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循环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

时间:2022-10-13 08:18:37

探析循环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

【摘要】循环经济是从北美、北欧的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兴起的。文章结合这样的背景,指出中小企业实行循环经济的阻力,提出了加强清洁生产的实施,推动“ 绿色”技术的发展,建立生态园区,实行环境会计政策,推行环境报告制度,建立环境效率指标体系等中小企业实现循环经济的方式。

【关键词】循环经济 中小企业 发展 战略

一、引言

循环经济是从北美、北欧的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兴起的。这些资本主义经济强国不但占有着世界经济格局中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与前景产生了指向作用。以美国为例,美国式全球头号经济强国,它占有了世界上最充足的资金储备和最先进的经济模式,但是进入21 世纪以后,美国经济发展也面临了严峻的能源短缺与生态破坏问题,这两个问题对美国的近期发展前景产生了直接的限制和阻碍作用,甚至对美国的长远发展规划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所以,在美国,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并且进行积极的推广与应用,经过这些努力,美国经济发展的阻力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二、中小企业实行循环经济的阻力

(一)创新意识的缺乏。

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对生态和资源的危机感,。在中小企业中,普遍缺大对循环经济的模式的了解, 更加缺乏对适应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态技术的创新。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中小企业的领导的眼中往往只能看到短期的经济效益, 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循环经济下的新技术对企业带来的新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的关系。使企业的循环技术创新遇到障碍, 长远看也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人才的缺乏。

家族式管理是中小企业, 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主要管理方式, 往往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而且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者自身素质不高。技术创新人才、科技人才的分布不合理,约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技术研发力量在企业之外, 其余部分也主要分布在少数大型企业集团。再加上中小企业的条件差, 使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人员严重短缺。具有专业特长、科研能力强和科研水平高的技术带头人以及高素质、高学历人员更难在中小企业扎根。

(三)资金的不足。

循环技术改造所需资金非常缺乏,导致中小企业无法适时通过引进先进循环技术和工艺来改造落后工艺。循环技术创新所需资金得不到满足,导致技术创新停滞或失败, 或者创断过程中出现的非预见性资金供给不及时, 难以进行循环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造成项目的失败和机会的丧失。

三、中小企业实现循环经济的方式

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因此,我们更应该对发达国家的经验进行学习。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还处在发展中国家这个实际情况, 不能照本宣科, 而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发展循环经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一般路径为:

(一)清洁生产的实施。

清洁生产的实施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方式,在企业清洁生产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设计各个环节, 降低资源使用量, 加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产品尽量采用标准设计, 即使在使用周期结束之后, 也易于拆卸和综合利用,不必整机报废。避免过分包装, 简化产品包装, 实现包装的再利用。对新建企业, 一定要严把清洁生产关, 不能再搞传统经济模式的重复建设。

(二)“ 绿色”技术的发展。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绿色技术体系的建立, 在企业总体的开发和经营战略中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绿色技术体系包括消除污染的环境工程技术、进行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技术以及使生产过程无废少废、生产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技术。建立绿色技术体系的关键是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采用无害或低害型的新工艺、新技术, 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 实现少投人、高产出、低污染, 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三)生态园区的建立。

企业建立生态园区要通过企业间的联合。在生态园区内,通过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一个企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物能够成为另一个企业的投入或原材料, 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 形成相互依存、类似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工业生态系统, 达到物质能量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

(四)环境会计的实行。

环境会计制度的实行,能够实现定量测定、分析和公布环保投资和由此获得的经济效益。环境保全费用是由企业的环境保全活动产生的, 如防止公害费用、资源循环费用、生产销售的产品的再循环回收、再商品化以及适当处理费用、管理费用、研究费用等。同时, 环保投资也会取得效果, 如生产领域、物流领域以及管理部门领域节约费用等。我国企业应该制订环境会计, 增加环保投资,并利用其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益。

(五)环境报告制度的推行。

我国企业应该推行环境报告制度,通过制定环境报告书将企业的环境管理状况,如企业环境基本方针、ISO 认证取得、环境活动推进计划及其活动效果,还有企业的环境监督、教育、会计等信息,向消费者进行公开,以便消费者监督。这样, 一方面督促了企业的环保行为, 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企业的”绿色即形象。

(六)环境效率指标体系的建立

企业环境效率指标体系的建立应该结合产业特点, 对自己的环境效率指标进行开发,在达成指标的过程中实行环境管理或对策, 从而利用环境效率指标来进行自我评价、情况公开和比较。

四、结语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就是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的载体是企业, 这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实现循环经济有重要意义。由于中小企业占企业的大部分,中小企业实现循环经济称为我国实现循环经济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中小企业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就是进行技术创新的联盟。

参考文献:

[1]王俊英.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诚信机制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2]刘岚.社会责任视角下的中小企业绿色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

[3]苏冬萍,张全风.浅谈化工生产中的节能环保[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3).

上一篇: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研究 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