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我们一起成长

时间:2022-10-13 06:20:20

宝贝,我们一起成长

“我们俩要做一辈子的‘好哥们儿’,好朋友!”在《爸爸去哪儿》节目开场时张亮如是说。虽说在参加《爸爸去哪儿》节目前张亮已经是国际超模,亦是中国第一位走上米兰时装周的人,可他并没有过硬名气,又是参加节目的爸爸们当中年纪最小的一位。但节目一经播出,很多原本不熟悉张亮父子的人,都开始关注他们了。是天天的懂事贴心让我们相信:张亮不仅“上得T台,进得厨房”,在教育孩子方面也确实有一套,“中国好爸爸”的美誉应是实至名归。

15岁之前,我是个衣食无忧的北京“少爷”。家在房山,父亲开煤矿,母亲专职操持家务。25岁,我是一个孩子的父亲,我对“父亲”这个角色还一无所知的时候,便尝到了家道中落、做饭店学徒的辛苦。

“张亮”这个名字被大家熟知是因为《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的热播,当然也是借了“好哥们儿”天天的光。我知道节目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并不看好天天,他是五个孩子中最先发难的。先是为了要交出平板电脑大发脾气,后又在大家参观要住的房子时站在门口不肯进,百般抱怨“屋子好恶心,好臭”。由于不适应环境,后来我在他鞋上洒了水他也要闹腾一番。这一切在我看来,是孩子不夹杂任何掩饰的表现。要知道以前在外面他想去洗手间的话,我都一定要把车停在一个星级酒店,马路边那种公共的卫生间,他是绝不肯进去的。他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我理解他,我不会用父辈那种约束的方式去管制他,不想让家庭教育变成配合学校教育的严厉手段。

像每个典型的80后的父母一样,我的父母因为时代原因并没怎么读书――母亲只读到小学二年级,他们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学校教育上,希望孩子能好好读书,出人头地,所谓的家庭教育不过是“棍棒下出孝子”而已。从我上学起,我的成绩没突破过班级后三名,是比较让父母操心的,挨打也是少不了的。相比较之下我的孪生姐姐就比较幸运,每次考试都在班级前三名,在以成绩为衡量孩子优劣的年代,从小到大,我都生活在姐姐的阴影之下。

深深体会过父辈的那种教育方式,我不会让天天在压抑的氛围中成长。我下决心要让他做个无拘无束快乐的人。我送他去普通公立幼儿园,不强迫给他报任何兴趣班,甚至提前替他考察好的小学,那个学校学生负担不太重,并以创造性教育而闻名。天天喜欢骑单车,游泳, 玩儿电子游戏,所以天天才会抱着平板电脑死活不松手。我唯一给孩子报的特长班是绘画,还是那种启发式教法,比如一上课老师就会要求小朋友画出自己想象的世界,而不是要求大家临摹。这也是我和天天能成为好朋友、“好哥们儿”的原因。他在我面前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我会突然翻脸,摆出一副权威样压制他。因此,天天在想象力方面特别突出,经常会有天马行空的想法。

节目在灵水村录制的时候,我们住的农户家,院子里架上的葫芦绑着绳子,我想趁机告诉天天这是一种种植方式。就问他知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没想到天天语出惊人:“这是西瓜荡秋千!”还有一次,天天抱着一只鸡在门口玩儿,我问他,这是公鸡还是母鸡?天天很干脆地回答,“母鸡!村长说了小冠子是母鸡,大冠子是公鸡!”我顺口说,那是“女孩子”,给她起个名吧!天天想了想,“寇静!”我无奈,“寇静是你妈!你能换个名字吗?”我想这就是孩子的思维,孩子的世界,孩子心灵是这个世界上最纯真的所在,我很庆幸自己没用父辈的方式教育天天,他才有了现在的天马行空,有了每个孩子都应该有的快乐的童年记忆。

记得在《爸爸去哪儿》录制期间,有一段1.87米的我穿着花睡裤、灰色背心,把自己蜷成一团在狭小的床上打滚,踢着长腿的环节。耍了会儿赖后脆利落地笔直站起来,问面前的天天:“如果你现在是村长的话,喊完集合后,你比较喜欢哪种小孩子?”他低头嘟囔着,“喜欢听话的。”“现在你理解村长的感受了吧?咱俩试一下,你是张悦轩,我还是你爸爸,”我拍拍手,“集合!”他立马雀跃着跑到面前。孩子贪玩儿、贪睡是正常的,我所做的就是让他自己去体会理解,只有自己感同身受了,他才知道该怎么去做。话说回来,不知道我在床上打滚那段播出以后,喜欢我的人是否少了?

其实由节目最初爆发性释放完情绪后,天天就一路能量饱满,表现得也越来越令人刮目相看,就连我也没想到他会做得这么好。在第一期“找食材”环节中,他会帮年纪小的王诗龄拿东西,看到田雨橙拎那么重的东西,哪怕很累了还是会跑过去主动帮忙。如果说轻松的成长氛围让天天有了丰富的想象力,那么现在我看到的是一个小男子汉的成长,对于五岁半的孩子来说,我的天天已经很有担当。他注意到摄像师没有吃饭,就会喊:“程叔叔,一起吃!”他还会反过来关心我,把“爸爸我爱死你了”“爸爸你做饭最好吃了”挂在嘴上,每次都说得我的心里暖暖的。在我和其他爸爸PK时得了最少的票数“一根狗尾巴草”时,他则拔腿就往外跑。不明所以的我把他说了,被错怪的他只是委屈地说:“我只是想自己找一根狗尾巴草给你……”他是想让我开心,用他能想到的办法。

现在想来,大家所谓的我把天天教育培养得很好,倒不如说是我和他的共同成长。

上一篇:“忍不住吃零食怎么办”等 下一篇: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