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与策略

时间:2022-10-13 05:52:18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与策略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是开启有效课堂的一把金钥匙,它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有兴趣接受老师的教学思维模式,是否能够有效调动师生互动,贯彻落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所以,能否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直接关系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关系到一堂课的教学质量。那么,应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呢?下面结合我校在全县中小学开展的“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堂导入”的一些浅见。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法

新课伊始,因时间、环境、对象的改变,课型的需要,教师因势利导,开门见山地点明本节课所讲的课题以及问题的重点,能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导向,能使学生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来对待他们所学的功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投入到课文学习之中,为构建有效课堂铺平道路。

如在教学《李时珍》一课时,我先介绍课文的人物: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课文讲了几件事,究竟什么事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李时珍》就知道了。这样引入新课,直截了当,便于抓住全文的中心。之后,在阅读中让学生把握重点、关键,并弄清整个知识体系,有利于构建学生的认识结构,为成功开启有效课堂奠定基调。

二、以情激情情感导入法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时,注重以情感感人,用情意盎然的导语导入新课,能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学习动机。教学课文时,我们可以用故事、诗歌、歌曲、表演等多种形式把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或相关内容通过教师有感情的描述,把学生带入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提供的“学习场”,激起学生情感上的波澜,促使学生以高度的兴趣参与整个教学活动。

如学习《风筝》一课时,首先唤起学生的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然后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这样,以教师之情激学生之情,把课堂情感的基调推上去,为下一步教学活动做好情感的准备。

三、巧设疑难启思导入法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才有所得。语文教师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针对文本,巧妙设疑,创设悬念或从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提出探索新知识的目标,借以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思维、想象,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觉地参与教学思维活动,开启有效课堂宝库。

四、视频渲染情景导入法

创设情境的课堂导入,能凝神聚力,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问题的欲望,渲染课堂气氛,进而开启轻负高质的有效课堂。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充分地运用幻灯片、录音、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引入新课,并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如教学《长城》一课时,用幻灯片打出长城图片的同时,伴放有关长城的歌曲。学生看着雄伟壮丽、蜿蜒盘旋的长城,听着一曲《我的中国心》,在这种充满感染力的气氛中,不仅自豪、爱国之情顿生,也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又如在《鲧禹治水》一文时,教师播放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学生认真观看,看完以后,让学生谈谈观后的感想。接着,通过图片来展示战士奋力和洪水抗战的英姿,从而感受洪水对人类的危害以及要想为人类造福就必须治理水患的坚定决心,使学生受到感染。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来读课文,学生就读出了字里行间所饱含的深远意义,受到了教育。这样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从而构建有效课堂。

一堂精彩的、有效的语文课堂离不开成功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有三个作用:一是可以通过创设恰当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及时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二是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三是通过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为了上好一堂课,要导好课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如典故导入、复习导入、背景导入、操作导入等等。有时候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把几种导入方法综合起来同时渗透在一节课当中,但是不管采用哪种导入方式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使课堂教学在开始时的四、五分钟里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引人入胜的语文世界,成功开启有效课堂大门,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活动,从而构建出一个精彩的有效的语文课堂。

上一篇:那么拼,为什么还是没有回报 下一篇: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