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高阳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时间:2022-10-13 10:39:09

保定市高阳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摘要:地热作为可再生资源,目前国际上以有了较高、多等级的循环利用。高阳县有着丰富的地下热储资源,但存在资源利用率低、盲目开采、无地下水回灌等方面问题,对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没有统一的规划管理,造成了地热资源的严重浪费。

关键词:地热 地下水回灌 可持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P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b)-0-01

保定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早,地热资源热储量丰富,但存在资源利用率低、缺少统一管理,盲目开采现象严重,使得地热资源浪费严重。

高阳县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北省保定东部,东经115 °38′至115 °39′和北纬38 °30′至38 °46′之间,南北宽28.5 km,东西长30 km,总面积472 km2。京、津、石、保、沧五个城市的黄金腹地,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县境内地热资源丰富,热储面积达400 km2,总储藏量38亿m3,可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有两层,上层地热蕴藏于新生界第三系的馆陶组和孔店组地层,水温45 ℃~84 ℃;下层蕴含在古界震旦系地层,水温70 ℃至100 ℃,其特点是:贮量大,埋藏深,水温高,压力强,水质性状良好。

1 地热成因

世界范围内地热资源的分布有着明显的规律性。高温地热资源都集中在分布相对较狭窄的地壳活动地带,即公认的全球板块的边界;而低温地热资源则广泛分布于板块内部但在板块内部;一些存在热点热柱的地方也可能分布有高温地热资源这就是说地热的分布是严格受板块构造的

控制。

按照板块构造学说,全球的地热带可划分为板缘或板间地热带和板内地热带两大类。

1.1 板缘地热带

板缘地热带属火山型在这些地方的地壳浅部存在着强大的火山或岩浆热源可以观测到高热流及高强度的区域地热异常地表水热活动强烈高温地热资源丰富地热田温度普遍高于当地水的沸点多数在200

以上。

1.2 板内地热带

板内地热带是指板块内部地壳隆起区(皱褶山系、山间盆地)和沉降区(主要为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内)广泛发育的板内低温地热带和少量在板内特定条件下(即有热点热柱处)形成的高温地热带。

板内地热低温带,可分为隆起断裂型和沉积盆地型两大类。

(1)隆起断裂型。隆起断裂型系指地壳隆起区多沿构造断裂带展布的常呈带状分布的温泉密集带。带的长度取决于构造断裂带的规模。

(2)沉积盆地型。沉降盆地型一般指地壳沉降区内沿基底或盖层内构造断裂带展布的地热带或大型自流热水盆地。

高阳县位于保定凹陷和高阳隆起之间,综上所述,这是高阳地热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图1所示。

2 高阳县地热井分布及利用状况

高阳县开采的热储层为上第三系馆陶组及下第三系东营组上部地层,岩性为灰黄色、灰白色粗砂岩与棕黄色泥岩,浅灰色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与棕红色、紫色泥岩呈不等厚互层,底部为杂色细砂岩。在高阳分布的21眼地热井中,目前投入使用的有16眼,如下图2所示。

其中高阳热-16、高阳热-19为华北石油20世纪80年代初打的石油勘探孔,约3300 m,沿用至今,水仍自喷,温度高达100 ℃,可见其热储相当丰富;高阳热-01、高阳热-02,、高阳热-03、高阳热-04、高阳热-06、高阳热-08、高阳热-10、高阳热-11、高阳热-12、高阳热-15、高阳热-21为小区供热井,温度一般为70~80 ℃;高阳热-16、高阳热-18为工厂供热井,主要供取暖和洗浴;高阳热-19、高阳热-20为洗浴供水,但高阳热-20由于当时成井工艺不完善,导致水温较低,为60 ℃左右;高阳热-05、高阳热-07、高阳热-09、高阳热-17目前井孔封死,未投入利用。高阳地热井大都用于小区的供暖、洗浴,利用率较低,资源浪费严重,一般都只有一次利用,直接供暖后,尾水温度为30~40 ℃,尾水热量未进行二次提取利用,造成了热资源的严重浪费;有5口井自当成之日起井孔即封死,一直未投入利用,导致了资源的搁置、浪费;未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盲目开采现象严重。

3 结语

3.1 结论

热储资源丰富,覆盖面积达400 km2;水温较高,一般为80 ℃,热储层主要为上第三系馆陶组和下第三系东营组;热资源利用率低,盲目开采现象严重。

3.2 建议

地热井的开发利用应遵循相应的开发及利用规范,遵循相应的开发利用规程,实行地热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提高地热水的梯级利用,提高地热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过度浪费;为使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提高回灌技术。

参考文献

[1] 周年沪.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实务全书[M].中国地质科学出版社,2005.

[2] 张德忠,王蕴玉.河北平原非地热异常区地热资源[J].地球学报,2000(2):151-154.

[3] 王东升,王经兰.中国地下热水的基本类型和成因特征[J].第四纪研究,1996(2):139-146.

上一篇:现代电站设备状态维修决策探究 下一篇:浅论餐饮服务的标准化与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