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利加压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13 09:34:47

特利加压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64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特利加压素组)32例,对照组(生长抑素组)32例,观察组应用特利加压素,对照组应用注射用生长抑素,通过胃管抽吸胃内容物观察止血情况,并记录患者止血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71.88%,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显效率43.75%,总有效率75.00%,观察组止血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特利加压素;生长抑素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087-02

门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首选内科治疗。我们应用特利加压素治疗32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例为我院2008~2011年住院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入选标准为:①均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②均有呕血伴黑便和暗红色血便,出血量均在1000ml以上;③生命体征:心率:100次/分以上,收缩压降至95mmHg以下;④所有病例出血前或止血后均经胃镜或上消化道造影证实有食管或和胃底静脉曲张,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⑤未施行内镜下硬化和套扎及门静脉断流分流术;⑥无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中男44例,女20例,年龄25~58岁,平均42.1岁。肝功能child级:A级10例,B级38例,C级16例。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症状、体征、肝功能child分级等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病例治疗前均留置胃管,给予禁食、卧床休息、补充血容量、静脉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及对症支持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特利加压素(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04)首剂2mg缓慢静脉推注,之后每6小时1mg加入0.9%氯化钠100ml缓慢静滴,出血停止48小时后停药.对照组应用注射用生长抑素(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2708)首剂0.25mg缓慢静注,随后以0.25mg/h持续静滴,出血停止48小时后停药。

1.3 观察指标 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化验血常规、血生化、大便潜血、肝肾功能、电解质;监测血压、心率;观察抽出胃液颜色;记录呕血量、黑便量、出血停止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 出血停止标准:胃管内抽吸物颜色无新鲜出血,血压、心率稳定,血红蛋白不继续下降,血便停止或明显较少。疗效判定:①显效:凡用药24小时内止血为显效;②有效:48小时内止血为有效;③用药72小时后胃管内仍抽出新鲜血液,血压不稳定,血红蛋白下降,心率加快、血便不止或改用其他方法治疗为无效;④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方法 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2 组治疗后疗效比较见表1。

2.组止血有效时间比较见表2。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6例首次静脉推注时出现恶心、呕吐,之后出现轻微腹痛。对照组4例出现轻微腹痛,2组不良反应减慢速度后均缓解。见表3

3、讨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的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其死亡率高达30%~50%,有效减低门静脉血流量及门脉压力是控制出血的关键。特利加压素是合成的血管加压素类似物,是一种无生物活性的加压素,静脉给药时,在机体内酶的作用下可以缓慢转化为有活性的赖氨酸一加压素,这种缓慢释放的机制使得特利加压素在一次给药后可维持平滑肌收缩长达10小时,而同等量的加压素的活性只能维持20~40分钟,另外特利加压素不激活血浆纤溶酶原,从而增加了纤维蛋白的活性。可持久有效的降低门静脉压力(HVPG),减少门静脉血流量,且对全身血流量动力学影响较小。注射用生长抑素为人工合成的环状十四肽,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研究证明可有效的促使内脏血管收缩,抑制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的分泌,改善内脏的高动力循环,减少门静脉血流,从而减低门脉压力,达到止血目的,因不伴全身血流动力学改变,故短期使用无严重不良反应。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显效率71.88%,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显效率43.75%,总有效率75%,观察组的止血有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上一篇:护理干预加穴位按摩预防冠心病患者心绞痛30例... 下一篇:肌注MTX与口服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疗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