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勘查研究

时间:2022-10-13 11:05:41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勘查研究

摘 要 煤矿开采技术条件是指影响矿床开采的各种地质因素,开采技术条件的勘查工作包括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工程地质条件研究及环境地质研究三个方面。准确评价开采技术条件,对确保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煤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勘查工作。

关键词 煤矿;开采技术条件;勘查

中图分类号TD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9-0106-02

煤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勘查工作,一般应与探煤、探构造等勘查工作结合进行,要充分利用所有的勘查工程,通过现场观测、采样送验及对工作区内和邻近生产矿井的调研等途径所获取的有关开采技术条件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按开采技术条件勘查工作的要求,对勘查区的开采技术条件作出评价。

1 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勘查

煤矿开采技术条件中水文地质条件一直是重要因素之一。矿床水文地质勘探主要要查明区域、矿区的水文特点;矿体底板含水层特点,防水层特点;岩溶和裂隙含水层的空间分布;岩溶矿区对塌陷的预测;流沙层的特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力联系;矿坑漏水的预测;大水矿床的水文地质特点等。这些水文地质特点的查明程度,对矿山建设和开采来说,显然是至关重要的。勘查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应与地质勘查工作结合进行。水文地质勘查根据勘查区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并按不同的类型布置水文地质勘查工程。

在煤炭地质勘查时就应做好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必须因地制宜地综合运用各种勘查技术手段,对各类充水矿床一般都应进行动态观测。在矿井水文地质勘探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矿井的有利条件,做到井上、下相结合,以增强时空优势。例如,在矿井水文地质调查中,既可以在煤田水文地质勘探的基础上,根据矿井建设生产的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单项、多项或全面的补充调查和地面水文地质观测,也可以随采掘工作的进行,开展井下水文地质调查与观测,从而能够适时、可靠地掌握矿井建设、生产过程中水文地质条件的时空变化,为勘探工程及试验工程的布置、设计和施工提供充分的依据。在矿井水文地质勘探试验时,不仅可采用煤田水文地质勘探阶段习惯使用的地面勘探(包括物探、钻探、化探等)和以钻孔抽水为主的抽水试验方法,而且对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和极复杂的矿井,尤其是受底板承压水威胁的矿井,地面水文地质勘探难以查清问题时,还可进行以井下放水试验(有时包括连通试验)为主的井下勘探,井上、下结合观测的综合勘探方法。

实践证明,只有充分掌握了区域地下水的详细情况,才能做到勘探工作的合理布置,才能对矿井充水条件作出正确的评价,才能采取正确的防水治水措施。否则,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必将少慢差费,造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长期查不清、涌水量算不准的不良局面。

2 工程地质勘查工作

预测工程地质问题是工程地质勘查的核心任务。煤矿工程地质勘查是调查、研究、解决与煤矿开采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其目的是查明矿区的地质条件,并对矿区及有关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预测在开采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选择最优开采方案,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措施,为保证煤矿顺利开采,及正常运行提出科学依据。矿区工程地质勘查与矿产地质勘查的阶段性相适应,并充分利用采矿工程获取工程地质资料;可以与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结合进行,统一设计、统一编制报告,工程项目统一安排并兼顾综合利用;工程控制范围比水文地质勘探范围小、比矿床勘探范围大,一般控制到采矿工程可能影响到的境界以外。矿区评价阶段要基本查明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可能影响矿床开采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基本确定矿床工程地质类型,为矿床初步技术经济评价和论证是否进行矿床勘探提供依据。矿床勘探阶段要详细查明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确定矿床工程地质类型,对露天采矿场边坡稳定性、坑道顶底板稳固性及其他可能影响矿床开采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出初步评价,并提出采取工程地质防治措施的建议,为矿床详细技术经济评价、矿山建设可行性研究和矿床开采设计提供依据。此外,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是控制地下水活动的主要的因素,对地质条件的研究是水文地质测绘的基础。应重视研究地质条件,特别是要把地下水与地质背景的研究密切结合起来,以查明地下水与地质条件的内在联系。

3 环境地质工作

随着煤矿开采规模、开采深度和强度的增大,对地质环境的质量要求也在提高,对地质环境的改变程度也在加剧,原来已经存在的许多环境地质问题(如突水、瓦斯、地压及地热等)将更加突出,要保证矿山建设和生产的正常进行,有效地避免各种地质灾害,就必须查明矿山开采的环境地质条件,减少其不良影响。保护矿区环境、防治煤矿开采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一直是煤炭工业生产和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煤矿环境地质研究内容广泛,综合性强。它以地质学和环境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分析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煤炭开发利用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研究矿区环境地质特征和现代地质过程(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矿山岩移等)引起的环境问题和环境灾害及其预测和防治方法;探讨采矿活动产生的地质作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以及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勘查阶段首先要进行区域稳定性调查,对区域稳定性作出初步评价,然后详细调查井田内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对开采后煤矿生产活动可能引起的环境地质条件和环境污染地质因素的变化及其特征进行预测,提出科学的防治建议。最后基本查明煤矿生产导致煤层、煤矸石、地下水等地质体中有害物质迁移、聚集、扩散等的途径和地质因素,对已存在的污染,应查明污染源和污染途径,对煤矿生产活动造成的空气污染、水土污染、辐射污染等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并提出防治建议。煤矿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物,既是导致矿区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又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加强对其的资源化利用,不仅有助于从根本上消除其对环境的危害,同时还可获得方便、廉价的资源,提高煤矿生产的综合效益。此外,还要做好与煤矿安全生产有关的环境地质勘查研究工作,尤其是关于煤层瓦斯的勘查。

参考文献

[1]穆仕坤.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方法研究[J].山西科技,2008(4).

[2]杜敏铭,邓英尔,许模.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综述[J].四川地质学报,2009(1).

上一篇:电保护测试发展方向的思考 下一篇:草珊瑚扦插育苗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