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牧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时间:2022-10-13 05:30:50

论农牧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摘 要】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着重提高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学生行为的课程。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全方面的,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提高农牧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首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创新中求进步。其次要积极开展探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再次要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关键词】农牧区;思品教学;教育资源;探究型教学;探究型学习

众所周知,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着重提高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学生行为的课程。《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着力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全方面的,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知识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接受知识过程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传输媒介更好地被学生接纳和吸收。因此,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开始向成年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已经逐步得到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异常重要。简而言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就是要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是非观念,做勇于担当的社会主义主人翁,过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然而,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现阶段在农牧及社会偏远地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就本人多年来在农牧地区基层任教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感受来看,农牧区初中的教学质量与城市初中的教学质量之间的差距正在进一步被拉大。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城乡教育投入的不平衡。农牧地区远离城市,多处于偏远区域,由于受其地理环境的影响,那里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众多客观因素严重制约着经济与教育的发展,再加上过去国家一直将教育投入倾向于城镇,致使农牧地区及社会偏远地区学校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方面都无法与城镇学校相提并论,城镇化的发展和家长对教育的逐步重视,使得许多有经济实力的农牧区家庭,想方设法将子女转入条件相对优越的大城镇学校就读,致使农牧区初中学校中大量优秀生源流失,这样,在农牧区初中各年级班级中就失去了一批学习的领头羊,而转入学校则充实和扩大了优秀生队伍,城乡间学生成绩的差距从而进一步被拉大,造成城乡学校间教学质量的悬殊。

第二、重视力度不够,且专业教师匮乏。一些农牧区中学因为思想平的这门学科在整个中考体系中所占比例不大,从而轻视思想品德教学,对于思想品德课程重视和投入力度不够,且目前部分农牧区中学,思想品德这门学科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思想品德课程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第三、题型与教学内容的差异。本世纪初,自国家对农牧地区实行中考制度改革以来,对思想品德这门学科,题目的要求由对学生书本知识的考查转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题目的内容大部分试题源来自于城市生活或与城市生活建设息息相关的内容,这对于远离城市,地处农牧偏远地区的青少年来说,无疑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针对上述情况,根据对年的教学与研究,我认为要提高农牧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缩小与城镇学校之间的差距,目前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创新中求进步。要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我们就必须要更新现有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符合时展,与时代同步开拓进取的新观念,紧紧跟上时展的步伐,不断用创新教育教学思路,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贯彻和领会科学发展观,探索打破传统常规的教育模式,走初一条适合农牧区教育教学发展的新路子。我们要克服这门学科空洞乏味的说教,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思想教育性和知识性,又要融入学生的趣味性,使学生学的生动活泼。

农牧区中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创造性品质,要做到“三不”既不因循守旧,不安于现状,不随波逐流。要用创造性的思维模式,独到的见解,另辟蹊径的思维方式,摸索出一条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创造性的应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教学情景中,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人。

第二.积极开展探究性教学和探究性学习。要提高农牧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在初中各个年级的教学中解决并重视开展探究性教学和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教师首先必须克服懒惰习性,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创新,就要做到“三勤”即勤于学习、勤于钻研、勤于实践。教师要克服惰性,带领学生进行要进行学习,思想品德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配置的教学设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拓宽知识层面,生动形象的进行课堂教学。同时,还要积极指导学生,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的内容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学生接受能力,积极参与有目的的社会实践,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是学生彻底摆脱死读书、读死书的现状,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第三、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农牧区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还要解决一个师资配置问题。农牧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奇缺,已经严重的阻碍了思想品德课创新教育的正常开展。特别是在偏远地区,由于目前城乡学校间教学设备条件和教师收入的悬殊及工作环境的差异,致使许多农牧区教师不安于在农牧地区中学任教,千方百计调离农牧区学校造成教育资源流失。每年高校毕业出来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安心扎根农牧区初中任教的更是寥寥无几。

根据上述情况来看,我认为提高农牧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要解决思想品德教师的观念、教学的模式、教师的业务培训等师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许多问题,还需要各级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群策群力,想方设法踏踏实实的给予解决,只有这样,农牧区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升,农牧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也必将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

收稿日期:2012-07-06

上一篇:浅谈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政治的课堂策略 下一篇:夯实写作基础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