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想我能做我会思

时间:2022-10-13 06:42:23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不断提升教师驾驭课程的能力,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任务。近两年,我园尝试开展主题预操作活动,给教师们提供一个“我敢想、我能做、我会思”的自主研修平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敢想――在问题情境中,想想能做的

我园年轻教师较多,对如何深入开展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存在困惑,我们就组织教师开展主题预操作活动。

以小班上学期的主题“可爱的小动物”为例,我们首先对主题的核心价值进行解读,然后依据主题内容,对信息收集、主题环境、区角创设等做初步的预设。比如:在信息收集方面,可以引导家长协助幼儿收集一些常见小动物的图片和毛绒玩具等;主题环境可以以常见动物为素材;可以创设科学区(饲养小金鱼)、益智区(开展给小动物喂食物、帮小动物找妈妈等活动)、语言区(提供家长带幼儿去动物园的照片,供幼儿和同伴自主讲述)、美工区(提供材料让幼儿利用撕纸、涂色、粘贴等技能打扮小动物)、建构区(给小动物盖房子)。整个预操作活动由业务园长牵头,对主题中的区角活动逐个讨论、记录,对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通过具体的操作来解决。比如,有教师提出问题:小班幼儿建构水平较低,如何对他们进行围拢技能指导更有效?我们就和教师一起实地操作,有的教师建议:可以在建构区放一个毛绒小动物,既方便幼儿按一定的方向进行围拢,又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随着主题预操作活动的开展,大家逐渐体会到:预操作的价值不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按教师的预设来开展活动,而是为了更好地分析孩子的已有经验和在主题实施中能够获得的有价值的新经验;更重要的是让教师更加明确主题实施的目标,并能根据目标来预设和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

我会做――在再预设中,想想怎样做会更好

每次预操作后,教师们根据预设的方案实施,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为此,我们在主题开展中组织教师进行再预设。

比如主题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在最初,孩子们收集来的信息主要是主题信息墙的素材,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小班的幼儿对收集来的色彩鲜艳的图片比较感兴趣,而中、大班幼儿却不会持续关注这些图片。发现这一现象后,教师们再次聚在一起讨论研究,也就是再预设。晨晨老师提出:中、大班的孩子在收集信息时可以做成简报的形式,这样可以增加信息量,也便于教师根据幼儿收集的信息了解他们在主题实施中的兴趣点,然后依据兴趣点生成新的活动。莉莉老师提出: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既可以在信息墙上呈现,也可以投放到区角制作成主题操作板,为孩子创造性地表现提供经验支持。在预设的过程中,这些好的建议得到分享,教师的智慧也得到了再次的激发。现在,每个班都有了自己的主题操作箱,就是把适合主题的操作板放在一起,供幼儿在活动时按自己的兴趣选择操作板开展活动。

我会思――在不断反思中调整行为和观念

主题预操作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随着课程的进展而呈现出一个动态的研究过程,每一次的预操作不仅是对当下主题的预设,也是对上一个主题经验的借鉴和提升。实施主题预操作后,我们常常能听到教师们这样的表述:上一个主题中,孩子习得了……的经验,这个主题中孩子应该获得的新经验是……这些话语成为教师们常态化的教研语言。渐渐地,主题预操作从开始由业务园长主导的教研行为,变成了教师们的一种自主研究行为。为了顺应这样的改变,我们对主题预操作进行了表格式的呈现。在表格中,每次必讨论的内容有图书区、信息区等与主题相关区域的预设,表格中的留白可以让教师们就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预设性的研讨。教师们喜欢上了这种自由、民主的教研氛围,每位教师都能畅所欲言,只要合理的都能被大家采纳和运用。

预操作活动实施近两年,我们逐渐理顺了预操作的价值:一是帮助教师理清每个主题的实施脉络,使主题更具目的性和操作性;二是让教师的智慧得到分享,提升了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三是真正实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核心理念“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在有目的的观察过程中能“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在多样性的主题呈现中能“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在多形式的主题实施中能“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上一篇:浅谈信息技术促进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 下一篇:优化年级组大型活动组织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