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买房是个伪命题

时间:2022-10-13 08:13:41

近日,遇到一个与很多数人一样无比纠结的问题,父母逼着要买房。老人家要买房的理由很充分——“房价不会再跌了,再不买又要涨上去”、“租房又不是自己的家,租房也要一样的钱”、“现在的女孩子哪个不是先看你有没有房,买了房好找媳妇嘛”……笔者承认他们的建议是真诚的,也反映了当前社会的某些现实,而要不要买房,却因人而异,要针对自己的收入状况等量力而为。

房子让人太纠结

“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之寒士俱欢颜”,这是诗圣杜甫的心愿,我们比他幸福多了。5月13日,西南财经大学和央行金融研究所共同的报告称,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9.68%,远超世界60%左右的水平。针对如此高的自有住房拥有率,不少网友认为自己“被有房”了。8月5日,北大中国社会科技调查中心《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2年》称,全国2011年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积为116.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为36平方米。消息一出,网友们戏称,又“被平均了”。

且不论这数据的真假,但它折射出了一个现象:买房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机赚钱;一方死扛不降价,大量房屋空置;一方望屋兴叹,蜗居租房。

在近期房地产泡沫论争中,“空置率超过国际警戒线”是频繁使用的论据之一。但何谓空置率?在中国却是一个含糊不清的东西。在国家统计和建设主管部门手中,只有新建商品房空置面积的数据。在基本概念不清的情况下,生搬硬套“国际警戒线”又有什么意义?曾有媒体报道,“国家电网就利用智能网络,在全国660个城市查出一个数据,总共有6540万套住宅电表读数连续6个月为零”。6540万套房子空置,这是什么概念?随后,国家电网表示并未此数据,这个缺乏权威来源的调查结果却依然引起了持续不断的波澜。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向媒体证实了这一数据的荒谬。很多专家和业内人士都对这个数据进行了证伪。但5月和8月央视财经频道接连进行了两期“空置房”的报道,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天津等地的一些热点楼盘的空置率高达40%,而多处新城成为空置房密集区。

看住房空置率有意义吗?笔者认为意义不大。有3个原因:一是的是房价,不管有没有钱都是想着买房。国家调控房价是核心,而不是已售房屋的空置率,但下一步将会是国家关注的。二是分解房地产信贷风险,帮助银行渡过房地产周期波动带来的风险。三是“限购令”下的管理漏洞,各地政府没有能力完善购房者资格审查工作。

大家是否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某某被查处,查处发现都是有N处房产?如原青岛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军公37套房,原山西省蒲县煤炭局局长郝鹏在北京,海南等地购置房产36套,原山东省副省长黄胜置购46套房,原上海房管局第一局长陶校兴有房产30套……还有其他的大腕、富豪拥有的豪宅。逞论那些人,我们身边的一些人都会各显神通,想方设法去多弄几套房,难道这些都没看出些端倪吗?生活很多细节的东西都能反映很多问题,你又何不睁大眼睛看这个世界经济脉动的节奏,感受经济板块的韵律。

房价难以看得懂

如果有机会选择一个与众不同的能力,大多数人会选择预知,因为这样可以让自己在当下做出更好的选择。经过2年多的严格调控,我国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初步控制,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一度连续出现负增长,房地产业的泡沫不断得到挤压。但是,过去十年九调的房地产越调房价越高的经历,使我国房地产政策有可能陷入“塔西佗陷阱”的困局。

小知识

“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通俗地讲就是指当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一定律在近年来的社会群体突发事件中有充分的体现。

从“国十条”以来的房地产宏观调控目标就是要全面遏制住房投机投资需求,去泡沫化,但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原因有3个:一是执行上与政策目标有一定的差异性;二是中国经济需要发展,不能硬着陆;三是投机炒作市场主导意识并没有转变。从这3个因素来看,最近房价反弹的源头不言而明了。其实,断事不在消息源头,在于自己的评判。

笔者没有预知能力,无法知道房价的未来涨跌,不过建议大家关注楼市从以下3个方面着眼。一是大宏观环境。目前内外部环境都比较糟糕,表现得较为突出的是欧洲债务问题和中日问题。二是财税政策。目前房地产税成了热点话题,但它绝不是为了打压房价,而是为了补充地方税源,优化税制结构,完善分税制。中国税制面临突出问题,改革势在必行,财税政策将是未来10年中国楼市的重要举措。三是金融环境。目前商业银行连续下调购房贷款利率,并在基准利率水平上进一步下浮了购买首套住房的贷款利率。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的背景下,金融机构的压力是很大的。

量力买房,快乐生活

同样的房子,有人能买,有人不一定能买,就如吃饭一般,有钱可以进高级餐厅享受,钱少一点的就在大排档,更少的就只能在路边摊。同时,买了同样的房子,有人赚得盆满钵满,有人却是赔了夫人折了兵,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每个人的资产状况不同。

是否买房应量入为出,量力而为。在买房前考虑先问自己:(1)我自己的钱够付首付吗?(2)月供是否有问题?(3)老人、小孩有急病,爱人失业了是否有足够的应急的钱?假如以上问题你有两个以上不能肯定,那还是不要想了。尤其是把自己的老底耗尽都不够,还把家中父母的养老本一起搭进去了凑首付,背了十几年的债务,一年没舍得买件新衣服,没去过电影院,还兴高采烈地对别人嚷嚷:“嘿,我的房子涨价了!”

说白了,房子就是经济发展板块的宣传物。半个世纪前,有块手表,有台电视就相当牛气了,后来到摩托车、BB机,那些早不兴了,现在是房子。国家需要发展,经济板块会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等你耗尽了财力和青春终于赶上了,可能发现板块已经变了,那你一辈子只能处在追赶和失落中。

中国房地产让大家疯狂了十多年,不仅是身在其中的开发商,老百姓也跟着疯,所以骂地产商的时候,要想想自己是不是同样糊涂。尤其现在的年轻人,要活得明白,过得充实。

在笔者看来,80后一代的我们没有房没有存款,并不需要去悲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活着是为了什么。事实上,人的上进、追求的动力永远只应该来自于自己内心的渴求和兴趣,而非主流意识,比如买房、买车。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很多人就已经迷失了自己。过去有过做科学家、教师、作家、警察的理想,如今什么想法都没有了,理想早“戒”了,每个月先把房贷还上再说。房子成了信仰,这才是最悲哀的。

上一篇:交易型货基集体跑赢年利率 下一篇:“税”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