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诊断脑静脉或硬膜窦闭塞的价值

时间:2022-10-13 03:15:06

螺旋CT诊断脑静脉或硬膜窦闭塞的价值

关键词:螺旋CT;脑静脉或硬膜窦闭塞;脑血管疾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1)02―0077―02

脑静脉或硬膜窦闭塞(cerebral venous or duralsinus occlusions,CVSO)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临床少见,其死亡率较高(20%~78%),随着脑静脉系统研究的深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尤其磁共振成像(MIII)技术的应用,CV―SO的早期正确诊断已成为现实。然而应用螺旋CT诊断的早期发现尤为重要,可避免对本病的漏诊及误诊。本文对我院从2000年至今收集的17例CV―SO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确诊的17例患者,其中男6例,女11例。年龄21~49岁,平均28岁。起病时间均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1.2 检查方法17例患者均行GE Light Speed螺旋CT扫描,所有病例均进行MRI检查,12例进行磁共振脑静脉血管成像(MRV)及增强扫描,有4例进行DSA检查。

1.3 结果17例患者螺旋CT扫描结果:上矢状窦受累8例,横窦受累6例,乙状窦受累4例,海绵窦受累3例,其中多硬膜窦合并受累者12例,脑内出现不同低密度灶6例,合并小出血灶3例,以上均经过MRI、DSA及临床证实。有代表性的螺旋CT扫描图像见图1、图2。

2 讨论

CVSO与脑动脉闭塞疾病同样是临床急性脑血管疾病,本病通常有炎症性和非炎症性两类致病因素。脑静脉闭塞与动脉闭塞有着显著不同的病理生理改变,脑静脉闭塞后,静脉系统内血容积量聚集,脑脊液回流受阻,导致脑内总容量增加,引起颅内压增高,产生脑水肿,最终血脑屏障破坏,脑血肿形成、临床表现主要为脑静脉循环障碍和颅内压增高,无特征性,易误诊。概括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全身症状,如头痛、呕吐、眼底视水肿等,二是局灶性神经症状,如偏瘫、癫痫发作、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等。

脑静脉或硬膜窦闭塞临床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螺旋CT的早期诊断困难。为了避免误诊,熟悉其CT影像学特征及鉴别特点非常必要。脑静脉或硬膜窦闭塞的螺旋CT影像学诊断特征如下。

螺旋CT诊断直接征象:(1)静脉及硬膜窦内血栓在周围低密度脑水肿和梗死低密度区衬托下,显示为高密度带状影(如图1),称之为“带征”,具有一定特征。其表现为受累静脉窦密度增高,可为弥漫性,但更多的是局限性密度增高,最常见于上矢状窦,横断面呈三角形密度最高影,而横窦血栓在横断面螺旋CT上则表现枕骨下方带状高密度影,部分延续至乙状窦内,直窦内血栓为后纵裂池内条状高密度,边界清且规则,因为直窦不一定与扫描层面平行,所以在螺旋CT横断面上可能显示为断续的直窦高密度影,部分病例可显示大脑上静脉的密度增高。这一表现应与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脊膜炎相鉴别。(2)增强扫描:硬膜窦闭塞时,对比剂可经吻合静脉或不全闭塞的静脉进入闭塞的硬膜窦内,横断扫描对比剂使窦周围显影,密度增高,而中心为低密度无强化区即充盈缺损,代表硬膜窦内凝血块。当上矢状窦闭塞时,由于强化区表现似希腊字母“8”,故称为“8”征,有诊断意义,出现率35%~75%。

螺旋CT诊断间接征象:脑实质局限性或广泛性低密度影(如图2),部分两侧对称,为脑水肿或脑梗死改变,脑实质混杂密度影,无脑供血动脉分支的特征,应与动脉性脑梗死相鉴别;出血性梗死,多位于近顶部层面,为脑单发或多发高密度出血。静脉性出血周围脑水肿带较动脉性出血明显得多,即在大片状低密度区出现散在的小出血灶是脑静脉性出血较为特征的表现。这一征象出现率高,但无特异性。

CT检查是目前最普遍的影像检查方法,当患者出现症状时,无论从普及性及经济性考虑,还是从快速、便捷等方面考虑,CT仍然是首选方法。本研究表明,螺旋CT对CVSO的价值仅有部分定性作用,主要价值体现在它的提示作用,以便进一步进行MRI、DSA检查以确诊。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用CT观察,是一种即方便又经济的方法。所以,正确评价CT在CVSO诊断中的作用,有益于检查方法的优化和早期诊断。

上一篇:2型糖尿病合并外科感染的社区护理 下一篇:79例手足口病统计分析