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筑裂缝的预防与控制

时间:2022-10-13 10:08:28

试论建筑裂缝的预防与控制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建筑,但同时也涌现出许多问题。结构裂缝一直是影响建筑质量的一大重要因素,普遍存在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中,结构裂缝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各项功能,影响业主的正常使用,缩短建筑的使用寿命,而且会严重影响建筑的安全性,裂缝问题已经日益引起了广大消费者和建筑人员的关注。

【关键词】建筑裂缝;安全性;预防与控制

1.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由于建筑物类型的多种多样以及功能、环境不同,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可以大致归纳为两类,一是由于建筑物变形所引起的,主要包括温缩裂缝、膨胀裂缝以及不均匀沉降所引起的裂缝,二是由于外荷载的增大所引起的裂缝。

1.1地基变形引起裂缝

对于某些土基强度较低、基坑处理不当的建筑物,在其受到较大的外部荷载后,很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进而使得建筑物出现裂缝。对于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它的长高比相对较大,楼体的整体刚度较差,容易产生较大的结构裂缝。目前,大部分建筑物多采用桩基础、沉井、地下连续墙等形式,这样由地基变形所引起的裂缝也随之大大减少。

1.2温差较大引起裂缝

由温差所引起的裂缝一般称之为温缩裂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结构裂缝,其危害也是十分严重的,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而且会诱发其他病害的产生。能够引起建筑物温缩裂缝的原因有很多,在北方地区昼夜温差较大,大气温度变化幅度较大使得某些建筑物会出现温缩裂缝。据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有 80%的房屋顶层或屋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温缩裂缝。

1.3结构设计或施工管理不当引起裂缝

对于钢筋混凝土,所受到的承载力是由钢筋和混凝同承受的,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针对实际情况对钢筋强度和混凝土强度分别进行设计、验证,并充分考虑地基、静荷载以及动荷载对建筑承载能力的影响。若设计人员对结构变形裂缝的考虑不够周全,则会大大增加建筑物出现结构裂缝的可能性。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工作的好坏也会影响到结构裂缝的产生,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不适当的施工工艺就很有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结构裂缝,例如在施工中未对混凝土的塌落度进行严格控制监管,则不能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进而会使混凝土产生收缩变形形成结构裂缝。

1.4材料不合格引起结构裂缝

钢筋混凝土的组成十分复杂,主要由钢筋、水泥、骨料、砂石、水等组成,如果混凝土中各项成分的质量百分率设计不合理则很有可能使得建筑物出现结构裂缝。例如,如果骨料的含泥量较大,超过规范要求则很难调出级配良好的曲线甚至会使混凝土的级配出现间断,进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此外,如果在混凝土中所掺加的外加剂品质或剂量存在问题时也会使得混凝土产生收缩变形,诱导结构裂缝的产生。水泥等级越高,则细度越细,更易开裂,对于使用高等级水泥的混凝土更容易产生结构裂缝。

2.结构裂缝的防治措施

对于结构裂缝的控制,重点在防,必须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就加强对结构裂缝的重视,防患于未然,努力减少结构裂缝的产生。对于已经产生的结构裂缝,要加强治理力度,在其影响建筑安全之前采取合理的措施。

2.1由地基沉降所引起的结构裂缝的防治措施

由于地基强度不足,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结构裂缝,大多出现在建筑物的底部,裂缝从下至上逐渐发展,裂缝方向多为垂直或水平方向。为防治地基产生沉降而引起结构裂缝,就必须从房屋建筑的第一步入手,首先应在设计之前进行认真详细的地基勘测工作,对于发现的不稳定地基或者软土地基必须制定出具体的处理方案,待处理后的地基达到规范要求之后方可进行施工。

2.2温差较大引起的结构裂缝的防治措施

由温差较大所引起的结构裂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结构裂缝类型之一,通常这种裂缝会出现在建筑物的顶层,并由楼面向墙体沿斜向扩展,在防治时通常以防为主,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就要对其进行充分考虑,尽量减少甚至避免裂缝的产生。对温缩裂缝的预防工作首先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周边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屋面隔热层或保温层,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合理施工,确保楼顶与建筑物砌体的温差不能相差太大,防止温度应力超过抗拉极限使得建筑物出现裂缝,同时也应该考虑按照计算结果设置必要的伸缩缝,以缓解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时楼面以及墙体之间的变形差。

2.3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对结构裂缝的产生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只有加大施工质量的监督力度,严格控制施工工艺的认真执行,才能减少结构裂缝的产生,保证建筑物的质量。首先必须在保证建筑材料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是避免混凝土产生早期裂缝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合理的工序安排可以减少各部件之间的约束应力。例如在底板浇筑完成之后要保证底板达到早期强度之后再进行墙板的浇筑,避免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应力从而产生垂直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当中,更应制定出一套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此外,对于水泥强度较低的混凝土,在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其入模坍落度。混凝土在入模之后必须及时振捣,对于部分重点部位还必须予以二次振捣,待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要按照规范和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养护方法对其进行养护。

2.4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加大监管力度

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技术人员及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提高的重视,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加强企业员工综合技能管理,督促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对于工作经验丰富、接触工程比较多的老工程师要多组织他们学习新型的施工工艺,对于工作经验较少,刚刚接触建筑业的新员工要组织他们多向老员工学习,积极参与讨论。施工人员必须树立起以防为主、质量至上的观念,在工程施工中严格要求自己。监理单位要认真负责,严格监管整个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严格执行相关监理制度,加强质量及工期监管。

2.5对已出现的结构裂缝进行妥当处理

对于已经出现的结构裂缝,有关部门要引起足够重视,按其对结构的影响可以分为有害裂缝和无害裂缝,有害裂缝就是指会对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造成影响的裂缝,如不及时处理则很有可能引发进一步的病害,而无害裂缝是指不会对结构安全造成影响,只会影响建筑物美观的裂缝。对于有害裂缝可以采用环氧灌缝的方法将裂缝填补,保证其封闭不渗水,并同时对裂缝填充部位的结合强度进行测试,确保其超过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以免在使用过程中继续出现裂缝,在裂缝修补后还需要对相应结构构件进行加固。对于无害裂缝可以仅作表面上的处理,采用腻子刮平后粉刷装修材料以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美观。

3.结语

结构裂缝是建筑物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损害现象,结构裂缝不仅会大大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和外形,而且会降低建筑物的整体强度,加剧钢筋的锈蚀以及混凝土的碳化,进一步对建筑物的承载力和安全性造成影响。同时,结构裂缝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裂缝形成机理不同,对应的预防和改善措施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结构裂缝的预防和处治工作中必须认真分析、区别对待,按照裂缝的类型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作为建筑行业工作者,我们必须努力学习新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对建筑物的安全切实负责,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结构裂缝的出现,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孙艳凤.论砖混建筑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城市建筑,2012,(09).

上一篇:水泵故障诊断及原因分析处理研究 下一篇:浅谈工程招标投标过程中围标串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