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肢体语言魅力,提升数学课堂效果

时间:2022-10-13 11:43:00

发挥肢体语言魅力,提升数学课堂效果

[摘要]肢体语言主要包括手势。眼神、动作及姿态等。在信息的传递中,一句话中的绝大部分信息内容是由肢体语言来传递的。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可向学生传达一种精气神,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给学生以鼓励,提示或是督促。它有时比有声语言更具魅力。本文就肢体语言在数学课堂上的利用进行了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肢体语言运用 提升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182-01

所谓的“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各部分能为人所见的活动来进行表达和交流,也可称之体态语或无声语言。它主要包括手势、眼神、动作及姿态等。在信息的传递中,一句话中的绝大部分信息内容是由肢体语言来传递的。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可向学生传达一种精气神,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同时还能给学生以鼓励、提示或是督促。它有时比有声语言更具魅力。

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具有较大的发展利用的空间,它在数学课堂上可以说是利用得极为广泛的。现以笔者的教学实践详谈一下肢体语言在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第一,上课之始,肢体传递无声信息

上课之始,教师走进讲堂,她的姿态会传递给学生无穷的信息。如果教师是面带微笑,挺胸抬头,步伐轻快地走进教室的,她会带给学生精神十足的感觉,学生会觉得教师很亲切,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便有了信心。这样的姿态使师生的关系很融洽,让学生感觉到正能量,为和谐的课堂氛围作好了铺垫。如果教师无精打采地走进教师,他的情绪会传递给学生,这将是一节枯燥的数学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大打折扣。有的教师会手抱一叠打开的作业本,面露严肃之色地冲进教室,此时学生会接受到这样的信息:上次作业做得不好,这么多老师不满意的,上课老师要发火了,谁要倒霉呀,有我吗……小学生特别会察颜观色。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情态表情及肢体语言,从肢体语言中泄露的含义要谨慎对待,不要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学习压力。

第二,上课之中,肢体语言胜似有声

在讲课过程中,有声语言要求简洁明确,而肢体语言则需要生动具体,两相配合,会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生动而高效。例如,教师需要某同学发言而又想让他提前有所准备时,教师通常可以边陈述问题边手指向要提问的同学,同时眼睛关注于他,让这学生心理上准备好;当同学发言结束后,教师的思绪在处理问题上,只须右手轻轻向下一拍学生便知道可以落坐了;当教师宣布小组讨论开始时,可将两臂伸开两手张开微向上抬,伴随有声语言,意为让大家都积极投入到探讨论中去,全员参与;而讨论需结束告一段落时,教师只须一拍掌学生们便心领神会地各就各位坐好了。又如,教师要提示学生们看黑板,只需要用板擦轻敲黑板的边框学生即可理解接下来要做什么;有时,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口型提示能让学生感到教师是站在自己这边,帮助自己完成答案的,心里感到很温暖;有时教师会用手指提示得数,当学生和教师的答案相同时,会报以会心的一笑。这种交流于无声中传递了许多的信息。这些肢体语言是师生相处过程中慢慢找到的共同领悟的内容,它省时省力有效,不言自明,使数学课堂呈现出高度的默契感和明朗的节奏感。

第三,鼓励学生,肢体语言独具魅力

肢体语言在教学中不仅可以辅助教学,更能给学生以鼓励,且这种鼓励比有声语言更有魅力。当教师提问后,有的学生想回答又怕出错,在犹豫不决之时,教师面带微笑地注视于他,右手轻轻向上一抬,或简单地抬几下,含义很是丰富:请起立,大胆说出来,不要怕出错,相信自己!你能行!当学生的回答很出色时,教师不必用多少语言去赞美,只要微笑着点头,伸出大拇指,同学们马上心领神会地报以热烈的掌声;当学生们因不同意见发生争执时,教师可走到弱者一方,力挺他说明’自己的观点,这一走至身边,就给要发言的学生带来了力量,带来了继续坚持己见的勇气;如若学生有板演失误,教师不必呵责,只轻抚背部,指示他察找错误之处,就会让在众目睽睽之中颇感紧张的学生放松下来认真查找错因,而这种鼓励比指责效果要好得多。

第四,警示学生,肢体语言意味无穷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听课走神、小声说话等现象时有发生,我们不可能停下讲课的节奏专门去处理这些事情,但对此不闻不问不仅影响到老师的授课,也会让学生错过了知识的学习。此时,大声斥责会伤害学生自尊心,曲意表达也会占用课上时间,而肢体语言可以代为行之。首先,当大家在认真看书上的例题有走神的同学,教师可以指指这位同学再指指书本,意为进入到看书状态,同时将眼睛瞪大,警示他上课要专心听课,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当这位同学不能察觉时,教师需慢慢走向他,轻轻地不要引起其它同学的注意,走到这位同学的身边去指指书,指明要看哪项内容,同时可以帮他拿起笔来,提示他边看书边作好标记。这一系列的动作要轻柔到不被其他同学注意到,无声之中让这位同学尽快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起到了警示作用: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走神哦。

有时,有的同学不认真听课,还有同学小声说话,他们通常是看一眼老师说一句小话,这时,教师就要“以眼还眼”了,要把自己的不满与警告寓含在眼神之中,如放电般将这情感信息传达给学生,学生一旦接到,他们立即会认识到自己被关注了,然后低下头,慢慢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听课上来。眼神的交流不仅省却语言的费时,也能给学生留下“面子”,特别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偶尔的一次出错,这处用眼神提醒最好。

总之,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肢体语言,含义丰富而魅力无穷,它需要师生间默契配合,达成共识。有效利用肢体语言,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搭起情感沟通的桥梁,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省时、高效,也能很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中多多运用肢体语言会让我们的数学课更生动。

上一篇:启听促学,让学生走进趣味课堂 下一篇:论如何通过生物实验提高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