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英语课堂的策略

时间:2022-10-13 11:43:14

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英语课堂的策略

摘 要: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倡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高中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实现对英语的实践运用。想要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英语课堂。

关键词:高中英语;参与;策略

高效的英语课堂离不开学生的全身心参与,而当前的英语课堂,有很多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容易走神,听课效率低。面对诸多困难,教师要寻找出路,探究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英语课堂的策略。

1.巧妙提问,诱导学生思考

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词汇语法知识,做到举一反三,教师任务艰巨,除要强调英语学科在决胜高考中的重要性,还要吸引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教他们学会思考,尤其是特殊句型和语法要点等内容,要求学生不仅会背相关知识,还要明白知识原理。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巧妙设问,可以点名提问,也可以进行抢答。

如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1的语法定语从句,这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教师上课就开始介绍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的选择,学生会觉得很枯燥无味,难以理解。那么,可以运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规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个例句,如:“The girl who helped me was kind. The book that he bought yesterday was interesting…”结合例句告诉学生什么是先行词,什么是关系代词,再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专心比较,从先行词的特征出发,找出who和that的用法区别。再把where,when,why,which等分别举例子,让学生自己总结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自己找出的规律更便于掌握,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 记忆。

2.激发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课堂充满活力。在上课前,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的图片、播放英文短片、欣赏英文歌曲,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如高中英语模块七Unit4“The first underground in the world”,本单元的话题是公共交通,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是介绍伦敦地铁相关情况。对交通工具,学生基本上不会感到陌生,有兴趣也有话可说。教师可以改变以往常用的单纯图片或视频形式,换用图片新闻,能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此时再提出问题:“What public transportations do you

know? ”让学生罗列常见的交通工具,同时用多媒体打出图片。还可以介绍几种新兴的交通工具,如maglev trains,planes 等,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谈论地铁话题,准备进入本课――伦敦地铁学习。

3.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结果以及性格特点都存在差异,所以其学习成绩也不尽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冷落讽刺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恰恰相反,而是要经常鼓励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尽量给他们安排难度大一点的问题,激励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如高中英语模块6 Unit2“What is happiness to you”,在单元复习课上,根据问题的难度不同,我安排基础不同的同学回答问题。第一题是词汇导练,如:Don’t_____(伤害)yourself

with that tool. 共十个单词。第二题是短语汇集,如:apart from、devote oneself to、cheer up等共十个短语。这样的题目相对简单,因此我让基础差点的同学回答。而后面的题目十个语句试译有难度,如:In 1998,a small accident during one of her practice vaults at the Goodwill Games _____her future happiness. 我让基础好的同学回答此类问题。无论谁回答准确,我都会在个人评价表上送上奖励,以资鼓励。

总而言之,教学必须由师生的互动来完成,它是一种双向活动。教师要勤于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拓宽教学思路,让学生成为英语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课堂,在愉悦的氛围里,使每个基础层次的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参考文献:

[1]仇云松.浅谈提高学生英语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性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3,(21):51.

[2]周建红.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活动的教师话语策略研究――以专业《英美概况》课堂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2,(9):6.

上一篇:硬汉施瓦辛格 下一篇:我“追”沈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