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时间:2022-10-13 11:14:43

台州: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1978年,台州国内生产总值仅10.13亿元,人均225元,工业总产值6.5亿元,财政收入1.19亿元,经济总量在浙江全省11个地市中排名第9位。到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95.03亿元,人均18041元,财政总收入108.68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98.2倍、80.2倍和91.3倍,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5位。台州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努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一、形成向龙头企业倾斜的发展政策

龙头企业是在一定区域产业部门中,占统治地位起领头作用的推进型企业。为了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它们在推进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台州形成了一系列向龙头企业倾斜的发展政策。如制定纳税量与优惠信贷或贴息挂钩,盈利量与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挂钩,销售成长率和市场占有率与重点建设专项资金挂钩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财政资金和信用资金,投入龙头企业,促使龙头企业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并在效益快速提高的基础上,及时淘汰落后产品和低档次产品,集中力量开发高技术含量产品、高附加值产品、高效益和高销售成长率产品。

与此同时,台州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制定分阶段培育龙头企业的专项“工程”。如1995年初,制定《实施“131工程”,培植“小巨人”企业》。两年前,又加大扶持力度,开始实施“128”工程和“一企一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03年底,全市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155家,其中10家企业产值超过10亿元。龙头企业对行业的推进和带动作用相当明显,品牌效应不断增强,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国家质量免检产品6个、省名牌产品65个和市名牌产品94个。台州制造业拥有的市场份额日益增大,已有48个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外)第一。目前,正在着手实施“513”工程,争取到2010年,全市有5家企业销售收入超100亿元,10家超50亿元,30家超10亿元,同时,利税各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

目前,台州有我国惟一生产家用轿车的民营企业――吉利集团,以它与彪马、吉奥公司等为龙头的经济型汽车制造业,生产的微型家用轿车、农用车和皮卡车等,已占国内一定市场份额。台州有国内摩托车生产效益最佳企业――钱江集团。以星星、苏泊尔、双菱、爱仕达等企业为龙头的家用电器业,生产的冷柜、半导体、小冰箱、压力锅、不粘锅、便洁宝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前列。

二、加强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

龙头企业的创新能力、规模和素质,直接影响到增长极的能量大小。为了增强龙头企业的创新能力,台州充分利用贴息、进口设备减免关税、使用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新增所得税等政策,支持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此外,还着重采取了以下措施:

1.重视开发先进适用技术。台州对自己的产品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他们知道,有些产品,如汽车和摩托车的整车生产,很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些产品本身技术含量不是很高,广大用户看重的是产品实际效用如何,并不一味追求高精尖。因此,对这类产品来说,大量需要的是先进适用技术或市场适用技术。为此,台州对龙头企业研究开发先进适用技术,给予政策倾斜和专项资金扶持。

2.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台州制定优惠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加强关键性新技术的引进,并及时组织科研人员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性研究,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先进、合理。台州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如钱江摩托车集团通过引进美国技术进行深度开发,研制出耐磨摩托车活塞,质量、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种活塞经历2万公里磨损测试,它的保护膜仍然光亮如新。

3.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一是鼓励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一起研究开发具有自主专利权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政府对申报专利的费用给予一定补助。同时,促进专利技术的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力争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产品推荐进入国家级新产品计划,或列入省级新产品、创新项目或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二是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设立各类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和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以及面向行业和区域的技术中心。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合作建设各类技术中心,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建立产、学、研联合体,组织实施一批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

三、提高龙头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龙头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内涵之一。台州龙头企业推进信息化主要包括下述内容:

1.推进产品信息化。大量信息技术,如计算机、微电子、光电子、网络与通讯、人工智能等,都可以用来提高制造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台州企业产品信息化主要通过增添计算机智能操作和控制系统,形成智能缝纫机、数字化模具等新一代智能化产品,大大改善它们的性能和功用。

2.推进装备信息化。台州龙头企业装备信息化,主要从两方面进行:⑴运用智能制造技术、柔性制造系统中故障诊断与维护系统、加工过程刀具切削状态在线监测系统、智能控制技术和仪器仪表及装置、智能制造底层自动化基础技术等工业数字化及智能技术,改造企业现有的装备系统。⑵引进智能技术程度高的数字化装备推进企业装备信息化,提高原有装备的技术等级,使其更好地适应生产智能化、柔性化、集成化和高速化的要求。

3.推进工艺流程信息化。台州龙头企业这方面的建设主要表现在:⑴采用网络制造、虚拟制造方法,改变原有的设计流程。⑵采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提高工艺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⑶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和集成技术,有机组合生产过程分散的自动化系统。⑷采用计算机资源管理系统,提高生产工艺流程中的物流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原材料库存,避免成品积压。

4.推进组织信息化。台州龙头企业组织信息化,主要是通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把不同企业之间的产品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与企业内部的纵向管理控制机制,纳入网络化的计算机控制一体化制造系统中。有的企业还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与企业集成、虚拟企业、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辅助后勤系统等共同组合成企业的自动化系统,并与Internet相连接,成为全球生产和服务系统的组成部分。这样,有利于填平传统企业组织形成的各种鸿沟,使不同企业之间、企业与市场之间均由网络连为一体。

5.推进营销信息化。台州这方面的具体措施主要是:一是发展网上展销业。运用信息技术,精心组织举办各种网上交易会、展销会和科技交流会,通过产品的网上展销,扩大台州龙头企业的市场影响力。二是发展电子商务,促使产品市场网络化。电子商务可以充分利用原有专业市场的资源优势,在互联网上构筑商务平台,发挥台州龙头企业资源回流和产品扩散功能。三是运用信息技术开设连锁店、专卖店、特许经营部、直销门市部、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分市场,以及承包商场、租赁柜台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断向外延伸台州龙头企业产品的输出终端,逐步编织出自成一体的营销信息网络。

四、完善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集群结构

台州的汽车和摩托车及配件、服装机械、水泵阀门等,大都通过众多企业严密而精细的分工来完成,每家企业只需专攻一两个零部件,质量做得很精,批量做得很大,成本做得很低。成百上千家这类企业集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制造业簇群。这种富有特色的企业组织,在台州已有一定基础。为了促使企业集群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内在结构,台州着重做了以下工作:

1.以龙头企业的产业链为基础,吸引前向企业与后向企业、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相互靠拢,使前向或上游企业的产出品,成为后向或下游企业的投入品,从而使众多企业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并具有投入产出纵向产业链或价值链联系的企业集群。

2.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吸引为其服务的配套企业、补充企业进入同一区域,并带动受龙头企业影响的旁侧产业共同发展,从而形成横向联系的企业集群。

3.完善“内条外块”的产业组织形式。以龙头企业凝聚的企业集群基础上,逐步形成以优势产业为核心,关联行业上下游协作配套,大小业主和谐共生的内部条状、外部块状的区域产业组织,推动区域产业走向合理化布局、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簇群化发展。 (作者单位:台州学院)

上一篇:西南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下一篇:会计准则国际化与中国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