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

时间:2022-10-14 12:09:00

初探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

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本文简单的探讨小学高年级作文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年级 作文 教学 措施

小学生的童年生活是比较丰富多彩的,正是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阶段,而且小学高年级作文对于孩子的学习、发展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正是因为这样,作为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要紧紧的抓住小学生知识积累、能力提高的这一关键成长时期,综合的进行训练,从而帮助小学生能够扩大视野,拓展思路,积累生活以及学习的相关经验,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进而使每一个学生乃至整体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一、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只见指导,不见修改

这里所说的只见指导,不见修改其实指的是当前作文教学中出现的只重视作前指导,而轻视甚至是忽视作文后的修改。作文按说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但一直以来是以教师指导为中心。我们的教师特大量的时问和精力都投放在此,从命题、选材、确定中心、选择写法,到开头、结尾及词语的使用等等都作细致入微的指导。而小学生作文是从具体观察到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需要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去认真体会和训练,转化为自己的作文能力。仅凭教师“一言堂”、包办代替,实际上是由抽象到抽象,忽视了学生的思维特点,违背了学生的思维规律。教师未将作文指导的重点放在作后修改上,这也是当前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2.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在当今的作文教学中,最残酷、最叫人心寒的莫过于对学生们个性和创造性的扼杀。著名青年作家骁苏先生曾在一次写作的学术报告上讲述过一个扼杀创造性的典型例案。他说: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犯错误以后》的作文,其中花了较多的笔墨写自己去班主任的办公室路上,看见一只空易拉罐.便情不自禁地用脚向前踢着玩,而且蹋着踢着,觉得不过瘾,干脆用力一蹋,将易拉罐蹋得老高,易拉罐飞起来的弧度和姿势很好看。文中就写了这样的一个细节,但后来语文老师改作时把这段话完全删去,理由是这一段话与表现主题无关。晓苏认为这就是对创造性的扼杀。因为,这一段生动而传种地表达了一名学生犯错误后在去老师办公室的路上微妙而又复杂的心理。它不仅与主题有关,而且关系密切,怎么能够随意删去呢?作文教学中对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扼杀由此可见一斑。

二、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措施

1.让学生树立自己的观点

“教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写”是习作中另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依赖+懒惰=雷同的作文”就是最好的诠释。传统延续下来的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单调的课堂作文教学让学生只会依照老师的路线走,“扎实”的应试练习让学生对作文提不起劲儿来,总觉得言而无味。因此,“学生大胆地说”就变的难乎其难,“大胆地写”更是彰显的弥足珍贵了。“敢让学生树立自己的观点”,要言之有物,角度新颖,不但可以解决作文的雷同现象,更可以完善学生的逻辑思维,为初中的议论文书写打下基础。尤其要注意的是,孩子与成人看问题的方面是存在着差距的,教师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衡量,那样,学生是永远达不到标准的。

2.重视日常的生活积累

积累生活最直接的方法是向生活学习,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对事持一种观察思考的兴趣与欲望,如此日积月累,他们的经验就会无限的扩大开来。然而,观察要讲究方法,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做到:一要有一定的观察顺序。在确定好观察的诸多对象后,要依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这样观察材料才有一定的条理。二要突出重点。大自然的事物很多,教师要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意义的进行详细观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走出学校与家庭,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用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分析、思考的良好习惯。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经济开发区、优秀社区,访问英雄或劳动模范,培养和增强学生对真善美的感受力。或者组织春游踏青,游览公园,观赏风景,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大自然,充分享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欣赏之情、热爱之情。

3.情境与激励

在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创设作文情境,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他们感受到激情,并全身心的投入到作文训练中。教师的忘情往往也会感染到学生,使他们也忘身于作文情境所展示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们在创设的作文情境中独立作文,表现得忘情、投入,他们往往写着写着就超出了字数要求而不能自已,写完后获得了创作的满足感。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喜欢上作文,从而杜绝了惧怕作文凑字数的顽症。初此之外,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得到认可。因此,教师还要开放评价体系,改变单一的价值取向,提倡个性,对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在作文评改过程中,少扣一无实际意义的比如说中心不明确,立意不新颖等等的大帽子,多肯定其个性,比如:“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立见解…老师还没有想出来,你已经想出来了,真了不起!”……这样的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人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从而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并进一步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发写作的兴趣,诱发出潜在的创造力。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也就更有效地落到实处。

总之,如若说小学是奠基石,那么作文便是一项长远的投资,倘若计较当下的收获,以分数的高低来权衡,无疑是对学生能力的扼杀。所以,学生观点的树立,语言的表达,思想意识的形成,能力的培养,才是基础教育的“重头戏”, 学以致用,把作文教学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加以训练,这对学生未来发展相当重要,也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而这些,也需要身为教师积极,努力地区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段薇;作文“起步”初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6年05期

[2]黄娟;引导学生写出真实作文[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01期

[3]杨德伦;小学作文教学要实现四个转变[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年11期

[4]苑树萍;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上一篇:低年级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教学简谈 下一篇:看图写话小学生写作的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