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迪拜:只为自己而存在

时间:2022-10-13 05:06:47

在这波斯湾的沙漠之上,严苛的环境无法掠去迪拜的美丽,耀眼的现代办公建筑和宫殿般的星级酒店的出现还不到30年,一首现代的阿拉伯幻想曲就在这里如火如荼地上演;这是一次穆斯林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胆碰撞,纸醉金迷中我们探寻着迪拜的真实与虚幻。

在每天五遍、次次不落的宣礼声中,不要诧异于周围伏地虔诚膜拜的穆斯林,因为下一刻,他会和你一起在灯红酒绿的高档酒吧里把酒言欢。迪拜有祖先移居的历史也不过一百来年,但是光一般的发展速度使得开放的西方思想混合着闭塞的伊斯兰礼教,让人如同置身于一个巨大的魔方当中。谈历史、政治不如埃及、叙利亚和印度有意思;地处沙漠地带的迪拜也没有和瑞士、泰国及马尔代夫一样的旖旎风光,但是当放下一切轻松走过的时候,另一个迪拜就会活脱脱地出现在眼前。

80年代,钟楼(Deria Clocktower)作为Deira老城区坐标一直是迪拜的标志性建筑;然而20世纪,帆船酒店(Burj Al Arab)成为了一颗闪亮的新星,人们便模糊了钟楼在迪拜的地理位置,渐渐地把坐标转向帆船酒店;21世纪,最高塔哈利法塔(Burj Khalifa Tower)从开始策划到完工交付都备受瞩目,从它绽放绚烂烟花的那一刻开始,它不仅成为迪拜的坐标,更成为世界的坐标。迪拜闪闪发光的玻璃塔,在沙漠里一眼望去,如同镜花水月一般,虚虚实实,这是因为沙漠地区地表的高温炙烤使得近地温度上升,大气层的密度不同而造成的视觉差,与其本身的世界级金融中心的身份相比,这种神奇的景象更加让人惊叹不已。

在叹为观止的奢华酒店面前,迪拜的殷勤好客并不是拔得头筹的,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里偶遇纯正阿拉伯人的机会是十分渺茫的。大多数你能接触到的人不是印度人就是巴基斯坦人,自从俄罗斯人开始热衷于旅游的时候,乌兹别克人和哈萨克人也开始在这里争得了一席之地,因为他们都是穆斯林,并且说俄语,整个人口比重里只有百分之十才是地地道道的酋长国居民。

但是在城市的老城区,你会发现商业在这个地方已经存在了好几百年,那是不同于现代化高楼大厦的传统美。缘起于一杯咖啡,无意中让我发现了迪拜的“根”。咖啡在阿拉伯世界很普遍,但我更在乎和好奇的是品尝真正的“迪拜”。我把这个想法告诉Gigi,一个阿拉伯探险旅行公司推荐的印度裔司机,他直接将我载到Bastakiya区,这是一个小的幸存至今的老港口,迪拜的前身,现在已经变成一个迷离的幻境。

Bastakiya本身是一种阿拉伯建筑模式,古代阿拉伯人为了驱散沙漠里的燥热发明了一种中空的风塔,可以吸纳热气,这就是早期的阿拉伯式空调。在十分考究的建有中空塔式通风散热系统的房屋和建筑间,隐蔽的小巷如同迷宫一般让人捉摸不透,如同一个经过细致整理的历史和建筑综合博物馆。毫无疑问,你会立马明白这里是无法找到当地人正常生活的缩影的,因为甚至连时间都迷失在风塔里了。

然而,在Bastakiya区的西边,仅仅穿过迪拜河(Dubai Creek)的河岸路,我就发现了一连串的木制长靠椅,有一些当地男性穿着传统的白色长袍(Dishdasha)在那里抽着烟聊天,手里捏着还没有拇指大的咖啡杯。他们很热情地欢迎我的加入,给我腾出了一个座位,递过来一小块蛋糕和一杯同样的没有拇指大的咖啡,所有的都是免费的。顺便说一句,阿拉伯咖啡并不是特别浓烈,有茶和豆蔻的清香味,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饮品。我们坐在一起谈天说地,这里其实是一个融入当地生活的旅游中心,但是如此地不经意间就可以发现一群相约出来散步聊天的当地人,这得有多好的运气啊!同时这里也是整个城市唯一一处能够让旅行者体验迪拜当地人热情好客的地方。

