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民政局的城市按摩力

时间:2022-10-14 12:01:57

“港式”民政局的城市按摩力

在内地“打结婚证”找民政部,在香港找入境事务处、在台湾找“内政部警政署”出入境管理局、在新加坡则找婚姻注册局。

2005年香港公民身份的王菲与李亚鹏结婚时,去的则是李亚鹏户籍所在的乌鲁木齐民政部门领证。香港是出生、死亡和结婚归入境事务处管,而离婚、遗产则归民政局管。这一点内地更复杂:出生、死亡归公安部门管,结婚和离婚归民政部门管。

福利方面香港有社会福利署,内地则还要找民政部。成立社团组织香港很方便,跟注册公司一样,内地要找民政部。还有,内地的文化艺术由文化部管,香港的则由民政局管。这方面分得更细的是新加坡,分别有新加坡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政务部和新加坡新闻、通讯及艺术部。

香港民政局要“办社会”一一青年活动在亚洲各地区都很受重视,青年发展在香港归民政局管,在内地归中央团委管。体育活动内地有体育总局管,香港则是民政局管。在2009年亚洲文化合作论坛上,有记者问香港民政局局长曾德成香港民政局的职能是做什么的,这位做过30年媒体、曾任哈佛“尼曼”访问学者的局长回答说:“社会发展。”

香港民政局要“搞城建”――它近期的最大手笔是“西九龙”。1999年董建华首次提出在西九龙填海区的旁边预留40公顷的土地,用作艺术、文化、娱乐以及商住设施综合发展区。这块“香港最后的海边大型空地”的改建计划,触动了整个社会的神经。由于各方面意见长期无法统一,2006年项目被搁置。直到2008年6月终于打开僵局,香港政府最终决定自己注资216亿重新启动项目,并且设立西九文化管理局以管理项目的兴建与未来营运。这便成了香港民政局事务的一部分。

这背后,是香港的现状:文化中心只有六成满:艺术馆、博物馆参观人数低得可怜:香港艺术馆2007年才录得参观人数41万,只占日本六本木新国立艺术馆的13%;戏剧的欣赏人口10年前是4万,10年之后依然是4万――香港又有多少艺术或者历史藏品可以列出展览,西九龙开辟的大量设施究竟是为谁而开?

这一次,不知香港民政局能被公众打多少分。香港与内地人对民政部门的理解完全不一样:内地的民政部门的主管业务婆婆妈妈、家长里短。好像有弱势群体的事情才会在媒体上曝光一下;香港民政局则似乎面面俱到一一东亚运动会、新九龙城建、青年发展、社区发展、政民沟通、公民建设(相当于精神文明办公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文体娱、绿化……最令人感动的是在它的网站上写有其使命:“为顾客提供称心满意的服务。”可谓服务在先、管理在后。香港与新加坡竟相实行“优才”抢人计划不是没有硬件保障的,新加坡抢走了李连杰,香港吸引了大批内地文娱体明星。

看看香港民政局局长日常出席些什么活动:“向光纤之父――高锟教授致敬”展览开幕致辞、香港口述历史库藏计划启动致辞、就议案“协助基层劳工抗衡经济逆境”致辞等等。果然是管社会、管文化。也难怪,有活动常常叫上内地的文化部而不是民政部。

上一篇:武汉“特区”之路 下一篇:郑志刚:我是家族创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