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做到大——包玉刚和他的船队

时间:2022-10-13 03:39:00

在华人企业家中从事海运的少之又少之时,包玉刚以少有的魄力成为举世闻名的华人“船王”。

包玉刚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包兆龙常年在汉口经商。他对子女的要求非常严格,让子女接受当地最好的教育。

包玉刚家所在的村落离海不远,他由衷地喜爱那无边的大海和海上的商船,上学时一有闲暇就去看海,去看船,就这样,他度过了愉快的童年时光。

13岁那年,父亲送他到上海求学,随后进入吴淞船舶学校学习。

抗战爆发后,他辗转到了重庆。在这里,他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愿继续进大学深造,而跑到一家银行当了一名小职员。

1938年,包玉刚来到上海,在中央信托局保险部工作,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在银行里积累的经验,在短短的7年时间里,就从普通职员升到了衡阳银行经理、重庆分行经理,直到上海市银行副总经理,前途不可限量。但在这时,他却辞职了,因为他对这方面的工作不感兴趣。1949年年初,包玉刚与父亲一起携带数十万元的积蓄,到香港闯天下。开始的时候做些小生意,积累了点钱。几年以后,包玉刚决定在海洋运输业谋求发展。当时他已经37岁了。

1955年,包玉刚成立了“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并与日本一家船舶公司谈妥,将“金安号”转租给这家公司,从印度运煤到日本,采取长期出租的方式。

在当时这是一个冒险的决策,因为那时世界各国经营航运业的人,都是采用传统的短期出租方式,每跑一个航程,就同租用船只的人结算一次。这样不但收费标准高,而且随时可以提高运价。闻名世界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美国船王路德威克,以及老一代香港船王董浩云都是这样做的。

但包玉刚出人意料地采取了长期出租的经营方式,把自己的船定期3年、5年甚至10年租给别人,租用者按月交纳租金,租金标准却很低。许多人都笑他,但包玉刚有自己的打算,他曾对人说:“宁可少赚钱,也不冒险。”包玉刚谋求的是长期而稳定的收入。

事实证明,就是这种稳扎稳打的方式让包玉刚区别于其他的船主,最后坐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

包玉刚在经营方式上选择长期出租的同时,也在思考另一个问题,在银行工作的经验让他明白资金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要使自己的航运事业迅速发展,必须得到银行的支持。

于是,包玉刚到处奔走,寻找门路。他找了香港汇丰银行的高级职员桑达士。香港汇丰银行是香港资金最雄厚的银行。

1956年,包玉刚以一艘船向汇丰银行做抵押借款,取得了一小笔贷款。稍后,包玉刚得到一个用100万美元买一艘7200吨船的机会,且也找到了租主,但是没有钱。于是包玉刚向桑达士贷款100万美元。在当时,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桑达士认为包玉刚是开玩笑,一无资金,二无保证金,万一赔了怎么办。

但是包玉刚心情迫切,竟然真的弄来了一张75万美元的“信用状”,桑达士被这个年轻人的执著折服了。在后来的无数次借贷合作中,包玉刚以诚信为本,取得了银行的信任和支持,使自己事业的发展有了一个雄厚的资金来源。几年后,包玉刚作为“亚洲第一人”荣任汇丰银行董事。

1956年,由于“埃以战争”爆发,苏伊士运河关闭,货物积压严重,海运业务十分兴旺,有人劝包玉刚趁此机会大赚一笔。但包玉刚仍然按照旧的租金承接东南亚的老雇主运货。十几年后,战争结束,西方大批商船无事可做,还需耗费惊人的费用去维修、保养船只。而包玉刚的船仍然安稳地立足于东南亚,业务蒸蒸日上。

20世纪60年代初期,包玉刚把他的租船业务扩展到英、美石油公司,尽管这些大公司把价格压得很低,但因为租用期长,中间仍有着很大利润。就这样,包玉刚以退为进,在海运这个充满风险的行业中脱颖而出。

1974年,闻名世界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在美国拜访了包玉刚,风趣地对他说:“搞船队虽然我比你早,但与你相比,我只是一粒花生米。”

1985年,包玉刚的船队总吨位达到2100万吨,比美国和苏联所属船队的总吨位之和还要大,成了名符其实的“世界船王”。

(摘自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总经理把中小企业做精做大的199条真经》 编著:张尚国)

上一篇:我家的燕子 下一篇:银行全赔——银行卡异地被盗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