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探究合作在体育课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3 06:08:13

浅议探究合作在体育课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7-000-01

摘 要 探究是人的本能,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体育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景,来引发学生的探究愿望。本文通过分析“探究课堂”的基本特征,提出了营造课堂教学氛围,调动探究学生的热情,发挥其主体性,满足探究需求,倡导激励性评价等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探究的效率。

关键词 探究合作 体育教学 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究教学的倡导者萨其曼博士认为:“儿童具有探究问题的天性,当儿童处在一个使他感到困惑的环境时,就会本能地开始探究。”体育教学中的探究行为是以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全体参与,教学过程中既重结果,又重过程,更着眼于运动技能的获得和应用。

一、体育探究课堂的特点

(一)以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为目的

探究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要把少数学生培养成为运动精英,而是要使他们都成为具有终身体育能力的公民,让他们以能动的方式在运动的过程中,掌握运动知识和体育运动方法,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

(二)既重结果,又重过程

探究教学既重结果,又重视技能的掌握过程,有时重过程甚至胜于重结果。当然,探究教学并不轻视运动技能的教学效果,更关键的是要在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学会科学训练的方法,及体育能力的养成。

(三)重技能应用

学以致用是探究教学的又一基本特征。探究教学重在运动技能的获得和应用,而不是掌握运动技能的数量和细节。也就是说,探究教学的目的是发展运用科学的运动处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根本区别。

(四)重全体参与

探究教学的组织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其中小组合作学习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由于探究教学是围绕问题的解决活动来开展的,而且这些问题往往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关键所在,学生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进行分工合作。

(五)以学生为中心

探究教学的各种活动应当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密切相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或独立完成,使学生对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既感兴趣,又力所能及。教师的职责重在促进这些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以学生为中心是探究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

二、构建体育探究课堂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发探究愿望

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那么在探究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把学习内容巧妙转化为问题情境,从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悬而未决但又渴望探索、解决的未知状态,实际上也就是促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如在水平一“斜坡上的滚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斜坡”设计成“小桥”,并设计这样三个问题:(1)高度逐渐升高以后怎么办?(2)有几种滚动的方法?(3)在斜坡上能停下来吗?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探索斜坡上滚动的特点和各种滚动方法,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滚动与速度的关系、滚动与坡度的关系、滚动与安全的关系等。总之,教师必须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相应的问题意识,学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着手探索和解决问题。

(二)营造课堂氛围,调动探究热情

融洽的课堂氛围是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因为只有在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独立地探索、大胆地发表见解,并在这个基础上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传统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惯用压服、抑制、独断等,严重窒息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创造的萌芽。因此,教师要把教学看成是自己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协作、共同劳动、共同探索的过程,尊重、信任学生,给学生自尊、自信,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跃状态,心情舒畅地投入课堂,勇于探索,勇于思考,勇于创造。

(三)发挥主体性,满足探究需求

传统的体育课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强制灌输的“填鸭式”教学,学生由于缺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只是机械训练和被动接受知识。而“探究课堂”强调的主体性教学,是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在知识客体与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内在联系,从而形成新的认知方式。因此,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探究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四)倡导激励性评价,提高探究效率

体育新课程观下的探究课堂必须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从选拔性评价走向发展性评价,充分发挥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如果获得了某种启迪,产生了独特性的或多样化的思路,那么教师要想方设法促使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得到正强化,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学生得到满足感、喜悦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探究的快乐。因而,教学评价应以激励为主,以探究的过程为主,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的创新才华得到展示,实现从“一把尺子”到“多把尺子”的多元化评价标准,从而使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优势、特长、发展潜能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总之,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对我们广大从事一线体育教学的教师而言,实现体育课堂重构就是要在批判“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将“探究课堂”的理念和方法渗透到日常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一场攻坚战。

上一篇:网球运动的历史性研究综述 下一篇:微视线 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