即便是走出市区也不可能将你带入当地传统生活中。如果你驾驶一辆动力十足的四驱悍马越野车在周边沙漠里逐浪淘沙,寻觅贝都因人的踪迹时,结果恐怕是否定的;但是如果骑上一头骆驼前往宿营地,在星空下伸开四肢躺在地毯上享受精致阿拉伯美食的时候,这才是真实的阿拉伯人生活。你的贝都因人露营地将会提供任何东西(包括极其清洁的盥洗室和淋浴设备)但是除了贝都因人,因为他们会腾出这个家给游客使用,并且相信住过的游客都会带着各种新奇的想法回到家乡,将他们的文化发扬光大。这一点已经得到了验证,比如在南非就出现了传统的阿拉伯猎鹰训练,而南亚则继承了古老沙漠的好客传统(肚皮舞和露天吧)。

对于旅游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每一个成员保持着一种有尊严的超然态度。如果想要学习体验阿拉伯世界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位于Bastakiya的酋长文化交流中心(Sheikh Mohammed Centre for Cultural Understanding)是最好的去处。在那里,我遇到了总经理Nasif Kayed,一个温文尔雅的、直率的酋长国男人,给所有人讲解阿拉伯传统文化在外来者的心目中的诸多禁忌。对于阿拉伯妇女必须身穿宽松的黑色连身长袍(Abaya),并且将自己迷人的面庞藏在面纱背后只露出两个眼睛这件事,Nasif解释说:“带着面纱的魅力丝毫不小于突出完美曲线的比基尼。”文化中心同时也安排游客组团访问朱美拉清真寺(Jumeirah mosque),这是迪拜唯一一家针对非穆斯林开放的清真寺,每周迪拜文化中心安排四次的游览团,这是了解穆斯林文化的最佳途径。所有参团人员都要脱鞋围着圈坐在地上,有两位阿拉伯人深入浅出地讲解伊斯兰教的点点滴滴,包括穆斯林的和社会构成(从北美白人国家到伊斯兰教义地区)等等;即便是针对游客开放,但是还是需要注意穿着,男女需要长袖长裤,女生要用头巾把头发遮起来,这也算是一种严格教义下的妥协吧。

多元文化在迪拜并不新鲜,这里作为国际贸易中心已经有超过一千年的历史了。吸引威尼斯商人前来的珍珠工业在充满生机但破旧的迪拜河口地区蓬勃发展,这里一直是印度人和伊朗人的第二个“家”。今天,从朱美拉沙滩酒店(Jumeirah Beach Hotel)出发到河口地区,从阿拉伯世界沿海独有的一种独桅帆船上跳下,潜入海底搜寻珍珠贝是很多人的爱好。这种独桅帆船和河岸码头互相推挤以便获取更多空间的众多船只很相似,只是河岸停靠的船上一直不停上上下下的不是人,而是货物。在高耸着拱廊的剧场附近可以买到金子、纺织品、香料、靛蓝染料和乳香,所有的一切都在靠近岸边的地方拥簇在一起,一片熙熙攘攘的景象。大多数的剧场都在Bastakiya区的河对岸,需要花费极少费用搭乘摆渡船前往。摆渡船是上班人群专用的,和他们一起乘坐也别有一番情趣,有一种回到过去的感觉。

文化的真实性不是迪拜的标签,相反,这里文化争相斗艳,如同礼花一般绚烂,这也是为什么迪拜能够成为如此不可思议的旅游胜地的原因所在。从伪装成棕榈树的手机信号塔到室内滑雪场,一切都来得那么虚幻,让人怀疑它的真实性;城市每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每年一月份)是城市最主要的节日之一,吸引了无数的游客慕名前来血拼到底;拥有众多的“世界第一”并无时无刻都在彰显着自己的与众不同,然而在这奢华的背后,必定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迪拜,值得所有人去细细品味。

上一篇:非洲赞比西河漂流 下一篇:系统性护理干预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