870s began to learn Russian; read articles and

reports in Russian at the end of six months

由于阅读材料题材与体裁的不同, 因而在阅读中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各种不同的归纳方式去归纳、理解材料内容, 如可以归纳动词, 显示事件过程;归纳文章人物, 突出重点人物等等, 从而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增加语言实践量, 延伸英语阅读空间

高中每单元一篇阅读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好文章, 精品文章,他们内容丰富, 涉及面广, 课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习俗、世界名人传记,体育竞技比赛、饮食卫生习惯等等都唤起高中生的注意和兴趣。但是,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绝不能只停留在封闭的教室、狭窄的一本书里, 而是要面对更广阔的社会生活, 以拓宽阅读内容视角,摆脱传统的英语阅读教材的束缚, 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做法之一:每周选择三到五篇难易适中、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读物, 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课后阅读,并要求他们做相应的阅读理解题。做法之二: 在高中开设英语作品选修班。首先从材料的选择上下功夫, 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广泛开拓题材范围,从新近出版的英文报刊、杂志上精选阅读材料,也可采用一些有声读物和视听读物(VCD, MTV, Video tapes, etc)。这些材料的特点是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且能把握时代特色, 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四、英语阅读教学应渗透人格教育

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高中英语阅读教材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好教材,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阅读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渗透思想品德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如, 在教SEFC 1A Walt Disney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分析课文内容, 了解作者意图或主题思想。可提出这样的问题:

1) Why did Walt Disney succeed?

2) What kind of man do you think he was?

思考这样的问题, 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教材教育学生要学习主人公对事业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总之,教师若能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灵活地把上述教学方法运用于阅读课文教学中,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上一篇:试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导课艺术 下一篇: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对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